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20多年前,我們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電視前面等待著每天必須要看的動畫片,而就在一集動畫片之間就能插播3-5條的長達五分鐘的廣告,就算是這樣,這批孩子為了不錯過一點劇情,卻不知正在被廣告洗腦,這麼多所謂的「經典」的廣告,為什麼都能被人熟知?因為,被這些廣告洗腦的孩子都長大了,成功造就了他們的「經典」。

隨著媒體渠道的增加,觀眾可選擇的獲取途徑增加,廣告人意識到強制洗腦的廣告套路好像不容易讓人接受了,而具有情節性的廣告似乎更容易吸引住觀眾的目光,這期間所有廣告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的感動消費者,出現了很多或是感人或是搞笑的廣告情節,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走心」廣告。

但近年來,所謂的「走心廣告」泛濫成災,粗製濫造的販賣著情懷和感動,而缺乏了對真實生活的細微洞察,讓人們越來越感到厭煩,甚至有一絲「被欺騙」的味道,從這裡來看不乏能人的廣告界好像在逐漸退化,真正走心的創意也在漸漸枯竭。

逐漸消失的好故事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國內「走心」情節性的廣告這麼多,你能想到哪幾個呢?

當時間線向前推移,說起「走心」的廣告,當屬央視拍過的公益廣告,更多的被人熟知,從《父親藏餃子給兒子》到《媽媽,洗腳》,通過感人的故事情節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們記憶深刻。

而近幾年的廣告,大家也許能回想到招行的《番茄炒蛋》?唯品會《開不了口》?還是999《有人偷偷愛你》?

而為什麼這麼多品牌都在打「走心」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卻沒記住幾個「走心」的作品?

讓人記憶深刻的情節廣告在逐漸的減少,其原因一方面因為媒體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媒體壟斷的環境過度到互聯網時代,這個時期的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專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缺乏對於真實生活的洞察能力,而故事情節都在隨波逐流,創新能力不如以前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朋友圈,刷屏的都是哪一類的信息?遊戲類的、推廣類的H5;各種裂變的海報;各種投票信息,有多少是在分享「走心」的故事?相對於以前的電視報紙類的傳統廣告形式,可見現在社交平台傳播信息對於情節性的內容並不是很吃香,因此故事型廣告轉向了自媒體平台以圖文的形式存在,同時也與廣告信息跨平台規模化重複投放思路相悖理。

碎片化時代來臨,導致廣告時長的縮短

信息大爆發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或者被吸引,很難集中30秒的時間去關注一條信息,何況,這是一隻廣告。

而促使人們的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媒介渠道本身的分散,另一方面是因為信息的過載。

媒介渠道的多樣性,可選擇的渠道多了,時間就會分散,也是造成大家時間碎片化的一個原因,而對於企業主來說,要對比選擇哪些平台宣傳更容易留住用戶的目光,同時也要考慮這些平台的用戶更喜歡哪一類的內容,才能對症下藥;而隨著各渠道信息量的加大,品牌方應考慮如何宣傳才能讓用戶看到並能持續關注自己。

基於以上兩點,可以看到現在無論什麼媒體平台,都很少看到30秒以上的廣告,大都在15秒以內,而時間的長短也在限制著廣告內容的縮短,同時也是「走心」廣告消失的客觀條件的限制。

品牌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達品牌價值的第一原理就是:簡單的信息大量重複

比如BOSS直聘、馬蜂窩、知乎高度提煉品牌價值,在廣告中大量重複洗腦,雖簡單粗暴,爭議很大,但是從效果來看還是很可觀的。

宣傳品牌價值不僅局限於廣告詞,還有品牌的視覺元素,包括VI主色的鋪蓋,品牌標誌的凸顯等,現在大部分的品牌主色調都很利於識別,這也是為了傳播效果。

想要在眾多信息庫中讓消費者注意到你,簡單、直接成為了廣告製作的主思路,廣告片從戲劇變成了符號學。

故事型廣告難保持新鮮感,無法大量重複

品牌傳播的第一要素是信息重複,而信息重複對記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情節類的廣告根本不可能做到讓消費者一直對重複的信息不厭煩。先拋開時間的長短,主題的分散不說,就算故事型的廣告再吸引人,觀眾看完一次就知道你在傳達什麼,而新鮮感就會丟失掉大半,更別說是重複的看了。且不說這是廣告,就算是看電影,故事情節再好,有多少人會願意再二再三的刷呢?

讓消費者不排斥重複觀看故事型的廣告基本是不可能,所以衍生出如今這種鬼畜型的廣告,10秒的時間重複十多次品牌信息,而傳達效果是故事型廣告無法匹及的。

故事和品牌毫無關聯,立意不明確

讓自己的廣告達到廣泛傳播的效果非常難,故事型廣告相對於強制洗腦型似乎更容易一些。因此很多品牌方都希望通過故事傳達品牌精神和價值觀,通過故事來打動消費者,但是往往會捨本逐末,把重點放在了故事本身,似乎忘記了品牌宣傳。

之前被刷屏的「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地夫」,都很熟悉吧,但是有人知道這是途牛品牌推廣嗎?

故事型的廣告影響力可以不用懷疑,但是很多情況下品牌宣傳效果備受爭議。

一個故事型的廣告就算成功了,並且形成了影響力,但是故事和品牌的相關性極弱,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有話題熱度、沒品牌流量的問題。

一個優質的故事型廣告需要對於生活的洞察更深刻,要足夠走心,故事型的廣告時間較長,因此完播率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對於自己的品牌受眾還沒有深度剖析,就隨波逐流的編故事,想要達到宣傳品牌形象或者品牌理念的效果,當然是天方夜譚。

而洗腦型的鬼畜廣告,雖說廣告就是要簡單的信息大量重複,但是也需要對於受眾人群的深度解析,洗腦型廣告想要把宣傳點可在用戶腦子裡,就要場景明確,廣告詞押韻、旋律郎朗上口,不要讓人產生厭煩的情緒。

總之,對於品牌主來說無論使用哪種類型的廣告,都要歸結一個前提: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產品受眾,努力提升廣告內容質量和製作水平整體邏輯,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