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逛书店呢?

文青报报这次来到了台中最新、最美、最文青的「小书房」。

喜欢阅读的朋友有空一定要来走走!

这次除了带大家首访小书房外,也精选了几间别具特色的书店,让阅读成痴的你沉浸在满满的书香中!

 

今夏必去!全台最美书店在台中

宽敞空间、藏书万册,树下人手一书,悠闲舒适的氛围令人向往。

近年来传统书店式微,复合式经营为书店开辟一条活路,诚品书店、茑屋书店都是以此模式聚集人潮。如今有业者下重本在台中打造高质感的阅读空间,让看书体验再升级。

 

以小书房为名的实体书店,分为成人和童书区,展演厅定期举办讲座,结合会议间、咖啡厅成为新型的文创场域,业者在店内规划了上百个座位,宽敞舒适的阅读空间,也让民众的阅读意愿大大提升。

 

小书房台中文心店以电影午夜巴黎为灵感,雅致的座位之外,可见留声机、马车等元素,虽然还未正式营业,但已让人相当惊艳。业者自创文具品牌小书包,贩售来自台、日、韩文创设计,风格多元的商品,文创和生活美学与民众的距离更贴近,多元风格的复合式书店,让都市人在这个空间里,能更彻底的放松。

 

秀泰生活台中文心店,将会在7月14号起连续三个周末,举办一系列消费者活动,提供电影票、餐饮兑换券等奖项,造福台中民众,兼具设计感与人性化的复合式空间,势必再掀起另一波人潮。

 

店家资讯/

小书房台中文心店

地址:台中市南屯区文心南路289号(秀泰生活台中文心店)

 

 

打铁街里的小书店 记忆老屋里的浮光片刻

人生中的浮光掠影,可以靠影像靠记忆封存,也可以借由书籍来保留。旧城区打铁街的巷弄里,开了一家名为「浮光」的书店,70年的老屋与书香在音乐声中,交织出不一样的人文风景。

 

店主人陈正菁表示:「我觉得新旧夹杂这件事,它没有把古老的传统给完全地剔除,没有完全否定,然后它让新的元素进来,在这个赤峰街的巷弄里,看得很清楚。我觉得混杂感是台北,或是台湾文化里面,本来就很特殊的一个特征,我没有完全要复古的概念,但是我希望保留,保留它好的元素,然后保留历史感,但是我们是一个现代人,所以我加入新的东西,加入我自己本来原先学习过的,一个过程的那些养分。」

 

颓废的阁楼以后工业风重建,呼应打铁街的历史感,回收的木料做成吧台,继续成为书店的一部分,洗石子地板与铁花窗,欧式的灯具与木窗,新旧夹杂著中西合璧,书架上的艺术人文书籍,与窗外的打铁街,形成异质性的和谐美感。

 

陈正菁说:「台湾的小书店是有特色的,每一个老板每一家书店的店主,都反应了一种风格。书店可以涵盖一个空间的部分,就是它是一个公共空间,它是一个人穿越的空间,它是人跟书之间,人跟人之间的对话。人可以自己成长就是靠阅读,所以我觉得书应该是这个时代不要消失的东西。」

 

为了保留纸本阅读的温度,老屋变身为独立书店,为了记忆人生中浮光掠影,于是,我们开始阅读。

 

店家资讯/

浮光书店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赤峰街47巷16号

电话:(02) 2550-7288

 

老屋与书香交织 三条通里的小浪漫

这栋位在中山北路俗称三条通巷弄里,面窄狭长型的老建筑,推开落地玻璃门窗,清爽明亮空间里,摆满了各式特色书籍。拥有具传统特色的磨石楼梯与地板,旧时代的窗与门见证了中山区繁华的历史。

 

负责人 陈依秋:「很喜欢这个房子的结构,它是没有隔间型态的,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是有点惊喜的,虽然它不像以前的房子那么大,有一进二进,但它中间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可爱的天井。这样的空间一方面很好运用,也某种程度保留了台湾大概3、40年前人们生活的样子,神奇的是,到了当今,对于像我们的状况而言也是非常好用的空间设计。」

 

原本从事编辑工作的陈依秋,将老屋打造成复合式艺文空间,「朋丁」一楼作为独立书店,以独特的摆放方式呈现书本与纸张的温度。

 

负责人 陈依秋:「不是一本书就会适合每一个人,可是这一本书总有一天会遇到适合它的读者。你可能也在寻找一本适合你的书,这种经验可以把它称之为书跟人之间的缘分,就好像人跟人一样,是带著有点浪漫的情怀去经营这间书店。」

 

保留的天井成为温馨角落,每个角落都有令人惊艳的巧思,二、三楼则为展场空间,除了可以欣赏当代艺术创作,令人惊艳的木框老窗,也在老巷弄中展现温暖气息。

 

喜欢书本也爱上老屋,书本的温度交融著岁月遗留的恬静气息,在老房子里静静地成为一种美好。

 

店家资讯/

朋丁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一段53巷6号

电话:(02)2537-7281

 

蒋渭水故事贯穿北宜 老屋「行册」拥历史想像

你对老屋的想像是什么?

这里是蒋渭水大安医院旧址,三开间的其中一开间。「行册」获得老屋新生银奖,以一个家的概念作为出发点,一楼是客听、二楼是餐厅、三楼则是书房,特殊的空间设计里,隐含著许多巧思与情感。

 

经营者 Ting:「老的东西背后有一个故事,我就很喜欢想像那个故事。我们找到这个房子的时候,其实不晓得它是蒋渭水大安医院原址,我们是之后才知道的。因为蒋渭水是宜兰人,我们才会把宜兰到台北这段路的地形、地理等高线,作为我们一楼的座位。」

 

从门口往里头望去,地上这条蜿蜒的深色部分代表淡水河,最靠近门口的是台北出海口,两侧阶梯形的座位区,一边是阳明山、一边是观音山。除了地面设计向蒋渭水致敬,天花板的设计则是蒋渭水过世的八月星空图。

 

二楼的餐厅则是等高线的延伸,高低起伏的天花板与一楼地面相呼应,老窗花与老家具错落其间,打造舒适的用餐环境。三楼则是以一百种读书方法作为设计概念,在里面看书或坐或躺,甚至可以躲在小角落发呆。以黑盒体凹折出的不规则空间,像是屋中屋、房中房,也像每个人内心,错综不规则的世界。

 

更多文青景点推荐:https://goo.gl/D0DVU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