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14日,年僅33歲的劉志丹戰死在沙場。

1943年4月,在他的家鄉建立了一座劉志丹烈士陵園,毛主席親自出席,爲他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追悼大會,周恩來也親筆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此時距離劉志丹犧牲已經過去了7年,但老百姓仍然對他念念不忘,追悼會那天,數萬人都自發來悼念他,哭聲震天。

後來,毛主席在一次大會上動情地說:“一個人死了開追悼會,羣衆的反映怎樣,這就是衡量的一個標準。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稱首長,好像老百姓都擁護他,其實這不能說明問題,要看最後的蓋棺論定,要看開追悼會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淚。真正的羣衆領袖,到開追悼會那一天,老百姓會覺得他死了很可惜。劉志丹犧牲後,陝北的老百姓傷心得很,這說明他是真正的羣衆領袖。

美國記者稱他“現代俠盜羅賓漢”

1903年農曆8月14日,劉志丹出生在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因爲出生在中秋節的前一天,祖父爲他取名“景桂”,字“子丹”,後來他自己改名“志丹”。

劉志丹在中學時期就成了學生領袖,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秋,在黃埔軍校畢業後,他被黨派到馮玉祥統帥的部隊,任第四路軍黨代表兼政治處主任,參加了北伐戰爭。

北伐失敗後,劉志丹回到陝北,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武裝鬥爭。無數攬工漢、放羊娃在革命紅旗下集合起來,拿起钁、鏟、大刀、長矛、快槍,跟着劉志丹鬧革命。

就這樣,20多歲的劉志丹帶着這些攬工漢、放羊娃,奔走於湖北、安徽、陝西等省,從事組織起義的工作,發動了中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暴動,也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起義之一,渭華起義。

劉志丹長相斯斯文文,打仗很是厲害,大家都叫他“活地圖”,哪裏的地形什麼樣,甚至哪個村有幾個鍋、幾個炕,能往哪裏跑,他都知道。

陝北至今流傳着多首歌唱劉志丹的民歌:“渭華原上開紅花,劉景桂主席到我家……窮苦人擰成一股繩,打倒土豪咱當家。”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這樣描寫劉志丹:“劉志丹是個現代俠盜羅賓漢。 “

國民黨懸賞2萬元通緝他

蔣介石策劃“剿共”時,對於劉志丹領導的陝甘邊區迅速發展的革命聲勢大爲驚慌,便問張學良:劉志丹是怎樣的一個人?

當張學良說到劉志丹就是黃埔四期的劉景桂時,蔣介石懊悔地說:“志丹,這個名字改得一聽就是個赤化分子。都怪我這個校長當年沒有把他教育好呀!”

其實,蔣介石當時對劉志丹印象很深。這個當年叫劉景桂的陝北後生,在黃埔軍校上學時就英武逼人、才華出衆。蔣介石自然很賞識他。可蔣介石沒有料想到,劉景桂改了個一聽就是赤化分子的名字,還成了他的敵人。

蔣介石因此非常惱怒,連聲說道:“快發通緝令,抓住他!”

國民黨到處張貼懸賞捉拿劉志丹的佈告:“生擒者獎兩萬元;獻首級者獎一萬元;證明擊斃者獎六百元。”然而,他們費盡心機,卻始終抓不到劉志丹。

劉志丹和赤衛隊員

毛澤東下令“刀下留人”

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他費盡心機想抓卻抓不到的人,被劉志丹的“自己人”給扣押了。

1935年10月初,西北根據地發生嚴重錯誤的肅反,劉志丹、習仲勳等被捕入獄。

當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徵,勝利地到達陝甘蘇區保安縣的吳起鎮時,得知劉志丹在“肅反”中被錯誤扣押的情況,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並派出王首道等同志代表黨中央前往安定縣的瓦窯堡,傳達中央要保障劉志丹等同志安全的指示,並由王首道接管了被“左”傾機會主義控制的保衛局。

後來,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臨瓦窯堡,聽取了王首道的情況彙報。毛澤東指出,逮捕劉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錯誤的,並指示立即放人,恢復他們的領導工作。

周恩來對“左”’傾分子說:“像劉志丹這樣的‘反革命’越多越好,像你這樣的‘真革命’倒是一個沒有才好。”

周恩來代表毛澤東和黨中央與被釋放的劉志丹談了話,劉志丹見到周恩來非常激動。他說:“周副主席,我住過黃埔,是你的學生,你還帶我們打過仗。”

周恩來緊緊握住劉志丹的手,親切地說:“我們是戰友。你在陝北的情況我知道一些,你們工作的成績很大,毛主席一到陝北就稱讚了你們的工作!”

後來,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同會見劉志丹,詳細詢問了陝北工作的情況,劉志丹一一作了彙報。

臨別前,劉志丹才發現毛澤東腳上還穿着一雙單布鞋,便託付妻子給毛澤東做了一雙棉鞋,託周恩來送了過去。

毛澤東非常信任劉志丹,任命他爲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兼第28軍軍長和黨中央所在地瓦窯堡的警備司令等職。毛澤東還和劉志丹聯名發表了《告根據地同胞書》。

劉志丹誕生地——保安(今志丹)縣金湯鎮小學堂

把自己的棉背心給戰士穿

劉志丹的妻子同桂榮曾說:“志丹顧不上管自己的家,但對紅軍隊伍裏的人卻關心得十分周到。”

1934年深秋,同桂榮加入到紅軍隊伍之中。那時,部隊幾經輾轉駐在陝甘交界的南樑。那年冬天很冷,紅軍缺鋪少蓋。

劉志丹對同桂榮說:“年輕人體質好,耐凍,蹦蹦跳跳就頂過去了。我歲數大了,不行了,胳膊腿常疼。”

同桂榮馬上想法子給他做了件棉背心。那時候,邊區被敵人封鎖,哪有布?是同桂榮找來許多碎布,一塊一塊拼接起來,五顏六色連成一片,總算湊合着縫成了。劉志丹很滿意地穿在身上。

過了幾天,有個戰士在行軍途中掉到河裏,冷得發抖,劉志丹看見後就把棉背心給這個戰士穿上了。

同桂榮看到丈夫受凍,硬是將自己的一件大襟棉襖脫給劉志丹穿在裏面。熟悉劉志丹的人看到他穿這樣的棉襖,都笑出聲來。

習仲勳的深情追憶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習仲勳與劉志丹等創建了以南樑爲中心的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爲中國革命作出巨大的貢獻。

在創建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艱難歲月中,習仲勳對劉志丹的領導藝術、人格魅力感受頗深。1998年,劉志丹誕辰95週年,習仲勳與馬文瑞撰文紀念,文中寫道:

“志丹同志雖然比我們長十歲,但我們和他在一起工作時,卻感到他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同志,隨和的好導師、好領導,也是好朋友、好兄長。他的確是一位光輝四射的革命家。”

習仲勳13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轉爲共產黨黨員。1932年,習仲勳在甘肅兩當組織兵變,失敗後到耀縣楊柳坪找陝甘遊擊隊,在那裏,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劉志丹。

對於第一次見面,習仲勳始終記憶猶新,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我很早就聽說過劉志丹的名字,也聽到過他進行革命活動的許多傳說。在傳說中,常把劉志丹描繪成一個神奇的人物,但是初次見面,我得到的印象,他卻完全像一個普通戰士。他質樸無華,平易近人,常同戰士們坐在一起,吸着旱菸袋,談笑風生。同志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劉’。”

劉志丹緊緊握着習仲勳的手。其時習仲勳只有19歲,沒有鬥爭經驗,並因爲兩當兵變失敗,心情很沉重。劉志丹鼓勵說:“幹革命還能怕失敗?失敗了再幹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失敗的次數要比你多得多。”

這次見面給習仲勳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劉志丹的音容笑貌深深銘刻在他的腦海中。習仲勳回憶道:“他(劉志丹)的態度真誠坦率,好像有一種吸引力,立刻使人對他產生親切的信任感。我們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那樣,相視很久。他臉龐清瘦,鼻樑很高,目光深邃而溫和,總帶着笑意。”

劉志丹知道習仲勳搞兵變前擔任過營委書記,搞過羣衆運動,還坐過牢,於是感情更加接近。

劉志丹說:“幾年來,陝甘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志那樣,以井岡山爲依託,搞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逐步發展擴大遊擊區,即使嚴重局面到來,我們也有站腳的地方和迴旋的餘地。現在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

雖然是初次見面,但劉志丹那種堅韌不拔的信念、爲真理獻身的精神,給習仲勳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劉志丹提出“走井岡山道路”的見解,更令習仲勳欽佩不已。後來,習仲勳在回憶錄中寫道:“劉志丹的談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也給我們指明瞭今後革命的道路。”

陝北根據地的三大領袖: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

在這段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劉志丹與習仲勳彼此知心,有說不完的話,生活上也彼此照顧。

一年冬天,習仲勳衣服破了,補丁落補丁。劉志丹的妻子同桂榮見了,就買布給他做了一件棉衣,縫好後用板壓着,自己坐在上面往下壓。

習仲勳見了說:“嫂子,能穿就行了,不要費心。”同桂榮笑着說:“你是個漂亮小夥子,衣 服也要穿得漂亮些。”

劉志丹的父親劉培基老先生,是前清的秀才,開始不贊成兒子搞革命。1934年春,國民黨抄了他的家,燒了石窯,刨了祖墳,還殺了他好幾個親屬。逼得劉老先生和一家老小走投無路,躲進敵佔區。習仲勳知道此事後,馬上派人尋找 ,把他們接到了根據地。

劉志丹從前線回來,看到自己的家屬接來了,就說:“咱們紅軍現在不準帶家屬,我怎麼能帶這個頭?”

習仲勳說:“他們不是一般同志的家屬,在敵佔區很難生存,不能一概而論。”

劉志丹忙於工作,顧不上回去看望。習仲勳還以爲他和父親賭氣,開玩笑說: “劉老先生現在變成赤貧了。再說,還有劉嫂子和孩子,你快去看看他們吧!”

劉志丹說:“工作太忙,有空一定去。”

不久,劉志丹叫妻子到被服廠當工人,把父親送到了親戚家,不給公家增加負擔。同桂榮要上班,不能帶孩子,只好讓4歲的女兒獨自在荒山坡上玩耍。劉志丹見了很擔心,一再提醒妻子要看好孩子,不要讓狼叼走了。

這些小事,一件件一樁樁,習仲勳看在眼裏,記在心中。不僅如此,習仲勳在擔任中共關中特委書記、綏德地委書記、西北局書記期間,每到一地,如果是劉志丹曾戰鬥或生活的地方,他都要向幹部羣衆講述劉志丹的事蹟,教育幹部羣衆,使劉志丹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1936年初,劉志丹剛被“左”’傾分子放出沒多久,就率部隊東徵抗日。那時在黨校任三班主任的習仲勳在回瓦窯堡途中,碰到了正奔赴前線的劉志丹、宋任窮。他倆跳下馬來,同習仲勳緊緊握手。

習仲勳萬萬沒想到,這次告別,竟成了永訣。

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劉志丹不幸中彈陣亡。

噩耗傳來,正在環縣隨軍西征的習仲勳悲痛萬分,他向同志們說:“志丹同志的心裏,只有人民,只有國家,只有黨,他短暫的一生,做了那麼多的事,受盡了煎熬,卻沒有一個怨字,這是人之楷模啊!”

據劉志丹的女兒回憶,劉志丹去世時,他的皮包裏只有6支香菸、半截鉛筆,沒有給後人留下任何財物。

爲紀念他,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將保安縣改名爲志丹縣。

劉志丹的革命精神,永遠留在習仲勳心中,他一生都在向這位老大哥學習。 1993年10月4日,是劉志丹誕辰90週年。習仲勳撰文紀念,文章寫道:

“說起來,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學的東西很多,以後我工作很自然就用上了。我今年已80歲了,但想起來,他的教誨還很有用,好作風是可以代代相傳的。在紀念他90誕辰的時候,不忘他的革命精神,學習他的革命作風,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比肩北上廣!國家發話,省委力挺,安徽這一城市衝刺特大城市,發展逆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