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勝:被自己的車夫莊賈所殺。

陳勝吳廣起義,主角是陳勝,他和吳廣起義之後,隊伍迅速壯大,特別是在佔領陳縣之後,本地人認為陳勝應該稱王,張耳陳餘則認為此時不宜稱王,應該扶植六國的後代,這樣秦朝的敵人會越來越多,如果只是自己稱王的話,那就示天下有私心了。

張耳陳餘這番話是對的,不過陳勝不聽,自己為王,國號張楚,又封吳廣是假王,讓他帶兵和秦軍作戰。

陳勝這個人,膽子是天大的,可是論起做事,缺少大格局,他不聽部下的有用的諫言,一昧的用自己的人,造成軍事失利。

秦將章邯率秦軍大敗陳勝軍,陳勝軍節節後退,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的時候,被車夫莊賈殺害,莊賈隨後投降秦軍。

陳勝部下呂臣後率兵捉住莊賈,將他殺了。

其御莊賈,殺以降秦。勝故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史記·陳涉世家》)

臘月,勝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勝以降秦。葬碭,謚曰隱王。勝故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漢書》)

劉邦稱帝之後,派30戶丁役守護陳勝之墓,並有祭祀。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漢武帝)血食。(《史記陳涉世家》)

(2)吳廣:為部將田臧所殺。

陳勝稱王之後,立吳廣為假王,讓其帶兵抗秦,但是面對秦軍,吳廣被部下田臧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掉。

田臧殺掉吳廣之後,陳勝令他繼續對抗秦軍,田臧兵敗而死。

至於田臧為何要殺陳勝,不外乎以下三種原因:

①陳勝密令要殺吳廣。

②田臧要奪吳廣的兵權。

③吳廣和田臧單純的意見不合。

由於史料太少,真實原因已經無法考證。


陳勝,吳廣起義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陳勝,吳廣起義又稱為大澤鄉起義,作為封建王朝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對歷史還是有很重要的促進和深遠影響的。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概括總結一下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起因,萬事必有因果循環,陳勝吳廣起義的大背景是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長城,造阿房,建陵墓等等,前前後後動員民夫囚犯超過一百萬人口,這可謂是暴政。而且秦朝的律法嚴厲,這也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在陳勝吳廣因暴雨誤期的情形下振臂一呼,自此攜開了陳勝吳廣起義。

造勢,陳勝吳廣作為底層的勞動人民想要起義取得勝利必需得有人民願意擁護,有軍隊願意跟隨,而這些就需要自己有足夠的威望和師出有名。首先他們捉住了以前人民封建迷信的特點往魚肚子裏塞白稠,半夜學狐叫等等,做這麼多就為了一點,那就是我們起義是順天應民的。其次,他們藉助秦二世繼位的合法性做文章,打著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開始拉攏底層不滿秦暴政的農民。

起義,陳勝自立為王,打著誅暴秦,伐無道的口號,在佔領陳縣後建立張楚政權。而後全國響應,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各自自立為王,自此全國大規模農民叛亂就比開始。

結果,在不到六個月的陳勝吳廣起義被秦朝大將章邯鎮壓。吳廣被部下所殺,陳勝被馬夫莊賈所害。

失敗原因,主要有二方面,一是陳勝取得片面性勝利後的自我膨脹,二是各地自立政權的相互觀望不團結。

對後世的影響,為別人做了嫁衣裳。陳勝吳廣雖然失敗了,但他直接性的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的根基,造就了各地暴亂,其後項羽,劉邦的楚漢之爭開始上演。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流傳千古,稱得上是中國最勵志的一句話,說這句話的主人就是陳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頭人,遺憾的是最後的結局卻是慘敗,從他們悲慘的結局看,人生在世勇氣可嘉,但結果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起義軍在攻城掠地之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自封陳王,吳廣被封為假王。隨著起義軍規模的逐漸擴大,農民意識的佔山為王使得內部矛盾重重,滎陽起義軍的田臧竟然假借陳勝名義殺了吳廣,並把頭獻給了陳勝,還被封賞,而陳勝在逃跑的路上卻因口角之爭被讓車夫給殺了。兩個人的死相一個比一個難看,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幕。


張耳說的是對的


建議多讀歷史書


陳勝、吳廣二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他們早年雖然稱得上是生死之交,但是最終卻死於窩裡鬥!


都已失敗而告終


都是以失敗告終。


陳勝假田倉之手殺了自己的合作夥伴吳廣,而陳勝在秦將章邯的圍剿下最終徹底的失敗,在逃跑過程中被自己的馬夫莊賈所殺,將他的頭顱獻給了秦軍。


秦勝,吳廣,起義不說結果怎麼樣,但對廣大人民,和這個社會,有一定意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