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個金融圈都在討論這一件事情:

任澤平是何許人?

近兩年最火的賣方分析師之一,堅定戰略看多中國經濟的宏觀首席,「新周期」的發明者和堅定倡導者,「金融圈第一網紅」。

以下是他的詳細履歷:

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

2007年--2009年,國信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

2009年--201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科員、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2016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2016年--2017年,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10年間,堪稱是從月入6000到年薪1500萬的奮鬥史!

任澤平幾大經典觀點:

1、什麼決定房價?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未來中國人往哪裡流入?人口從東北、西北、小城鎮往大的都市圈遷移,不僅過去十年,未來二十年仍然如此。

3、房價什麼時候見頂?你能告訴我什麼時候貨幣不超發嗎?

4、2018年房地產銷售會比市場悲觀預期還要差,但是明年房地產的投資可能會超預期。

5、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盈利改善,剩者為王,強者恆強;

6、新5%比舊8%好:未來通過改革構築的5%比現在通過刺激維持的8%微觀感受要好,增長模式從速度效益型升級到質量效益型,利率下來了,股市走牛了,產業升級了,企業利潤上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步入繁榮、穩定、可持續的新常態。

7、我們認為經過2010-2015年單邊下滑,2016-2018年中國經濟將L型築底,市場上大部分預測認為明年GDP增速應該是在6.5%以下,我們預測6.7%。2018年下半年-2019年再度補庫存周期和新一輪產能周期疊加,經濟可能突破L型的一橫向上。

8、戰略看多A股結構性牛市:從風險偏好和無風險利率轉向企業盈利驅動,價值投資回歸,消費、金融、周期、先進位造、真成長。債市以配置價值為主。

9、積極財政政策從基建轉向減稅,貨幣政策從寬鬆轉向中性穩健以及實際趨緊,短期不會再度寬鬆、重走老路,甚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能是易緊難松的。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現金為王是個坑,因為貨幣一直在超發。

當然,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白來的:

任澤平在澤平宏觀上寫的感謝信中提到,榮譽的背後,是團隊成員巨大辛勤的付出,建立了完整的研究框架、資料庫以及報告體系,3年多來推出報告1000多篇,勤勤懇懇跑調研路演,飛行270多次、40萬公里。——勤奮

我們深知,過去差強人意的判斷不代表未來能取得同樣的成績。對於研究,始終追求理性嚴謹;對於社會,始終牢記責任;對於市場,始終心懷敬畏謙虛。未來轉做智庫和實業研究及相關管理工作,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承擔更大的責任,推動更大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責任

從年初開始,爭取每天跑步十公里。哪有什麼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自律給我自由。只要保持對學習、鍛煉和工作的熱情,心態將永遠年輕。只有擁有旺盛的精力和強大的內心,才能經得起世事的磨練。——自律

發上等願,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向寬處行。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事後的榮譽或財富,而是過程中獲得的歷練和成長。不在榮譽面前停留,不為失敗辯解,一直在路上,風雨兼程。——求知精神

我們真的沒有資格嫉妒,因為用功、責任、自律、求知精神,問問你自己都做得到嗎?

去年王健林一日的作息時間表也一時間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最近幾天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幾位大佬飯局也被曝光在我們視線里,李彥宏、雷軍、丁磊、張朝陽等參加了大會,我們也順道看看他們幾位有哪些不一樣的品質。

百度CEO李彥宏曾說道:

「自己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

並且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2小時。

-小米董事長雷軍-

雷軍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句話:

「我現在基本每天中午飯大概三分鐘的時間」。

搜狐張朝陽自曝作息時間

4:30起床 每天只睡四個小時

每天8點直播的張朝陽,每天都會花一個小時瀏覽英文國際新聞,精心準備直播內容。

張朝陽說他每天只需要睡4個小時就夠了,「超過四個小時難受,睡四個小時特別好」,並首次對外公布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我1點鐘睡覺,4:30起來,5:30到6:30想想今天的事,6點看新聞,6:30用用搜狐的產品,搜狐新聞客戶端、狐友、搜狗,7點到8點一個小時實打實來準備直播,記筆記,我每次直播一次要寫大概六頁紙。

8點到9點雷打不動直播。下午12點、1點到6點5個小時是密集的工作時間,會開很多會,20分鐘一個會,有的會需要開時間長點詳細點,大概六七點鐘去跑步。」

張朝陽說人生不僅是追求快樂,人是追求意義,快樂是追求意義的副產品。如果可以對成功有界定的話,從任澤平、王健林、李彥宏、張朝陽身上我們看到了成功者的品質,堅韌、自律、堅守本心。

或許正如任澤平所說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其實都是各自內心修鍊的影子。你信仰什麼,就看見什麼,理想,事業,愛情。

我們真的不用去抱怨,

看完這些大佬的日常,品質

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不拼一把自己的人生呢?!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

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


任澤平何許人也?

任澤平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

2007年--2009年,國信證券研究所資深宏觀分析師;

2009年--201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科員、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2016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2016年--2017年,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除了在企業任職,任澤平還先後擔任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中國新供給50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中央財經大學兼職導師。

先後做出眾多著名的宏觀經濟研判,盡皆言中:「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改革牛」、「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新周期」等。

為什麼是任澤平?

作為一名研究宏觀經濟和編製企業戰略規劃的研究人員,我是先知道中國經濟「L」型,後知道任澤平的。2015年前後中國經濟「L」型新常態的理念提出,為眾多企業戰略研究部門所熟知,並作為宏觀分析的一個重要導向性意見。

2014年,任澤平提出「新5%比舊8%好」,保持對中國經濟的「理性樂觀」,認為產業升級,企業利潤上升,降槓桿利率下降,股市走牛,居民生活改善,政府威信提高,這樣的5%比8%好。

離開國研中心,是任的職業生涯的拐點,2014年提出「5000點不是夢」,隨後2014年底到2015年初A股迎來10年一波的大行情,而在市場一片笙歌燕舞,高喊「一萬點不是夢」的時候,任表態「我理性了,市場瘋了」,並提醒在中國經濟「L」型,實體經濟並不能給股市提供強支撐,當年股市定格最高點5178點。

「一線房價翻一倍、三四線漲不動」也被市場印證。

此次輿論有兩方面意見,一方面高度認可任澤平的能力,一方面認為恆大掌門人許家印是看中任澤平在國研中心的從業背景,但總的來說,任澤平並非浪得虛名,恆大此番高薪挖人,讓任澤平的大名一夜之間為人熟知,也讓恆大在江湖上留下「愛才」的美名,可以說是雙贏。

年薪1500萬什麼概念?

相比最初網傳的5000萬年薪,今天網傳了集團內部的人事任命文件,可以看出月薪125萬,年薪1500萬。小編身邊最牛的是公積金達到北京繳存上限的,任總這月薪可以達到個稅繳納上限45%了,當然,作為公司高管,可能還會許以股權、期權。

1500萬年薪在業內也並非高不可攀。李迅雷任職海通證券總經理時年薪987.29萬,中信證券原執行董事殷可稅前年薪達1200萬元,方正證券首席風險官陳飛年薪1003.97萬元。原新東方「二把手」,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和從萬科離職創辦優客工場的毛大慶在離職時都透露年薪在千萬級別。

而財大氣粗的恆大,在足球方面的用人投入可比這高多了。「銀狐」里皮在恆大執教近3年時間裡,拿到薪水約2340萬歐元,加上獎金,里皮收入接近2億人民幣。


小編覺得這個圖片是假的,任教主怎麼可能只有1500萬一年?

正常來說,一個公司發人事任命文件,不會公布薪酬信息的,只公布任職的崗位、職責。公布薪酬容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也不利於公司的形象,和內部的管理。

再說,恆大集團是一個非常務實低調的公司,不願意在薪酬問題上,再進行過度的宣傳。

再說,任澤平在前東家方正證券的薪酬,估計也有千萬水平。新財富第一名,年限八位數也非常的普遍。

至於任教主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市場去評判。

自從離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海,任澤平曾先後提出「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 「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新周期」等判斷,2015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宏觀分析師第一名,2016年、2017年也連續獲得新財富最佳宏觀分析師第三名。

觀點是提煉的,重要的是,看教主的邏輯,和形勢的變化。

恆大也許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許老闆希望藉助任教主的研究,更加明晰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也能敏銳的把握政策動向,對企業的戰略研究也更上一層樓。

兩個即期聰明的男人在一起聯合,會有什麼的火花呢?吃瓜群眾很期待。

最後,每個月125萬,你覺得算多嗎,要交幾十萬稅呢,稅率到了45%了!一年也就800多萬,也不算很多嘛!畢竟恆大執行總裁,一年兩億多呢!

你想想喊麥的小哥,一年都幾千萬,是不是心裡就平衡了?

好好讀書還是有用的,書中自有黃金屋!!踏踏實實搞研究,說不定咱也有一天,年薪千萬!

我又瞎扯淡了。。哈哈哈哈哈哈

歡迎關注財富精算師,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社長先恭喜任澤平,入職恆大集團的稅前年薪為1500萬,即便是扣除45%的稅,每年也能拿800萬左右的錢,想想都覺得過癮。

很多人都懷疑這份人事任命是假的,如很多外企一樣,在公布人事任命的時候,是會連同薪資報酬一併寫上的,只是這種文件會發給公司內部為數不多的人而已。

這份薪酬,不僅在賣方分析師里是很高的價格,在恆大集團內部高管里,也是排的上名次的。

恆大集團2016年財報顯示,恆大行政總裁夏家鈞年薪一共2.7億,副總裁何妙玲年薪是1561.4萬,集團董事長徐文年薪為1028萬。

公開資料顯示,任澤平曾先後擔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經提出「5000點不是夢」、「黨給我智慧給我膽」、「一線房價翻一倍」等言論,這些也是他名聲大噪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恆大還有一份文件之前就被新浪港股報道過,也曾透露恆大留住人才的野心。

今年10月6日,恆大曾發布期權激勵方案,有7994名恆大管理員工獲得共計7.4357億股期權,約佔當前中國恆大總股本的5.7%。

據悉,這份期權激勵採取擇優分配原則,對於同等崗位職級的領導幹部,根據實際工作及業績情況授予不同數量的期權。以中心總經理級為例,工作表現特別優秀者可獲授40萬股,優秀者30萬股,較好者20萬股,人數上占這一層級總人數109人的30%、40%、30%。

如今看來,大手筆用錢來留住人才,對於喜愛將愛馬仕皮帶扣外露的許家印來說,匹配度倒也不錯。


那個曾經高喊A股「5000點不是夢」的任澤平又辭職了,數日前已經辭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如今多方面的報道基本確定任澤平將加盟恆大集團,投奔許家印,甚至有媒體報道「任澤平加盟恆大集團的年薪將高達稅前5000萬元」,這創造了經濟學家入職企業的最高年薪,同時也是恆大集團引進社會人才給出的最高待遇。

不過關於任澤平年薪五千萬的消息已經被恆大內部人士否認,表示5000萬年薪不太可能,甚至表示「這有點扯「。同時也基本也確定任澤平加盟恆大集團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未正式亮相,薪酬也沒有傳言那麼誇張,據說任澤平將出任恆大集團副總裁,負責牽頭智庫組建、實業研究及部分管理工作。許家印是2017年的中國新首富,但是錢也不隨意花的,根據在香港上市的恆大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恆大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何妙玲的當年年薪為1561.4萬元,副總裁徐文去年年薪為1028.1萬元,薪酬已經夠高,任澤平薪酬不會低,但也不太可能一到恆大薪酬就超出這些頂級高管太多。

這個事件也折射了經濟學家任澤平的高身價預期,這年代優秀的經濟學家、分析師稀缺,任澤平最近這三年成績出眾,獲得2015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四項大獎,成為大滿貫冠軍分析師,2016年、2017年均獲新財富宏觀經濟第三名。

而許家印的恆大集團正處於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金融行業正是許家印的恆大未來著重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去年還曾以恆大人壽為主體在A股市場上掀起瘋狂的買買買資本炒作浪潮,甚至上演恆大圍而不舉牌的」快閃「行動,不過這種不利於A股市場穩定的行為最終遭遇了證監會和保監會的聯手棒打,被禁止A股投資股票市場一年。

回顧這些年任澤平的工作經歷,200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後,任澤平此後先後出任:

2007年--2009年,國信證券研究所資深宏觀分析師;

2009年--201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科員、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2016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2016年--2017年,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不過,任澤平的真正成名還是始於2014年5月,槓桿牛市前夕,高喊「5000點不是夢」的驚人觀點,一年後,上證指數突破5000點關口,任澤平由此名聲大噪,成為超級財經網紅,並一舉獲得2015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四項大獎,身價開始快速膨脹。此後還拋出一線房價翻一番、中國經濟L型走勢、新周期等理論。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僅供參考


恆大是財大氣粗,任澤平是才大氣粗,當財遇見才,就這麼一見鍾情兩廂情願,先祝福一下。

恆大經常開高薪。比如請一個足球教練,年薪以1400萬美元來計算。恆大足球賺錢了么?沒有,但給恆大帶來很大的榮耀與影響力,讓恆大一舉成為亞洲區最牛逼的足球俱樂部之一。說物有所值也好,說錢多燒的也好,只要恆大願意,誰也不能阻擋是不?

任澤平是國內證券界扛把子人物之一,近幾年對證券行業以及宏觀經濟的研究很有成效。「5000點不是夢」就是他提出來的,然後A股果然直奔5124點,登上這一高峰之後,A股造就了新一波股災。

年薪1500萬,對恆大來說,真的不算太高。對於目前很多大牌高管,這個價格也不算最頂尖那一撥人。但任澤平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效益,確實不好估算的。一個好的分析,可能就會帶來數以億、十億的收入。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恆大聘請這麼一位分析師當首席經濟學家,難道恆大開始從地產行業向投資行業轉型?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地產行業也需要經濟學家幫忙提供決策思路,但任澤平之前的重點研究領域在宏觀領域,尤其是前期重點在證券領域分析研究。簡單扒拉一下他的經歷就知道,他曾經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中國投入產出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等。2016年6月開始,任澤平擔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及方正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他曾在2015年提出「新5%比舊8%好」「經濟L型」,以及判斷2016-2018年經濟L型築底的他,在2017年2月提出「新周期」理論。

恆大高薪聘請任澤平,說明人才的價值逐漸受到認可;同時也說明,足夠分量的人才,也需要足夠龐大的資本才能支撐的起來。

一家年收入300萬的機構,需要任澤平這樣的經濟學家單獨操盤么?那就是殺雞用牛刀。而恆大每年巨額的資本流動,才能讓任澤平遊刃有餘的操作。

從未來的趨勢看,高端人才將逐漸被巨額財富所吸引;巨額財富也需要高端人才來打理。這是趨勢,也是未來。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俗話說的好,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其他先不管,百度一下任澤平的學歷和履歷,有多少人都是仰著看的。

對企業來說,薪資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懂得招到人才,有舍才有得,恆大作為世界500強企業,能拿出這樣的年薪對企業自身來講也是九牛一毛,但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講,這是巨資啊。因此,衡量值不值就要看人才對企業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結語:人才就是人才,這個薪資跟能力匹配。


謝邀。

其實這個問題的回答已經很多了,但我這裡就說點別的。任澤平加盟恆大應該是年底比較大的財經新聞了,這兩天也是一直刷屏。

知識有價,別再教育孩子說讀書無用了

知識有價,讀書有用一直都是對的。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都要用金錢來衡量,我們也發現很多讀書人並沒有把知識變成炒票,這也是事實。但是,如果你沒有知識,你可能性都沒有。其實,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行業分析師的工作,能力不足,沒有堅持做這個工作。即使堅持,也不可能做到這個高度,這個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但這說明一點,知識一定會轉變為金錢。不說5000萬,哪怕是1000萬,那離財務自由的道路也是已經很近了,不是嗎?俗氣之人就說點俗氣之話。

值不值得不好說,5000萬是挺高的

值與不值實在是不好說。好比當年恆大購買萬科的股票對價與深投控交易一下,損失70億,夠請多少個任澤平?140個,你說值不值?對於年薪20萬的小白領來說,得干250年,真是不容易,這也確實是夠高的。

對於恆大這個萬億級的企業來說,商戰一次就可能把這點工資賺回來了,前提是你要有這些個金剛鑽,這些大企業可都是瓷器活。不好乾著呢。所以,不存在值與不值的問題,關鍵在於你能創造怎樣的價值,這才是衡量5000萬值不值的問題。

也可能,在恆大一年啥事沒幹,白領了5000萬,這不是沒可能。企業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是已經非常系統了,不可能幹什麼臨時抱佛腳的事情的,很多時候都會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事。

領導很重要,沒有好領導,要不其他可能都白瞎

你說很大大不大氣。當然大氣。這是頂部人員的薪酬,但是底部薪酬呢?也不過如此而已。這也充分說明,領導很重要,非常重要。這也就是俗話說的好「將熊熊一窩,冰熊熊一個」,一個好的領導,有能力的領導,必然能帶好一支更好的隊伍。

所以,對一個萬億級的集團企業開出這個年薪也不是不可能。不用比其他副總裁是什麼價格,有些崗位也就只有他能夠勝任這也是很正常。特別是隨著恆大集團金控化的發展,需要更多金融類人才也是可期的。再說,房地產行業本身也是與金融行業密不可分的行業,也是與宏觀政策密切相關的行業。


這兩天,「任澤平由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轉任恆大副總裁」的消息撥動了太多人的心弦,關注度最集中莫過於其1500萬年薪。人們不禁暗暗發問:聘請經濟學家如此土豪,值得嗎?

評估任澤平的商業價值不能用普通的人力資源邏輯,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大家分析下:

首先,任澤平在券商長期負責交易策略與宏觀經濟研究,專業水平可圈可點,更是預測2015年股指重上5000點,自此在業內名聲大噪。轉任恆大首席經濟學家組建智庫,對恆大集團在地產、股權及資本運作等領域均有很大的幫助,其1500萬年薪較投資質量提高獲得的回報,那簡直是九牛一毛;

其次,任澤平在金融領域深耕多年,人脈豐富,粉絲眾多,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對提高恆大集團的知名度很有幫助,尤其對恆大集團內的消費產業有莫大的幫助;

第三,房地產行業經歷暴利時代之後均面臨重大轉型,經營更加複雜。相對於轉型失敗所付出的代價,任澤平的1500萬年薪也是九牛一毛。

恆大老闆許也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怎會幹賠本買賣!


直奔主題:

1、但凡如此高調的,基本沒有太好的結局,如唐駿等。

2、槍打出頭鳥,去了會造成恆大內部的不平衡,必然會容易有人為地設置障礙,看熱鬧著不計其數。從外部看,任以後對接外部資源,大家的第一印象想到的都是他這5000萬,自然就有了功利色彩,正所謂羨慕、嫉妒、恨皆有之。也許本可公正公平辦理的事,反而弄的複雜了。

3、5000萬的年薪,要看怎麼構成,基本是多少,績效是多少,要看考核指標怎麼定?不能只看年薪,更要看年薪背後的東西。看他得業績壓力有多大。

4、不知道任先生是否對恆大的文化有所研究,並結合自己的個性、過往經歷進行判斷,是否能融入恆大文化?如果只為5000萬,那能忍多久就是哥未知數。

5、現在的世界,甚少有個人英雄,一般都是團隊作戰。不知道給他配了什麼樣的團隊來作支持。

6、對於許先生來說,這麼高調挖人的初衷無非是佔領先機,通過智囊團的打造,從政策,行業的趨勢上提前布局,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旦蜜月期度過,發現這幾千萬花的不值,或者有其他更廉價的途徑可以滿足需求,是否會卸磨殺驢,這對於非業務部門,這種業績很難量化考核的部門,往往會出現此類問題。

靜觀其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