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中醫治療本病有優勢。張喜奎教授基於《內經》對痤瘡「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的基本病因病機認識,及本病多發於氣血旺盛的青春期患者的特點,臨牀常於調和營衛的桂枝湯中加入清熱、涼血、解毒、消癰藥物,組成具有「疏通營衛血氣、解毒涼血消痤」功效的桂枝湯加味方,於20119—201212月,以該方為基礎方加減治療尋常性痤瘡56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牀資料

1.1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源於20119—201212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患者,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者33歲,平均年齡(22.81±3.44)歲;病程最短5周,最長7年,平均(26.12±6.46)月。56例患者中12例為度痤瘡,21例為度痤瘡,18例為度痤瘡,5例為度痤瘡。

根據中醫辨證標準,56例痤瘡中屬肺經風熱證19例,腸胃濕熱證23例,血瘀痰濕證14例。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葯臨牀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多見於青春期男女,好發於顏面、胸、背皮脂腺分泌旺盛處,對稱分佈,皮疹為多種損害,包括粉刺(黑、白頭)、丘疹、膿瘡、結節、囊腫、膿腫,可形成瘢痕,呈慢性過程。

1.3臨牀分級

採用Pillsbury分類法:

I度(輕度):黑頭粉刺,散發或多發;丘疹散發;(粉刺+丘疹)

度(中度):I度+淺在膿皰,炎性丘疹數目增加,皮損侷限在額面;(粉刺+丘疹+膿皰)

III度(重度):度+深在性丘疹、結節,發生於顏面、頸部、胸背部;(粉刺+丘疹+膿皰+結節)

1V度(重度,聚合性):度+囊腫,形成疤痕,發生於上半身。(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疤痕)

2治療方法

以桂枝湯加味方治療,藥物組成:

桂枝12白芍15生薑10大棗5甘草5

丹皮12赤芍15

白鮮皮20紫花地丁12生地12

依據皮損表現及證型加減:

顏面色紅、癢痛:加蟬衣10桑白皮12

顏面油膩光亮:加黃連解毒湯或薏苡仁30茵陳12

痤瘡日久色暗,按之質硬、疼痛、有瘢痕:加浙貝12炒桃仁12連翹20

上藥煎煮2次,分2次早晚飯後服用。每日1劑,7 d一個療程,68個療程後評定療效。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保持心情愉悅,積極配合治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油膩及甜食,禁用手擠壓粉刺或自行挑破,不濫用化妝品,保證充足睡眠。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葯臨牀研究指導原則》

臨牀治癒:皮損全部消退,除輕微色素沉著,無新皮損,面部無異常不適感。

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只有少許皮疹發生,自覺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皮損消退30%以上,不足70%,自覺癥狀緩解。

無效:治療前後變化不明顯或稍有加重。

總有效率(%)=(臨牀治癒數+顯效數+有效數)/病例數×100%。

48例患者中,痊癒30例(53.57%),顯效13例(23.22%),有效7例(12.50%),無效6例(10.71%),總有效率為89.29%

4

《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勞汗當風」,指外感邪氣,邪鬱肌腠,困滯營衛血氣,不通之處遂產生諸多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皮損,為發病的關鍵病機,臨牀中不乏見到這種「鬱乃痤」(不通則痤!)的病患,如汗出後貪涼喜冷,涼風冷氣襲面,或直接以冷水洗面,均可導致寒薄為皶,阻塞毛孔,營衛血氣鬱閉而發為本病,「鬱」,是本病的基本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的發生與各種原因導致的毛孔阻塞,皮脂不能順利排出有重大關係,印證了中醫對痤瘡鬱乃痤的病機認識。

基於以上認識,結合本病多發於青春期、素體血熱氣盛人的特點,張喜奎教授選擇調和營衛的桂枝湯為主方,加入丹皮、赤芍;白鮮皮、紫花地丁、生地等化瘀、消癰、涼血、解毒的藥物,組成了桂枝湯加味方。

桂枝湯為解表劑,能解除肌腠鬱滯,暢達營衛的血氣流行,恢復皮膚的正常狀態。我們發現有部分患者在服藥後,自覺面部輕鬆,此營衛血氣恢複流動之表現。

素體陽熱較盛的患者,通常會表現出很強的熱象,如口乾喜飲、鼻冒熱氣、舌紅、苔黃膩、小便短赤、大便祕結,脈滑數有力,此時仍可用桂枝湯為底方,合入黃連解毒湯治療,切不可因方中含有辛溫之品而心懷顧慮。

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人,易助濕生熱,加重病情,囑其改變生活方式。

服藥期間應遵照桂枝湯服藥禁忌,禁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本結果表明:桂枝湯加味方治療痤瘡有較好的療效,總有效率達89.29%。該方葯簡價廉,易於推廣。另需指出的是,本方辛溫與涼潤並用,寒涼之中有溫通,長期服用不會損陰傷陽。本方能調營和衛,活躍肌膚血運,是否有利於促進痤瘡破潰後局部皮膚的癒合及色素沉著的淡化,需進一步觀察。

(痤瘡治療的關鍵詞:抓一個「營衛不通」,抓一個「濕熱 實熱炎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