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06:05 來源: 僑報網綜合

【僑報網綜合訊】一項由中國媒體發起的民間調查顯示,在中國居民的居住地選擇意向中,願選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居住的比例居於末位。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的同一調查顯示,當時選擇直轄市的人最多(31.3%),其次是省會城市(18.5%)。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居民幸福感也比較高。

中新社消息,24日發布的這個報告顯示,更多人願首選在地級市居住(28.6%),其次是縣級市(24.8%),省會城市排名第三(21.8%),第四選擇是鎮(12.9%),排在最後面的是北上廣深(10.2%)。

隨著年齡增長在北上廣深居住的意願逐步降低

調查認為,高房價、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化進程中凸顯的問題讓眾多流動人口的選擇更趨理性。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18-45歲居民,隨著年齡增長,在北上廣深居住的意願逐步降低。現階段的18-45歲人羣,選擇在縣級或地級市居住的意願更強烈。

調查同時發現,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居民,在一線城市居住的意願更高;大專及本科學歷更願意選擇地級市生活;學歷較低的居民,則更願意選擇在鎮或縣級城市生活。

調查稱,家庭收入越高的居民,更願意選擇一線城市生活。

故事:一個成都女孩的苦衷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在年輕人逃離"北上廣" 向"生活得更有品質"靠攏》一文中引述了一個例子。劉琳是一個地道的成都女孩,她曾經堅信「北京是自己人生的不二選擇」。通過考研,她如願搭上了進京的列車,畢業後又順利進入一家在京知名外企工作。然而,當其某一年回家過完年後,她就迅速向公司遞上了辭呈。隨後,回到老家成都工作。

劉琳對記者說:「在北京奮鬥了5年,沒有戶口不說,所有存款連一部車或者一個洗手間都買不起,更別說生孩子……留在北京有何意義呢?」

像劉琳這樣的年輕白領並不在少數,經過「北上廣」激烈競爭的洗禮,越來越多的「一線城市外來人才」欲逃離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或某些二線城市。適中的生活成本、便利的生活條件、良好的城市文化正成為人們選擇城市的主要考慮因素。

「後北上廣」生活:家鄉生活更自在、更自如

另外據麥可思研究院8月份發布的《畢業生的「後北上廣」生活》調查,據對全國5.4萬名高校畢業三年後離開「北上廣」者求職去向分析,超過六成人選擇了回家鄉所在省份就業,且他們普遍感覺在家鄉生活和就業會更自在、更自如。

上海《新民晚報》報道,調查還發現,逃離「北上廣」後大學生的創業比例更高。2010屆本科生三年後離開「北上廣」並自主創業的比例為5%,高於一直留在「北上廣」羣體(2%)3個百分點。

(編輯:王慕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