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水紀王崮出土文物探秘大墓主人身份 去年春天,在山東省沂水縣紀王崮發現了春秋時期的大型墓葬,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發掘,發掘了近百件文物,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很多謎團也正在慢慢解開。

民間奇怪的傳說:君主住在崮頂上

有傳說,2600年前的春秋時期,紀國君主曾經在崮頂生活過,紀王崮因此得名。今年1月份,山東沂水縣紀王崮的山頂的一個施工現場,挖掘機突然挖到了幾個大個兒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上面,有比較清晰的銘文。正是這個偶然的發現,開啟了本次春秋時期大型墓葬的發掘行動。紀王崮墓葬的主人是誰?他是否就是那位居住在崮頂的紀國國君呢?他為什麼會被埋葬在陡峭險峻的紀王崮的山頂呢?4月19日,記者來到墓葬發掘的現場進行了解。

崮,是一種山東中南部沂蒙山區的特有地貌。山的頂部平展開闊,而山頂的周圍卻十分陡峭,遠遠看上去,好像山的頂部帶了一頂石帽子。山東省的沂蒙山區分布著百餘座山崮。紀王崮是其中崮頂面積最大的,有600餘畝,因而被稱為「沂蒙72崮之首」。被發現的墓葬,位於崮頂,天上王城景區中的一處相對狹窄平坦的低地上。

新近發現的墓葬的上面已經被篷布覆蓋,四周已經由柵欄把它圍了起來,在柵欄的外面有電力車和通訊設備作為發掘現場的保障。記者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座墓葬是建在海拔577.2米的崮頂上的,它的四周是十分陡峭的山崖,春秋時期的古人把墓葬建在陡峭的崮頂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墓葬里到底有什麼東西呢?

詭異的墓葬:車馬坑跟槨室連在一起

已發現的春秋時期諸侯國國君的墓葬,車馬坑往往埋葬10輛陪葬的車馬,經過專家勘測,紀王崮墓葬車馬坑的規模也大致如此。但以往的車馬坑和放置墓主人棺木的槨室,一般相距20米左右。而紀王崮墓葬的車馬坑和槨室連在了一起,這在春秋墓葬的發掘中是第一次。此外,考古隊員在車馬坑2號車的車廂里發現了三件青銅器,在山東省內也是首次,在國內也非常罕見。

三件青銅器分別是:鬲(li四聲),就是古代煮稀飯用的一種器物;敦(dui四聲),古代的盛器,相當於現在的飯盒;鼎,古代煮肉用的器具。在鼎和鬲的下面都有燒過的痕迹,所以說這兩個器物都是使用過的。

通過兩件帶銘文青銅器,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墓,但是墓主人是誰,是男是女,身份又是怎樣的,仍然是一個迷。

神秘的墓主:是諸侯國君 還是國君夫人?

在紀王崮大墓的南面,槨室北邊廂出土的青銅樂器內側有調音槽,說明它們和墓葬北部車馬坑出土的青銅器一樣,在充當陪葬品入土之前,被使用過,這都為斷定墓主人是一位春秋時代諸侯國的國君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是,專家認定,最早被挖掘機挖出的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為媵(yìng)器,是春秋時期女子陪嫁的器物。這就不免又讓人猜測,這座墓室的主人有可能是某位諸侯國國君的妃子。

確定春秋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諸侯國君,還是國君夫人,還需要結合更多新的發現。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大家都比較熟悉春秋時候的齊國和魯國,比較少聽說的紀國又是什麼情況呢?它在歷史上的低位如何呢?

紀國曾經和齊國交惡 致齊國國君被烹了?

紀國是周朝的諸侯國,最早在山東的萊州、煙台地區建立國家,稱為「紀」。 後來向西遷徙,定都於今天的山東壽光市紀台鎮。紀國和春秋時期較為強盛的齊國是近鄰,國君都姓姜,關係也一直比較密切。直到西周時期發生了一件外交事件,兩國的關係才發生了變化。

西周記載,紀國曾經和齊國交惡,紀國曾經跟周王講過齊王的壞話,結果齊哀公就被周天子給烹了,就是處死了,紀國和齊國從此結了怨。齊國開始不斷派兵討伐紀國,伺機吞併紀國。公元前693年,齊國軍隊佔有紀國的三個邑的土地,趕走了當地的紀國居民。公元前691年,紀國分裂。紀季投降齊國,做了齊國的附庸國。

公元前690年,齊國軍隊攻破紀國都城。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侯之弟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紀國滅亡。

紀侯帶著紀國百姓逃到哪裡去了呢?紀王崮附近的村裡流傳著一種說法,說紀侯帶著大臣和居民逃往魯國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崮崖壁險峻,易守難攻,有可耕之田,可因之水,就在這裡建了第二個都城,所以這裡後來被取名為紀王崮。但這一說法沒有史料的支撐,現有出土的文物也無法證明墓葬主人就是紀國君主。

沂水紀王崮發現春秋大墓,墓主到底是誰?墓葬的結構和七鼎的配置,規格較高,應是諸侯之墓墓內發現兩件帶銘文的媵器,墓主是江國的一位公主崮頂春秋墓殘存隨葬車馬達4輛,墓主應是莒國國君查看結果

延伸閱讀:沂水春秋大墓遭遊客踩破門檻 今日起謝絕參觀沂水天上王城春秋古墓為何出土江國銅器?或是掠奪而來神秘的沂水紀王崮:或發現中國最早的城堡國家沂水天上王城春秋古墓已具備「國保」資格

豪華古墓藏身山頂 數千年未遭破壞

另外,本次挖掘的墓葬,保存得較為完好,沒有被盜過。但是據了解,山東境內的臨淄漢墓和曲阜的有關大型墓葬大多都被盜過。為什麼這個建於2600年前的墓葬至今未曾被盜掘過呢?

專家分析,紀王崮古墓沒有被盜掘過,得益於墓葬建於陡峭的崮頂。在建成「天上王城景區」之前,這裡只有一條通到崮頂的小路,人跡罕至,因此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此外,工地施工意外發現青銅器皿後,及時停止施工,封閉現場,也保證了文物的完整性。

千年古墓被發現的過程:施工隊伍發現綠色碎片

2012年年初,天上王城景區準備在崮頂開發建造一個人工水池。1月4日,挖掘機司機耿忠軍像往常一樣在施工現場進行日常的挖土工作,一直到下午快下班的時候,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當時是下午5點鐘左右,天有點黑了,還是和平常施工一樣。忽然,耿忠軍挖出一個小碎片來,也沒多想就繼續施工,然後過了沒一會兒,碎片兒越來越多,他心裡就感覺不大一樣了。看著施工現場越來越多的綠色碎片,從來沒見過這些東西的耿忠軍馬上給施工工程部孫主任打了電話。小碎片並沒有引起孫主任的重視,大概又過了半個小時,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又挖出來一個挺大的東西,有六七十公分寬,很沉。當時工地上的工作人員都過去看,都沒見過這種東西。

紀王崮當地的老百姓一直傳說崮上有千年墓葬,墓葬里埋藏了很多稀世珍寶,但是從來也沒有誰發現過。難道耿忠軍這次的無意施工就挖出了傳說中的埋藏了千年的寶貝?這個奇怪的圓形金屬物到底是什麼呢?耿忠軍立馬又給孫主任打了個電話。

這次,孫主任立刻察覺到這件事的不尋常,他讓耿忠軍和其他工友一起把剛才挖出的碎片和銅器從山上運下來查看。

考古專家見到碎片大驚 必有高規格大墓

雖然看不出價值,孫炳箱還是連夜就給景區負責人彙報了情況。很快,身在濟南的考古專家任相宏就得到了青銅器出土的消息。

2010年,任相宏在一項課題研究中,曾經來到紀王崮景區考察。1月4日,銘文青銅器出土的當天,景區立刻把任教授從濟南接到沂水,請他鑒定出土文物的價值。

任教授也從來沒在山東見過這麼大器的東西,也很震驚。看到青銅器上的銘文後,他立刻斷定青銅器出土的位置下面,有非常高規格的春秋墓葬!

3月上旬,搶救性挖掘的申請批准後,由山東省考古研究所擔任領隊的考古隊伍開始對墓葬進行清理。隨著一件件文物的出土,任相宏的推斷逐漸驗證,他的壓力也逐漸變成了欣喜。

古墓陪葬品曝光:童子被殉葬 銅器大量埋葬

紀王崮墓葬的平面圖顯示,車馬坑位於墓室的最北邊。在墓室的南邊,墓主人棺槨的周邊,有3個陪葬坑。其中西面的陪葬坑中已經提取出一具10歲左右的殉人的骨骸。主棺槨南北兩側的陪葬坑還有待清理。和北邊箱一樣,南邊箱同樣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包括銅鼎、銅鬲、銅豆、銅罍(léi)各7件,銅敦3件,出土前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在南邊箱出土的陶器和漆器,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腐爛。而最為引人關注,也是最有可能解開墓主人神秘身份的文物,應該來自於尚未清理完畢的,安放墓主人遺骸的棺槨。

記者在發掘現場採訪時,考古隊正在清理棺槨表面,他們發現了一枚玉質的陪葬品。

是在主棺清理過程中發現的第一件隨葬品,是一件玉器,從它邊緣有一定弧度推測,應該是一件圓形的玉器,可能是玉圓,或者玉環,或者是玉璧。所謂玉璧就是在一個玉中間套一個小孔,玉圓呢就是中間那個孔的直徑大於周圍的邊。玉環就是中間那個孔的直徑和周圍的邊的寬度是相等的,或者是略大於那個寬度。

玉璧是一種禮器,玉環是佩戴在衣服上的飾品,玉圓套在手臂上的一種裝飾品。現在不管是玉璧、玉圓還是玉環,這麼一件玉質非常好,保存也非常好,紋飾非常精品的器物隨葬,墓主人的身份應該是非常尊貴的。

此次發掘的山東沂水紀王崮,天上王城春秋墓葬,出土的文物保存得非常完整,大而精美,並且帶有銘文,和其它已發現的同時期同級別墓葬相比,具有很多極為罕見的特徵,可以說有十分重要的科研、考古和藝術價值,這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文化瑰寶,一定要繼續做好文物發掘和保護工作,讓塵封的歷史更好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