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618~1684)清代詩人。字賓賢,號野人。泰州(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多病而勤學,習舉子業,準備應考。適值天下喪亂。明亡時年27歲,即絕口不談仕進,隱居泰州,自甘窮困靠教書和好友接濟為生,不與達官貴人往還,但與汪楫、孫枝蔚等少數能詩善文的明遺民相善。自題其居室為「陋軒」,「每歲水至,常及半扉,井灶盡塌,苦吟不輟。」(汪懋麟《吳處士墓誌》)晚年得周亮工、王士□的賞識推崇,詩名大振,但不久他就去世了。

吳嘉紀是清初重要的遺民詩人之一,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江淮一帶人民的悲苦命運。如《臨場歌》、《歸東淘答汪三韓過訪五首》等,寫農民受勒逼租稅之苦;《李家娘》、《難婦行》等,寫百姓受清兵殺掠之厄;《海潮嘆》、《風潮行》等,寫他們受風災、水災之害。《絕句》一首,寫灶戶煮鹽勞動情狀:「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十分簡練生動。《過史公墓》、《謁岳武穆祠》等詩,則表現他反對民族壓迫的故國之思。

吳嘉紀詩效孟郊、賈島的苦吟,而不學他們的奇僻;得陶潛、杜甫之意,而不剿襲他們的形跡。他擅長樂府古詩,近體亦佳。語言簡樸通俗,不事藻飾,直抒胸臆,真摯生動,汪懋麟《陋軒詩序》評其「五七言近體,幽峭冷逸,……自脫拘束。至所為今樂府諸篇,即事寫情,變化漢、魏痛郁樸遠,自為一家之言」。孔尚任《題居易堂文集屈翁山詩集序後》,則推他和屈大均、王士□為當時三大詩人。

所著《陋軒詩》,最早有康熙初周亮工的刻本,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吳嘉紀詩箋校》本。

歷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