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裏不存在為食而殺生的正當性的問題,因為大自然創作了一個食物鏈,任何物種都在這個生物鏈上有確定的位置,而且這個食物鏈是閉合循環的,無所謂誰高誰低,食物鏈最頂端的獅子,要被最低端的微生物喫掉的。正是在這喫與被喫的循環中萬物生機勃勃。人以前也曾是這個食物鏈的一部分,但人喫了智慧樹果子,被逐出伊甸園,走進了人類社會,有了自我意識,對自己的任何行為都進行價值判斷,問題自此而來。 同樣是喫,各種文化圈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信上帝的在喫之前要感謝主賜予他食物,信真主的食物要清真的,佛教不殺生,倡導素食,苦寒之地的蒙古人視狗和馬為朋友的,是不喫狗和馬的。但作為中原天朝上國之人,在喫的上面是百無禁忌的,而且喫同類、更甚的是喫自己的骨肉,較早有「易牙烹子獻王」,後來災年易子而食,現在還有喫胎兒的,廣東人據說除了四條腿椅子不喫,什麼都喫,不是喫出非典了嗎,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孔夫子,肉不管是什麼肉,但必須切成正方體才喫,要我與孔子幸而同代,一定指責他說:「你丫見過正方體的羊嗎?裝啥逼?」現代通訊發達、交通便利,人和人接觸的範圍和頻率加大,雞國那羣有喫東西百無禁忌的傳統觀唸的人,與世界大部分持喫東西有原則有選擇的觀唸的人必然產生衝突。其實這裡潛含著中國特色與普世價值之爭。你說不能喫同類和人類朋友,狗、貓等,他說你虛偽,沒有一貫性,牛羊豬雞魚不也可以作為朋友嗎?你說那我喫植物,他又說植物種子不是生命嗎,而且是更多的生命,總之他要說的潛臺詞是隻有中國特色,沒有所謂什麼普世價值。這些人有某種程度的故意但更多是沒信仰沒道德底線所帶來的認知缺陷。說到此時浮現出我姥姥那慈祥和藹的面容,她老人家是一個信薩滿信佛信道的泛神敬仰者,每當殺雞時,她總是對雞滿懷愧疚的絮叨:「小雞小雞你別怪,人也是陽間一道菜」。那麼我們為食而生的正當性在那?喫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喫,做為造物者創造的人,我們必須守住上天賦予人的權力與尊嚴!遵守來自上天的道德誡命,用生命去愛,愛具有絕對價值,因為愛創造一切,托住一切。因為神就是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