韋森2011年,是中國入世後的第十年。這十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迅速崛起的十年,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十年。粗略地計算一下,這十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速應該超過10%。在過去十年里,在中國發生了什麼?中國是如何快速融入全球化大潮中的世界分工體系的?中國的入世又對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產生了什麼影響?已經高度融入世界分工體系和大國博弈中的中國在未來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走向如何?這些已變成了當今中國社會各界乃至世界諸多人士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前三十年計劃經濟實驗,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十年的入世,已經把當代中國一步步引領到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國如何選擇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在目前顯得尤為突出和急迫。是沿著目前這種政府主導和統御市場的態勢繼續向前「自發演進」從而漸進生成一個人類歷史上獨特的「中國模式」,還是深化經濟與政治改革從而走向一個良序法治下的文明市場經濟秩序,這似乎是擺在當今中國面前須得選擇的兩條道路。面臨著不得不做的選擇,世界各國正在矚目著中國,中國的選擇,不僅直接關係到十三億多國人未來的福祉,也會影響著未來的世界走向,影響著人類社會在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政治、外交尤其是社會制度的選擇和大國之間的經濟與政治的博弈。胡舒立在談到這本書的主旨時,曾畫龍點睛地說:「未來中國十年,中國何去何從,不但有關13.3億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對世界的穩定和繁榮有直接影響」,恰恰說的也是這一意思。釐清過去發生了什麼,才能把握當下的格局,才能清醒且理智地參與未來中國社會制度變遷的演化與體制建構。作為多年來處在中國社會大轉型時期財經媒體的中心和中國改革開放思想「風暴眼」中的一個團隊,胡舒立及其原來的《財經》和現在財新傳媒一班中青年思想者,不但直接參与了過去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也由他們的文筆和對話,傳播了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記載了這一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大轉型歷史。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剛出版的《舒立對話:未來十年,世界是誰的遊戲》,是胡舒立團隊過去十年(尤其是2008年至2010年)對各國政要和經濟界風雲人物的採訪合集。這本文集,既是十多年中國社會大轉型歷史軌跡的一個見證,也是審視現在且指向未來的一部思想錄。這是一本訪談錄。任何一次能對社會產生巨大思想衝擊的訪談,被採訪者是風暴眼中的決策者和思想者自不待言,也要求採訪者本人及其團隊本身是思想者。具有同樣的思想高度,才能與被採訪者真正進行思想對話。這正是這部文集的價值之所在。這本對話與採訪錄的被採訪者,大都是過去十年,特別是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乃至世界經濟衰退中處在全球大國和中國決策層核心的一些重要人物和角色。他們有的是當代一些世界性事件(如中國「入世」和金融風暴來臨後各國「救市」)的決策者、參與者、規則的制定者和政策的謀劃者,有的則是思想的原生創新和提供者。對話人的許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已經在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社會演變的實際進程中「對象化」了,或者變成了政策和體制的現實,有些也業已變成了世界大國博弈中的策略選擇,當然有的還有待社會各階層所理解和接受。他們的思想和看法,見證了過去,融入了現實社會實存(如果這裡還不宜說「形塑」了現在的話),也將繼續影響未來。對話的話題很廣:從中國的艱難入世到和平崛起,從快速發展到日本經驗,從金融危機到應對策略,我們總能從這部文集的文本中讀到的有關權威人士對話中解讀出來。這不能說不得益於舒立團隊的獨立思考和專業經驗。從入世談判中,我們看到了中美兩國之間的若即若離、分分合合,最終在實力的天平上達成一致。這或許讓我們認識到,即使是在標榜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世界貿易組織里,沒有實力,就沒有平等的談判,這就是所謂的「少數人在談判,多數人在喝咖啡」。回顧過去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的變遷過程,我們不能高估經濟改革的成就,特別是在過去十年,「基於法制的市場經濟道路跟『權貴資本主義』或稱『官僚資本主義』」正在較量,「兩方面都有所斬獲,現在還勝負難分」。我們應該並且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所謂的「中國模式」,千萬不能「未富先驕」,中國的改革之路還任重道遠。面對我們的近鄰日本,這個曾經經歷很長一段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並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在近二十年他們卻痛苦地經歷了衰退、停滯、失敗和漫長的復甦。日本的昨天和今天,何嘗不是中國未來的一面鏡子?在經歷了近三十年高速經濟增長的中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日本的昨天變成為中國的明天?即使在今天,日本過去某些方面的巨大成功——近四萬美元的人均GDP,以及在整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民富基本上與國富同步,還是我們未曾做到的,也定當是今天和未來我們應該學習的。這些事實,已記錄在這部訪談錄中,也給出了一些可供國人掩卷沉思的線索和材料。這部文集中涉及最多的,還是2007年之後的全球金融風暴,2008-2009年的世界經濟衰退,以及中國的實際應對之策。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才剛剛過去,全球金融風暴今天說來已經是「雨過」,但似乎仍然還沒「天晴」。無就業的復甦,還像噩夢一樣困擾著美國和歐洲各國政府。中國為應對宏觀經濟增速下滑所投入的二十多萬億元信貸投資和創生的天量流動性,雖然推動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但給未來中國經濟帶來的隱患和問題,目前還無法評估。這場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是如何發生的?是否市場經濟本身所秉有的毛病複發了?在一個市場經濟初成的社會發展階段上,一個強勢政府的全面進入和干預,導致了中國經濟仍然在世界經濟大衰退中有8%以上的GDP增速,這一事實是否意味著市場經濟的失效和干預主義的合理?這種政府大規模借貸投資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僅創生近七十三萬億元的廣義貨幣,而且創造了巨大的政府公開和隱形負債,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什麼結果?這些都是今天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這場世界性的經濟衰退,考驗了經濟學家們對市場經濟的信念,也給一些長期懷疑市場並對計劃體制懷舊的人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彈冠相慶的話題。然而,對大多數思想者來說,大家都會同意,市場會出錯,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迄今所發現的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這一點。我們應當以法治化的監管和調控來促進市場的公正和有效率的運轉,而非以政府監管、調控乃至強勢進入來替代市場本身。中國從這場危機中所要吸取的教訓,不是「市場失效」了,而是如何運用市場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中國經濟要向前走,最大的風險是「不繼續或過於緩慢地推進這場使中國受益非凡的改革」,而是經由漸進甚至人們不怎麼能察覺到的逐漸強化方式的政府干預和控制而在走計劃經濟的回頭路。當今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或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先生去年4月份在一次座談中所說的那樣,是四個不協調:「改革滯後於開放,宏觀改革滯後於微觀改革,政府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這些都是這部訪談錄中的思想者向我們傳達的思想和信息。就目前中國的現實來看,隨著政府掌控的國民收入份額迅速增大以及國有部門的自我強勢擴張,一個各級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憑藉自己手中所掌控的資源進行層層尋租的一個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過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體制正在當代中國內部逐步成型,並在不斷自我強化。這種模式似乎可以被稱作為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政府運用、參與、經營、控制和統御市場的經濟體制模式」。在這個正在成型的「中國模式」中,從形式上看,我們有一個發展主義的政府,且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在推動著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從實質上來看,當今中國社會的基本格局是,各級政府官員以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高管在一個巨大行政科層中不斷運用自己所掌控的權力和掌控的資源進行層層尋租。這種處在各級政府行政科層中的官員和國企高管的權力尋租,既構成了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能,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在目前是有一定經濟效率的;另一方面,它又不斷給當代中國社會帶來並不斷積累一系列問題。政府的財政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不斷增大,政府官員腐敗屢治不果,社會財富佔有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有不斷拉大的趨勢,整個社會越來越靠政府的項目投資和高投資率來維繫經濟增長,居民家庭收入和居民家庭的消費佔國民收入的份額持續下降,等等,都是這一獨特的「中國模式」漸進成型和不斷強化的一些自然和必然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改革或許是唯一的出路,但似乎是越來越難。因而,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前景仍不明朗,也容不得盲目樂觀。這一點,也是舒立團隊和這本訪談錄中的所有政要和經濟學家的共識。對過去中國所取得的快速經濟增長的數據和事實,今天可能無人能再否認了。然而,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社會大轉型中積累下來和正在不斷積累的問題,大概任何人也不能加以掩飾和迴避。當今中國,從某種程度上看,很多方面猶如吳敬璉老師所喜歡引用的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中所說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我們一起奔向天堂,我們全都走向一個方向。」當今中國社會的最大危險和風險,也許不是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速下滑,而是一個處於尚不完善的權力約束機制之下的政府正在國民經濟各領域逐日膨脹和對整個社會管制的不斷強化。在當今中國,政府不但是經濟、法律和社會規則的制定者和實施者,而且是國民資產的一個最大擁有者和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大參與者和統御者。於是,一個尤其值得警惕的問題被舒立一針見血地道了出來:「當前出現了一種論調: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反過來證明了中國政治上的成功。按此邏輯,中國六十多年來幾無變化的政治體制,先驗地既適應計劃經濟,也適應市場經濟;基於這種『中國模式』之『政治優勢』,過去不必改革,今後也無需改革。這種論調無視當前經濟發展與政治體制不相適應的現實,……也是對昭昭民意的漠視。」當今中國的各種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和社會等問題可謂千頭萬緒,但舒立的這句話,應該說指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問題不解決,儘管舒立所給出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這十二個字真言中的前四個字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但後八個字卻還只能是我們的遙遠夢想。法治民主政制下的良序市場經濟秩序,是未來中國當走的路。中國須得選擇。世界在等待著中國的選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