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刺殺清朝攝政王,緣起同盟會內部的兩位大佬!即陶成章和章太炎,二人當時攻擊孫中山及其追隨者,發表了《孫文罪狀》揭露孫中山以革命的名義中飽私囊;有假革命真斂財之嫌!

汪是孫的鐵粉,當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遇此事即熱血沸騰;為了孫的臉面和挽回局勢,他計劃來一次暴力襲擊,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孫文是真正的英勇無畏的革命者。儘管孫文等百般勸阻也無濟於事,決心已下,毅然北上,留下「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 的豪言壯語,誓死如歸之狀儼然!

其實,汪一白面書生,非王亞樵之製造暴力高手,襲擊的活並不內行,暗殺計劃漏洞百出,刺殺目標幾經變更,最後才鎖定攝政王,對炸彈又不精通,功敗垂成理所當然;最後汪等被抓,鋃鐺入獄;在清朝凌遲處死都不為重,為何能避過一劫,保全性命呢?

1.恰值此時是「清末新政」興起階段,新政就涵蓋了司法改革,原先大盜積賊、殺人重囚抓起來後,走個過場就砍了,現在新政要求走法律程序;風口浪尖上,救了汪一命。

2.輿論產業在租界及其附近的飛速發展有助於汪起死回生。當時報業突飛猛進,很多輿論力量不受清廷控制,類似於言論自由的環境;此種情勢下,文人墨客硬是把汪塗抹成了民族英雄,滿清政府有點投鼠忌器,有收斂罪惡的意思。

3.肅親王善耆很可能是曾經的文學青年,他很讚賞汪的詩歌才華,二人聊過三五回竟惺惺相惜,他為英俊瀟洒的汪折服;就奔走相告,多方為汪斡旋,最終保下了汪的命,判了無期。

終於「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沒成現實,為後來留下了一個大漢奸!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是汪精衛賴以成名的名句。

不過實話實說,成就其名氣的並不是他的刺殺之舉,而是被刺者攝政王載灃。

無他,沒有攝政王載灃的寬容,一萬個汪精衛也被剮了。

要知道,刺殺載灃就相當於刺殺皇帝,放在歷朝歷代都是滅九族的最大罪名!

這下好了,汪精衛非但毫髮無損,反而賺得大名,難道不應該狠狠地感謝載灃嗎?

這事要從頭細說。

1910年後,由孫、黃等人搞的多種項目相繼宣告失敗,革命一時陷入低潮。

這時,一起在海外競爭華僑捐款的競爭對手梁啟超等,趁機諷刺革命黨不過是些「安全革命家」,借別人的人頭做項目,然後以此騙華僑的錢,云云。

汪精衛畢竟年輕,聽了這些譏諷之語後,遂做最後絕望之決定,入京謀刺清廷最大的老闆:攝政王載灃。

當然,所謂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用溥儀洋師傅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里的話來說就是,「完全就是胡鬧。」

庄士敦何出此言?原來他認為,汪精衛的所謂刺殺,完全就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所謂準備、所謂計劃、所謂行動,除了「胡鬧」二字,別無其他可以形容。

不過說來也是啊,刺殺可是一門專業活,哪能這般胡鬧呢?!

或許,就連清廷也覺得汪精衛等人太過胡鬧,覺得處死他實在毫無必要,這樣才留下他的一條小命,並藉以邀結民心吧?

不管怎麼說,汪精衛確確實實是由此意外而陰差陽錯地得到了名揚天下的機會,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竟然被天下傳頌。

也許正是以此為契機,嘗到了甜頭的汪精衛自那以後開始學會了表演,而且表演能力遠遠勝過了實績。

然後,戲子畢竟只是戲子。

汪精衛的戲子本質在之後二三十年中相繼暴露,為爭核心而使出渾身解數,最終欲求核心而不得,只能做漢奸去矣。

因此,在汪精衛投敵後,又有人將他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改成了「未能引刀成一快,可惜負了少年頭!」

歷史就是這樣的複雜,人物亦是。


汪精衛和普通革命黨不一樣,他是個「名士」,和章太炎有點像,當時他被視為少年英才,名氣很大。

汪精衛二十歲不到就是一個科舉英雄了,很會考試,這樣的人在晚清社會被認為是幹才,是國家棟樑,以後要做達官貴人的,周圍人全都非常敬重。

後面去日本留學,汪精衛學習成績依然非常好,並且在學習之餘,做了很多宣傳工作,成為同盟會的骨幹力量。做這樣的事,必然要得罪朝廷,為了不連累家人,就和家人斷絕關係,家人也去官府報了案,算正式斷絕。

畢業時候汪的成績在兩百多名學生中名列第二,畢業後追隨孫中山去了東南亞,在華人圈子裡活動,募集資金。兩年間足跡遍及河內、仰光、新加坡等地,憑藉他出色的演說才能和俊朗的外表,每次演講都爆滿。

但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光在海外到處演講募款並不能讓滿清就倒台,並不能就排除韃虜興復中華。沒有暴力的革命和集資詐騙沒什麼區別。這也是康梁等指責孫中山派的地方,嘲諷他們是「遠程革命家」,每次搞暴動都在海外,靠日本人去組織,流國內兄弟的血。

最要命的是同盟會內部的兩位大佬陶成章和章太炎對孫中山發起了攻擊,發表《孫文罪狀》,揭發了孫等中飽私囊的事。這事真實情況如何不清楚,但陶成章和章太炎的影響力太大了,舉個例子,魯迅就曾是章太炎學生,孫文處在身敗名裂的邊緣。

汪是孫文鐵杆,少年熱血,為了挽回局勢,決定要組織一次真正的暴力襲擊,用行動證明孫文這一派是真正的革命黨。於是抱著必死之心去了北京,孫文等雖勸阻也無法阻止,「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

然而,汪精衛其實不擅長搞暴力活動,整個行動組織的一塌糊塗,刺殺目標不明確,多次變更。炸彈不精通,電線斷了不夠引爆。現場闖入外人,直接嚇跑了,導致直接被舉報。最後汪等被抓了起來。

抓起來後汪居然沒死,甚至還名滿天下,不得不說汪是天之驕子。

如果是早些年的滿清,汪必死無疑。但庚子拳變後,滿清朝廷痛改前非,所有精英和朝堂上的達官貴人都認為必須扭轉自身「野蠻」的形象,於是就有了清末新政,這次新政比戊戌變法還要徹底,甚至連科舉這條千年傳統都廢除了。

清末新政就包括司法改革,我們現在的法律體系,就是這次改革奠定的。司法改革讓汪精衛倖免於死有了可能,畢竟不是原先的抓起來走個過場押到菜市口砍了,需要走法律程序。

另一個救了汪精衛命的因素是當時報業突飛猛進,輿論產業在租界和開明地區飛速發展,大量報紙開辦,這些報紙很多都不在清廷控制範圍內,類似前些年的網路輿論場。這些報紙積極報道汪精衛刺殺案,讓汪精衛成了全國讀報的人心中的英雄,這讓滿清政府有點投鼠忌器,害怕在民眾心中成為大反派。

最重要的一點是汪精衛命好,碰到了命中的貴人肅親王善耆。汪精衛詩歌水平非常高,肅親王善耆又是一個開明派,兩邊聊著聊著惺惺相惜。善耆對汪精衛之人品才學敬重,也希望保全他,就幫汪多處斡旋,最終保下了汪的命,判了無期。

汪也是個保守傳統道德的人,所以對善耆終生感恩。

總的來說,汪能避免一死,一靠自身素養品德好,才華橫溢的同時又能堅守傳統道德,讓民眾敬仰,讓對手也敬佩。二靠洋人這些年對滿清政府捶打,滿清政府已經有點現代文明的樣子,不再是中國傳統的殺反賊全家的模式。三就是命運垂青,遇到貴人。如此才避免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汪兆銘也就是汪精衛了,這個人是民國的四大美男之一,生得風度翩翩,他前期是跟隨孫中山的忠實革命者,也的確去北京刺殺攝政王了,刺殺失敗後,被關進了監獄,但是他運氣好,撞上了大赦天下,所以被釋放了,並不是無罪。

之所以把陳璧君的照片和汪精衛的放在一起,因為這個女人陪伴了汪精衛一生,兩個人也是一起去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的。

兩個人當時是抱著必死的心情去的,因為當時清朝還在,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

汪精衛當時是一個豪情滿懷的革命者,是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一枝筆,他去北京刺殺攝政王是為了:以事實示革命黨之決心,使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

陳璧君為什麼要去了?她純碎是因為喜歡汪精衛,汪精衛做的事情她就支持。

陳璧君本來是馬來西亞富商的女兒,家裡還給她定下了門當戶對的婚事,但是她卻對汪精衛一見鍾情,給汪精衛表白的時候被拒絕了。

汪精衛去了日本後,陳璧君打著讀書的幌子跟去了日本,卻把老爹給的學費都給了汪精衛去宣傳三民主義,也是夠痴情的。

期間還有一個插曲,那就是有人說陳璧君之所以這麼膽大是因為她有英國護照的庇護,陳璧君二話不說就把老爹費盡周折辦下的護照撕得粉碎。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1909年,汪精衛要去北京刺殺攝政王,這是玩命的,讓陳璧君回馬來西亞,但是陳璧君堅決不同意,又跟著汪精衛去了北京。

這次刺殺行動很悲劇,因為行動還沒有開始就暴露了,汪精衛和黃復生都被抓進了暗無天日的監獄,孫先生說失去了汪精衛,就好像失去了一隻手臂,一直設法去營救他。

陳璧君到處籌錢救他,買通獄卒給他送衣送吃的,可以說,汪精衛就是這個時候被感動了,許下了今生要能出去就成婚的諾言。

陳璧君有多痴情了,她甚至跑到監獄邊上去測量地形,她的意思是即使挖地洞也要把汪精衛給救出來,不過沒要挖地洞,因為遇見了清政府大赦天下。

當然所謂的大赦天下也是清政府思慮了很久才下的決心,清政府不想和革命黨人徹底翻臉,才決定用這麼一個幌子釋放了汪精衛,當時的局勢不撕破臉,對清政府是有好處的。

汪精衛出獄後,也真的在1912年5月的一天和陳璧君舉行了婚禮,然後去法國過了一段田園般的生活。說句實話,要是汪精衛不回來,他也會是一個青史留名的革命者了。

但是他在孫中山的邀請下又回國了,然後在和蔣介石的權力之爭下又落了下風,不甘心失敗的他違背了民族大義,最後成了人人唾棄的大漢奸,陵墓都被人炸開,真的是屍骨無存了。

不過還是得說一下陳璧君,這個女人真的愛了汪精衛一生,至死不渝了。

汪精衛死後,她被關進了上海提籃橋監獄,進去後就和看守大吵了一架,因為這些人叫她陳璧君,她要別人叫她汪太太。

宋慶齡和何香凝念著舊情,希望陳璧君發個認清汪精衛的悔過書,會請求政府給她特赦,但是被陳璧君拒絕了,她說自己的先生沒罪。

1959年,陳璧君在監獄去世,

據說,她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的先生是一個美男子。


汪兆銘入獄後,孫逸仙、陳璧君等人積極行動,希望能恢復他的自由,但均告失敗。

直到辛亥革命勝利後,手握北洋軍閥大權的袁世凱,與革命黨人達民協議,只要袁世凱能讓溥儀宣布退位,中國民國大總統的位子,就讓給袁世凱來坐。

袁世凱好一番威逼利誘,最終迫使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政府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汪兆銘才得以重獲自由。


禮對理釋,輕重有續。風雲爭雄,清朝民國。


刺殺攝政王時的汪精衛是英雄,投降日本人時的汪精衛就是漢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