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教師節,因故耽擱沒有完成此文的編寫,有點小小的遺憾。

以下篇幅中涉及的人和事都是基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如果有朋友認為牽扯到自己的隱私,請與我聯繫修改或刪文。

礙於「人言可畏」,提前說明一下,我與老師只在教室的課堂上見過幾次面,本科畢業後再無聯繫,無任何相關利益,這篇文章只是直抒自己心中所想,讓看到的朋友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而能遇到這樣的老師,實屬大幸,感恩。

學校開除

關於老師「離開」學校的原因,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與院裏教學理念存在分歧(百科介紹)。另外一個版本是源於學長的口述。口述基本內容是,老師在多次溝通反映無果,隨後在學校門口高舉牌子,上面寫著「反對教學評估」,因為教學評估需要一些做大量「粉飾」的工作,導致正常授課時間和精力被壓縮,引起老師不滿,而學校院方對其進行開除處理。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已經不在學校任職,所以無從考證,而這個問題又是院裏老師特別避諱的一個情況。但我本人更相信學長口述版本。是的,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老師算是「野路子」,因為他已經不在學校任職。

大二緣起

學長說老師「離開」學校後,週六和週日的時候還是會來,找到某一個自習教室進去就開講,無論底下坐的是哪個專業,大幾的。講他的哲學體系和計算機教學,往往教室都會爆滿。

大二下半年,院裏史主任通知各班負責人,可自願參加某老師的學習培訓課程,晚上七點前往某多媒體教室,聽課決定是否報名參加,免費。很快消息通過飛信傳遍了各個寢室,我們知道,他來了。(史主任和老師關係很好,兩人雖然風格各異,卻理念相同,並且史主任為老師提供了多媒體教室的便利)

雖然知道去的人會不少,但最後的情況還是大喫一驚,因為教室站立的地方都沒有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高校教室的人口密度能那麼高,屋子裡也保持著該有的嘈雜和無序。比預期的要晚了一些,他一進教室喧鬧聲戛然而止,不是那種聲音由大變小,再從有到無,而是立刻鴉雀無聲。長發,180左右身高,帶著眼鏡,山羊鬍,三十多歲,一身黑色衣服,輕微駝背,面帶微笑。那天晚上的很多細節,已經模糊,只是知道講到了快晚上10點,最後有人提醒說宿舍關門的時間,才又講了十幾分鐘結束,如此的投入和忘我。他整晚講了很多專業以外的內容:他的哲學體系和三觀,以及對待教育的看法,和未來學生應該如何學習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專業相關的只做了一個展示,二叉樹的一個展示demo,用C寫的界面,DOS下運行,支持命令行操作,很炫酷。留下了報名的郵箱,並告訴大家學習計劃是遞進的:彙編、C、Java、軟體設計,項目,這些都有需求分析的相關內容。這麼多年過去了,課程內容已經有一些增加,但體系和理念一直都沒有改變。而且那個晚上告訴我們這是淘汰制,學習課程會有考覈,如果不通過不建議繼續學習(學習態度可能存在問題)事實上報名參加並最後堅持下來的人,少之又少,佔報名人數的十分之一左右。那晚上的課他一直在講他的理念,因為聽得入神,我只用筆記記下了他的幾句話。

大學生應該做到:

  • 獨立研究
  • 深入思考
  • 開闊視野
  • 正確認識
  • 正確思維方式
  • 正確價值觀

關於畢業的一些看法

  • 沒有就業問題,只有發展問題;
  • 沒有發展問題,只有能力問題;
  • 沒有能力問題,只有態度問題;

學長制度

報名後,我們學習的內容都是以電子郵件形式發給每個學員的郵箱裡面,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郵件裡面進行溝通回復,同時會有學長定期去各個學員的寢室進行指導,這些學長一般是已經畢業,然後繼續跟著老師做這樣的教育工作的一羣人。所以在寢室就會形成一波打遊戲的羣體和一波學習計算機的羣體,兩個羣體有交叉卻不衝突,玩遊戲的會自覺地集中到一個寢室,而編程的會集中到另外一個寢室。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你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我驅動的去按照指定的計劃進行學習,問題分析和成果心得能夠得到分享,進度也有學長在掌握和收集,最後匯總到老師那裡。從點到面,一點點建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信心,在未來如果遇到超出自己知識體系範圍的難題也不會束手無策,毫無頭緒,這種思維方式會給你極大的幫助。以下是我翻閱2009-11-09這一天的郵件,部分內容如下:

目前學習情況可以看到,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

比如將這些課程當成Java的培訓課程,試圖快速的掌握一些知識點,而有選擇的完成一些知識點,從中挑出認為重要的和有用的知識點來學習,不重要的就不學習了。如課程3,沒有使用ant打包,沒有使用指定的日誌包作為日誌輸出,沒有實現計算器命令行方式的功能。這種選擇性的學習,導致僅僅掌握零散的知識點,以自己為中心來看別人到要求,不能全面認識事物,所以一定要按照要求完成學習內容。

比如低目標的完成課程,沒有給自己完成課程提出高的要求,以簡單的把課程要求內容完成為目的,沒有深入地、儘力地去分析和實現。比如計算器,技術上完成它很容易,但要做一個完善計算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地方要去考慮,如計算機用戶需求說明書中每個概念的定義(為什麼這樣定義?用戶能明白嗎?清晰地說出了定義嗎?),計算器計算精度的權衡(為什麼有精度?精度多少合適?適合用戶需求嗎?),測試用例的設計(課程3給出的測試用例能通過嗎?竭盡全力地找可能出錯的地方,形成測試用例了嗎?)。沒有給自己完成任務提出高的要求,將會導致在低水平上不斷重複,所以要主動的學習,圍繞課程盡量地做得更好。

比如沒有自己的思考,簡單的借鑒已有的資料、已有的文檔格式完成任務。如計算器的用戶需求說明書,市場上成標準和成格式的用戶需求說明書很多,但裡面每一條目對你目前的任務合適嗎?你認為這樣寫用戶能明白嗎?對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要經過自己的分析和研究,然後才能借鑒,之後融會貫通到自己的認識體系裏。沒有獨立思考,將導致跟風和輕易被人影響而動搖自己的目的。

課程通過學習不只是簡單的學會某個知識點,某個語言的用法,某種工具的使用,它更深的目的是培養學子園裡學生的深度、廣度和獨立性。

再強調一下「深度、廣度和獨立性」,不是簡單的學習技術,不是簡單的完成任務,不是簡單的套用已有知識。

考試通關

北方的冬天屋子裡是很舒服的,外面就不是了。如果冬天早晨六點多離開溫暖的被窩去參加考試和學習就更痛苦。但當你穿好衣服出門,走在冷颼颼的路上,腦子裡想的不是寒冷,卻是認為自己還挺不錯,有毅力,能「喫苦」。相比自己睡在寢室,什麼都沒有做,醒來繼續遊戲的情況,自己確實算是喫苦努力。考試地點,在學校的圖書館二樓。是一個私人承包的類似網吧的地方,七點這個時間段老師包場用來給我們出題,那是第一次看到原來有這麼多人報名,幾乎坐滿了,除了沒有能夠從被窩裡爬出來的幾個。很慶幸自己在時間還有一些的時候,通過了考試,可以繼續下個階段的學習,學長記錄下名字,示意我離開。那一刻,很輕鬆,也很滿足,居然還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些我在其他的專業課程上從未體會到過的歡愉,讓我異常興奮。甚至非常期待老師的下次講課。

畢業緣滅

在整個課程體系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再次把大家召集到了教室。礙於有人質疑這樣的教育其實是為了名利錢財,老師要求所有學員畢業後不得與學長和他有任何的聯繫,師生關係到此結束,不得有任何交集;如果未來在馬路上認出了老師,遠遠的打一聲招呼即可。後來我們得知,每期學員都是如此要求。昔日的學員步入社會後,現在有在阿里、百度、愛奇藝、微博、陌陌等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有離開計算機從事公務員和在事業單位做事,不知道老師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但相信都會很慶幸一起經歷那段特殊的學習時光。

教育和公益

馬雲說,公益與慈善不同,慈善以給錢為主,公益需要錢,但是光有錢遠遠不夠。慈善在於給予,而公益在於參與,用心和時間付出點點滴滴的行動。花錢是簡單的,但是作出行動不容易。做公益不是因為責任,而是因為熱愛。老師做的事情在我看來就是教育公益。據我所瞭解,他的教育公益已經不僅限於我們那個高校,而是在全國展開,我在知乎上也有看到不少同學關於這項工程的一些積極的反饋和討論,依然保持著免費、無利益相關,只為教育的純粹。很多的高校老師會寫書,作者那裡:有的寫著 XX主編,有的寫著 XX編著,有的書寫著 XX著;老師屬於三者中的後者,他具有創造力,從0到1的去完成教育公益。

一些疑問

  • 老師的收入來源? 「離開」學校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利用公司的盈利進行教育推廣;
  • 老師有什麼目的? 至今基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有限認知來看,就是為了做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純粹且有變革性,我只是受益者之一;
  • 老師究竟是誰? 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夥伴應該都有讀過他的經典書籍《彙編語言》清華大學出版社,是的,就是最經典的那一本。

Education is what survives when what has been learned has been forgotten— B.F.Skinner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