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8.15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這一天,整個中國註定是沉浸在過去的。新聞網站上的歷史揭祕、今人緬懷,微博、朋友圈裡的各種勿忘歷史、關愛老兵的文章。這一切都把人的思緒帶回到了七十多年前中日之間那場曠日持久的慘烈戰爭。作為當年的對手與仇敵,很自然的,日本成為了另一個關注焦點,其中又以圍繞著靖國神社的種種糾葛為甚。

靖國神社官網的紀念二戰結束70週年宣傳圖:時光流轉,慰靈之心恆在。(圖片引用自靖國神社官網)

九段坂的東京神社

靖國神社(日語「靖國神社」)位於東京九段坂,前身為明治天皇於1869年下令建設的東京招魂社(日語「東京招魂社」),起初為了祭奠在倒幕運動中為天皇而犧牲的士兵。1879年,在明治天皇授意下,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全境。(圖片引用自靖國神社官網)

「靖國」之名為明治天皇所取,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的「吾以靖國也」。靖國神社的官網上稱這表達了天皇祈求「祖國平安」、「建設一個和平的國家」的願望。被祭祀其中的戰死者被稱為「英靈」(日語「英靈」),源於幕末學者藤田東湖的詩作《和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の正気の歌に和す)中的「英靈歷久不泯,天地間浩然長存」(英霊いまだかつて泯(ほろ)びず、とこしえに天地の間にあり)一句。

同樣漢風濃厚的還有靖國神社中的「遊就館」。語出荀子《勸學篇》中的「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蔣中正:「……泥奏凱」 )

從設立的初衷來考慮,靖國神社不過是個「人民英雄紀念神社」。然而隨著日本逐漸開啟的侵略步伐,日本人的「英靈」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惡靈」。在靖國神社的全部246萬多柱靈位中,排前兩位的就是在太平洋戰爭及侵華戰爭(日本稱「日中戦爭」)中的戰死者共232萬5165人,其中還包含了14名甲級戰犯。二戰戰場上,日軍士兵的狂熱無畏中也包含有死後進入靖國神社成為英靈的祈願。據說當遇上戰況喫緊,日軍士兵都會在互相問候時說:「九段坂見」,靖國神社的地位可見一斑。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政客及右翼人士以慰勞英靈的名義祭祀他國的惡靈,也無怪乎會引發曾經那些被侵略國的強烈抗議,甚至是針對靖國神社的多次破壞。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靖國神社」其實不止一座。

五臺山的南京神社

民國初年老照片中的五臺山。(圖片引用自網路)

在南京市鼓樓區的西南部,有一座從紫金山脈延伸出的小山。小山頂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被當地人冠以了「五臺山」之名。清朝時,五臺山是一片叢葬地,著名文學家、大喫貨袁枚就葬於此。如今,五臺山歸屬於江蘇省體育局,山上建有多座運動場館,是不少南京人心中的運動聖地。

松並道。(圖片截取自百度地圖實景)

從五臺山南邊的永慶巷上山,經過一條青松夾道、約150米長的直道,穿過江蘇體育賓館的大門,是一個綠樹蒼翠的寧靜院落。院子的北邊和東邊各有一幢磚木結構的建築,兩幢建築擁有方形的外廊柱、柱跗式的臺基和寬而厚的歇山頂,透出一股和風氣息。

五臺山一號建築-2。(作者攝於南京)

五臺山一號建築-1。(作者攝於南京)

官方給它們的定名是「五臺山一號建築-1」和「五臺山一號建築-2」,當地人則稱它們為「大廟」和「小廟」。它們是一片曾經頗為宏大的建築羣的遺存,它們是東京靖國神社的南京姐妹。

日軍攻佔南京中華門。(圖片引用自網路)

1937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失陷,日軍攻入南京城內。位於五臺山上的「五臺山南京美國學校」內聚集了大量的南京軍民,他們絕望地祈求著這座頂著「美國」頭銜的學校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結界。然而在殺紅了眼的日本人面前,這些都是徒勞的,山上2000多名中國警察、高射炮兵與難民被日軍第9師團全部殺害,就地掩埋。

1919年建造完成的青島神社,抗戰勝利後被民眾搗毀。日本另有同名神社。(圖片引用自網路)

日軍有著在佔領地修建神社的習慣,1939年10月,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在南京成立。隨即,總司令部開始計劃在個南之京城建造日本在中國(臺灣和東北除外)規模最大的神社。幾經斟酌,神社的選址定在了五臺山。總司令部打算仿照靖國神社的規制與格式,在南京重現東京的「皇恩浩蕩」。

1940年2月,在建築師高見一郎的主持下,日軍兩個大隊的士兵開始建造「靖國神社」。建造期間,工人們還不時會挖到中國軍民的遺骨。至1941年5月2日,小廟——南京護國神社率先建成,主要用於祭奠在南京地區戰死的日軍士兵。當年10月,主要的大廟——南京神社也建成完工,用於祭祀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和國魂大神。

南京神社舊址衛星圖。北部劃圈處為南京神社舊址, 東部劃圈處為南京護國神社舊址。(圖片截取自百度地圖)

由於缺乏最原始的圖片資料,我們現在已經無從知曉完整的南京神社的樣貌,但歷史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供我們猜測。對比東京靖國神社可推測,體育賓館的大門位置就相當于靖國神社的第二鳥居,從永慶巷到賓館大門的道路實際為神社「參道」的遺存。大門內的院落就是當年的南京神社的主體部分。

南京神社舊照。(圖片引用自網路)

在當時中國境內(臺灣和東北除外)的神社中,南京神社擁有頗高的地位。在華東地區戰死的日軍官兵都會運到距離五臺山不遠的清涼山火葬場進行火化。隨後,骨灰會被安放在南京神社祭奠一段時間,再用輪船經長江運回日本本土。因此,日軍也時常在神社境內舉行祭祀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一次祭祀發生在1942年底。當年12月18日,日本陸軍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中將(死後追贈大將)乘飛機由南京飛往漢口途中,被國民黨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機槍擊墜死亡,成為抗戰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的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將領。

中國人的神社

南京神社舊址前至今留有蔣中正手植黑松一棵。(作者攝於南京)

抗戰勝利後,南京神社被國民政府接收,先後作為軍官訓練團駐地和童子軍總部所在地。1946年,國民政府將南京神社中供奉的日軍牌位清除乾淨,代之以殉國的中國將士的靈位。神社外則立起一塊寫有「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的石碑,鳥居上也掛上了國民黨黨徽、豎起了旗幟。可以說,此後國民黨在臺灣將各類神社改為「忠烈祠」的舉動皆是濫觴於此。

用作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和戰利品展示的南京神社與南京護國神社。此時神社境內大部分的附屬建築尚在。(圖片引用自網路)

同年5月,國民政府還在南京護國神社舉行了一場為期半年的戰利品陳列展。據當時《申報》描述,展覽共劃分為四個部分。室內展示了戰史資料、日軍投降時的筆硯桌椅等物件、空軍器材、彈藥槍炮器材等等。室外則擺放有飛機、大炮、戰車等戰利品。「使全國軍民及中外人士,明瞭抗戰經過,及敵人使用各種利器,殘殺我國同胞之真相起見」。

兩座神社舊址上的石碑。(作者攝於南京)

1949年新中國成立,南京神社再度易主,成為了江蘇省體育局和江蘇省體育總會駐地。在此後的歲月中,神社境內的附屬建築大部分被陸陸續續拆除。兩座神社也曾一度擬被拆除,為建住宅騰地方。幸得在南京大學執教的著名建築師童寯(亦作「童雋」)多方奔走力主保留,才得以保存至今,成為南京市內僅存的一處抗戰時期的日式和風建築。我簡單檢索了一下,昔日日本在中國境內(臺灣和東北除外)建設的總共52座神社中,主體建築得以保留的,似乎也只有南京的這兩座神社。

「老同志之家」,莫名地透出一股黑色幽默。(作者攝於南京)

如今,南京神社被江蘇省建工集團第七建築公司作為辦公場所使用。南京護國神社則是被江蘇省體育局用作各種雜用,在它的西南側則掛有一副「老同志之家」的匾額。想到這裡曾經被用來供奉日軍士兵,不禁透出一股黑色幽默。雖然獲得了省級文保單位的頭銜,但在官方稱呼裏它們只是平淡無奇的「五臺山一號建築-1、2」。夾在蔥鬱的綠蔭中,兩座神社都是一副歲月靜好的姿態。靖國神社,也許這次,國是真正靖了吧?

P.S: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請愛國小將不要衝動。一切後果,本人概不負責。

附日本在中國境內(臺灣和東北除外)建造神社一覽表。(圖片截取自日文網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