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齡讀者,可能對上世紀引進我國的南斯拉夫電影《橋》有着深刻印象。作爲“二戰最強遊擊隊”,穿梭在巴爾幹山嶺之間的他們,給了來犯的敵人予以沉重打擊。同樣,我國的八路軍遊擊隊、前蘇聯的遊擊隊甚至是波蘭遊擊隊,在抗日戰爭/二戰時期也有着絕佳表現。不過,倘若提起法國的遊擊隊,您又會想起什麼呢?

▲在鐵託的領導下,南斯拉夫遊擊隊從一支“叫花子”逐漸成長爲被國際認可的正規武裝,甚至在戰爭中後期,得到了大批英、美、蘇的軍事援助,實力暴增。

1940年6月,德軍在法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隨着巴黎淪爲不設防城市,以貝當爲首的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次月,法國政府機構遷移至維希(Vichy),並在此地通過了投票,將國會改組爲“諮詢機構”,貝當則成爲了國家領袖,擁有一切立法、行政以及外交權利。而貝當在此背景下,選擇與德國人合作,大肆捕殺猶太人、吉普賽人等“非日耳曼分子”。以此來換取德國人對法國南部的“不吞併”。即便是戴高樂宣佈在倫敦成立流亡的“自由法國”後,很多法國民衆仍舊效忠於親納粹的維希政權。因爲他們將維希視爲保護法蘭西民族不受分裂的最後底線。

▲曾在一戰立下赫赫戰功的貝當元帥,如今也不得不選擇與侵略者合作,來換取豺狼“毫無信譽”的保證,捍衛法國剩餘國家領土的主權。

▲事實上,維希法國並不是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毫無牌面”。德國人所控制的區域僅僅是北部的佔領區,而貝當政府在南部的領土上仍有自己的行政、外交權。以至於到了1944年維希覆亡之際,許多國家依舊承認維繫法國乃是正統法蘭西,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反而排不上。

▲就拿巴黎來說,一切生活都井然有序,平民的生活除了受到佔領軍“配給制”的限制外,並無大礙。這些被法國人視爲“入侵者”的德國士兵,並沒有在法國領土上作威作福,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維希法國的管控。因而,遊擊隊活動十分有限。

但是,表面之下的和平終究會被打破。德國人的高壓政策,加之不斷的徵稅徵糧,終會激起人們的反抗。從1940年盟國敗退歐洲大陸以來,英國皇家空軍,以及日後的美國陸軍航空兵和情報組織,就一直在向歐洲淪陷區空投武器彈藥,甚至是顧問!他們也爲訓練法國遊擊隊提供了必要基礎的同時,也成爲了盟國反攻歐陸的“火種”。

雖然,在1940-1944年6月間,法國遊擊隊總共消滅了300餘名德軍,但是,在諾曼底登陸的大局之下,這些蟄伏在地下,等候了許久的戰士,開始傾巢而出,如洪水一般掀起了抵抗的風暴。

▲二戰時,法國遊擊隊被稱之爲“FFI”(French Forces of the Interior 意即法國內務部隊)。在盟軍解放法國之後,這些先前的遊擊隊員,統一被納入自由法國軍中,成爲各個輕步兵師甚至是裝甲師的後備力量。

▲馬利·皮埃爾·科尼格將軍(1898-1970),日後的法蘭西元帥,身爲一戰老兵的他,在二戰時跟隨戴高樂轉戰北非,並在諾曼底登陸前夕,被戴高樂指派爲法國內務部隊的總指揮,領導人民的抵抗運動。在巴黎解放後臨時擔任巴黎市長,承擔恢復秩序與法律的任務。1945年還參與了逮捕貝當的行動,1970年去世。

在這支名爲“內務部隊”的遊擊隊中,也有不少人是原先的法軍士兵。這些人沒有統一的制服,使用的也是英、法、美甚至是繳獲的德國武器。但他們爲光復法國故土的一腔熱血,卻是一致的。根據資料統計,在諾曼底登陸前夕,就有20萬法國遊擊隊在各地活動,小則切斷德軍通訊網絡、捕殺單獨行軍的傳令兵,大則破壞鐵路線,進攻據點甚至是伏擊裝有軍需物資的列車!無疑,這些人爲法國的最終光復,也貢獻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諾曼底戰役後,法國各地的抵抗運動如烈火燎原般地瘋長。到1944年,加入法國內務部隊的遊擊隊員,就超過了40萬!

▲法國沙特魯(Chateaudun)小鎮中,挎着英式布倫輕機槍的法國遊擊隊員。

▲可以說,法國首都——巴黎的解放,也有法國遊擊隊不可或缺的功勞。

盟軍中對於法國遊擊隊評價甚高的人物,也有很多。像著名的猛將巴頓,就曾公開表示:“倘若沒有那些敢於犧牲的法國遊擊隊員提供的情報,我的第3集團軍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衝出諾曼底,一路突進阿爾薩斯-洛林!”另一則數據表明,在1945年時自由法國軍隊對這些遊擊隊進行了整編,數量多的嚇人:總計有68個步兵團及半個步兵旅,兩個特別行動營,20個輕步兵與偵查營,16個炮兵團,2個防空團,5個工兵團以及3個基建團的規模!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保家衛國,法國人仍然願傾盡全力。

▲法國內務部隊獎章,承載了法國人在二戰時的勇氣與榮光。

本文爲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北部灣。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