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记者林菁桦/台北报导〕高科技产业竞争激烈,更掀起一股营业秘密保卫战。经济部智慧局表示,不只半导体等产业要慎防,传统产业观念也要跟上。有厂商提告前,连最基本三要件资料都填不出来,根本无法成案,智慧局近年与公协会合作,加强各产业对营业秘密的概念。

观念薄弱 合理保密措施最被忽略

智慧局官员指出,一般检调侦办营业秘密案件,需要原告先填写释明表,交代清楚营业秘密内容,包括可能触及对象、公司采行哪些保护措施等,但检调单位却发现,很多公司根本填不出来,显见台湾企业观念薄弱。

营业秘密构成有三要件,包括「秘密性」、「经济性」及「合理保密措施」,三要件都需符合。秘密性的判断依据为能否轻易从公开管道得知、资讯要具独特性,经济性不一定为量化数字,能增加企业竞争优势也算;保密措施则包含文件、人员管理,像文件要加密上锁管理,员工要内部训练、签署保密协定等。官员指,最容易忽略的即是合理的保密措施。

至于合理的保密措施标准法官会视企业规模大小评断,官员呼吁,观念是最基本需要加强,国内制鞋大厂帮NIKE代工设计,却发生员工将设计图外泄,导致商品上市前,已在国外网站广为流传,损及公司形象商誉。

国内高科技大厂包括台积电、康宁、美光、友达、联发科等业者自主成立「台湾营业秘密保护促进协会」,近三年协会也与官方合作,在北中南举办宣导会,盼强化中小企业观念,官员说,不只半导体等产业要慎防,台湾传产更有不少隐形冠军,未做好保护也很危险。

  • 高科技产业竞争激烈,掀起一股营业秘密保卫战。(欧新社)

    高科技产业竞争激烈,掀起一股营业秘密保卫战。(欧新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