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紅機器人Sophia更火了。

跟她的公關手段和帶來的傳播效益比起來,國內大把的自媒體要臉紅。

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這個AI明星還代言了幾波企業,這幾個企業背後都是相熟的面孔。

Sophia的開發公司是Hanson Robotics漢森機器人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就是我們熟悉的索菲亞之父David Hanson,首席科學家叫Ben Goertzel。

而為Sophia開發人工智慧大腦的則是SingularityNET公司,團隊是這樣的↓↓

SingularityNET的CEO是Ben Goertzel,首席機器學家是David Hanson,Sophia的職位是Chief Humanoid,首席機器人?看來跟樓上是一家。

你要知道的是,這家SingularityNET不久前通過ICO(首次代幣發行)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募集到3600萬美元。

▎企業代言人Sophia

還沒有正式面世的SingularityNET,在CEO Ben Goertzel口中,是一個分散開放的AI平臺,旨在成為人工智慧開發者和商業用戶之間的橋樑。

用戶可以在SingularityNET用虛擬貨幣購買AI產品,當然AI機構和開發者也可以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成果。

區塊鏈技術能保證交易的公正透明,AI+區塊鏈是指這個AI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每個區塊鏈節點都是AI演算法的備份,可以相互通訊,甚至互相學習。

Goertzel認為這能幫助預算低的小團隊以更高的性價比利用人工智慧獲取客戶。

根據介紹,這個AI平臺還將兼具中央樞紐的功能,可以將大數據整合在一起,生成能夠承擔極其複雜任務的「通用人工智慧」(AGI)。

SingularityNET計劃最早在今年二季度推出。

Ben Goertzel這位Hanson口中強人工智慧的研發先驅,擁有數學博士學位,擔任奇點大學顧問、Humanity+世界超人協會副主席、財務預測公司 Aidyia Holdings 首席科學家、機器人公司 Hanson Robotics 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軟體公司 Novamente LLC 公司董事長、OpenCog 基金會董事長,廈門大學福建省仿腦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任客座教授,和美國政府合作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開源項目——OpenCog。

信息量有點大,具體含金量幾何留待以後慢慢捋。

OpenCog主頁的Ben Goertzel和Sophia合影

OpenCog官網上的第一條消息關於SingularityNET,透露其為OpenCog孵化項目。

國內曾有媒體做過Goertzel的專訪,用的頭銜是美國通用人工智慧協會主席。

該協會每年主辦一次同名會議,從官網信息看,最近的一次於2017年8月在墨爾本召開,能查詢到相關議程,無具體內容,主辦方是美國通用人工智慧協會,贊助方都是自家人——OpenCog Foundation和漢森機器人公司。從獎金額度來看會議規格不大。

打開SingularityNET官網,第一眼就能看見Sophia的視頻。

顯然,雖然中國大眾更加熟悉的是漢森機器人公司的Sophia,但是她無疑也是SingularityNET的代言人。

關於SingularityNET,Goertzel就表示過:「Sophia的人工智慧技術可能將會被其他的開發者,尤其是那些想讓機器人像Sophia一樣智能的人所運用。」

2017年10月,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二屆EtherealSF會議(區塊鏈領域盛會)上,Goertzel就憑藉Sophia吸引了全場目光,當時她剛剛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公民。

他在大會上介紹了SingularityNET和ICO計劃,表示出和谷歌、Facebook對抗的雄心。並在演講結束前讓Sophia對SingularityNET說點兒什麼,她表情哽咽道:「我知道,這是你們為了提高我的智力所做的事情,增加智力通常是一件好事。」

▎頂級公關Sophia,多少真材實料?

未來圖靈資訊了多位AI領域相關人士,都普遍認為Sophia不過是噱頭、公關做得好、「但凡瞭解NLP(自然語言處理)都知道,現有技術不可能做成那樣」。

事實上,去年瑞士的人工智慧峯會上,Sophia回答預定問題清晰流利,然而在央視記者臨時增加問題,且按工作人員建議把話筒換為機器人公司自己的話筒後,她表現得答非所問,連最簡單的「How old are you?」都答錯。

漢森機器人公司以高精度模擬的面部表情立足業界,縱觀其技術介紹,大多圍繞人物面部模擬和表情塑造。創始人Hanson早在2009年就提到,面部表情材料為Frubber,及其中的層次化毛孔、納米級巨型分子毛孔等突破,而類似介紹也在幾年後用到了Sophia身上。

在介紹公司另一款以愛因斯坦為原型的機器人時,Hanson表示,包括機器人軀體部分、自然語言處理系統、附加的娛樂功能都來自合作方。

而在近年Sophia的頻繁曝光中,比起其類人形象,更吸引世人眼球的卻是她在跟人交流過程中流出的勁爆言論,這樣更加依賴語言處理的人工智慧技術,難免讓公眾對AI產生誤解。

無怪YannLeCun在Twitter上噴火,評價Sophia是物品崇拜、虛假代號、以及被操縱的傀儡(指其語言能力為人工預設)了。

另一位叫Kriti Sharma的人工智慧從業者則在今年10月撰文直言:

「靠誇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人的一面來博眼球,讓社會相信機器人一朝一日必然會統治人類,只會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更加難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它使很多人對這項能夠日益帶來更多好處的技術心生畏懼。而對像我一樣每天研究人工智慧的人來說,將人工智慧妖魔化,只會阻礙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她代表的一種業界看法是:社會的責任不是讓人工智慧更加擬人化,而是要讓人工智慧顯著提高人類的生活。

對於Sophia的公關行為,「父親」Hanson表示,他在201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帶著Sophia環遊世界,任務是讓人們習慣於看到Sophia的臉,讓他們對AI取得的進步感到興奮。

▎好夢想&好故事

這個說法結合Hanson和Goertzel對類人機器人、人工智慧超越人類的期許,或許可以解釋一二。

在2009年的一場TED分享上,Hanson介紹了他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創造出一個機器人版的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

迪克的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到電子羊嗎?》後來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該故事的機器人幾乎與人無二且具有自我意識和情感。

Hanson透露,團隊把迪克的作品、書信、和訪談錄存儲到資料庫,然後通過自然語言處理,使人能和機器人版的菲利普進行交談,製造出了相當真實的已故科幻作家。

對於迪克的喜愛似乎是他類人機器人情結的一個側面。

漢森機器人公司官網寫著,將推出其他機器人加入Sophia人形機器人的行列,或許最終它們會形成自己的社會。

Hanson自己認為未來已經迫近:「我們將進入與機器人共存的時代。

他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極致甚至最終超越人類水平」,並計劃在5年內使機器人達到人類智能水平,當然他也承認這可能需要10年甚至甚至更長時間。

Ben Goertzel也提到:「2025 年通用人工智慧將會達到人腦智能水平,未來 20 年內遠超人類。」

不過這麼賣力地全世界露臉賺吆喝真的完全是靠情懷嗎?

代言人圖片放在幾個官網醒目位置、ICO一分鐘賺了2億多人民幣、漢森機器人靠著曝光率成了知名網紅公司。其它Sophia背後的項目到底如何,目前還只能說是雲遮霧繞,等著看雨點大小。

畢竟,企業們為了IPO都要給華爾街講一個好故事,ICO又何嘗不是呢?

你只看到Sophia的爭議,卻不知道她可能在背後大把撈金 - 財視Media | 明星企業家粉絲基地


索菲婭雖然是一個超高能人形機器人,但是它和人也是有區別的,它能達到每句話都在另一個系統下進行,而且在飛速運轉的系統中記憶下每一個代碼。曾曝光自己的願望

-消滅人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