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曹植也是在戰火中洗禮出來的,只不過是他的文才過於出眾,掩蓋了他的軍事才能而已。

而曹操為什麼敢派曹植去加入這一場大戰呢?又憑什麼認為曹植可以擔此重任呢?

曹操三子:曹丕在鄴城,曹彰在長安

曹丕已以公元217年贏得了儲君之爭,被封為魏王世子,鎮守魏國都——鄴城,這是魏國的國本之地,輕易不能變更,所以曹丕這一支不能調動。而曹彰此時也正在長安鎮守,和曹真等防備著劉備有所行動。

曹操在公元218年剛在漢中失利,緊接著就爆發了關羽北伐一事,此時的曹操不止要防孫權(以張遼、樂進鎮守合淝)、防劉備(曹彰、張郃鎮守長安)、擊關羽(于禁、龐德駐紮樊城北,徐晃駐守宛城),還得保證後方的穩固(曹丕留守鄴城、曹操親自坐鎮許都)。

所以在局勢不明朗之前,唯一可以調動,並在荊州有作戰經驗,瞭解荊州事務的人,就只有一個曹植了。

曹操憑什麼認為曹植可以擔此重任呢?

說實話,曹操並不認為曹植有本事可以擊退關羽,解救樊城,他派曹植去的目的只是想以曹植在文人墨客中的威望,來收服荊州名士,以懷柔政策來拖延時間,以便可以更從容地調派軍隊。要是派曹彰去的話,一來時間緊迫,曹彰不能很快趕來;二來曹彰性格急躁,軍事上喜歡弄險,難保會重蹈赤壁之戰的覆轍;三來曹彰善騎兵,水上作戰是其弱項,不適合荊州戰場。

所以曹操才決定派曹植去荊州,就算他的軍事無法和關羽相比,可荊州四處都是曹軍(曹仁、呂常、徐晃、于禁等都在荊州戰場上),只要曹植小心一點,不輕敵冒進的話,斷不至於有「水淹七軍之禍」。而且派曹植前去,也會有御駕親徵的感覺,能給前線將士提高士氣。

可惜的是曹植實在是太任性了,在聽說了曹操任命他為荊州方面的總司令後,居然還是跑去喝酒,並喝到伶仃大醉、不省人事。對曹植來說,似乎國家大事、父親基業,還不如他一杯酒珍貴。像如此任性妄為的曹植,如何能擔得起魏國的重任?曹植最後在曹丕、曹叡兩朝備受打壓,也就不是沒有原因的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不要被曹植文弱的外表欺騙了,曹植十五歲就跟著曹操徵戰,荊州之戰,赤壁之戰,還有西征西涼的戰爭曹植都經歷過,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會提出讓曹植帶兵救曹仁。

從曹植的履歷表上來看,曹植是有能力獨自領兵作戰的,那為什麼曹操手底下那麼多戰將,偏偏派個曹植呢?

這就又得說回去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爭。

在剛開始,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間還是比較看重曹植的(具體原因咱們有機會再說),但是曹植恃才傲物,醉酒硬闖司馬門,使曹操對曹植失望,便讓曹丕當了世子。

曹操對曹植失望,但是並沒有絕望,他主要是想藉助此事來打壓曹植的傲氣,磨磨他的性子,奈何曹植承受不了打擊,曹丕當了世子後,曹植終日酗酒,再不復當年盛氣,這一點,曹丕要比曹植強太多了。曹植忘了一點,只要曹操還能活一天,曹丕的世子位就永遠也穩不了。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並包圍曹仁。曹操又給了曹植一個機會,想看看他兒子這幾年性子磨的如何,如果能成功解樊城之圍,那麼曹植將會再次成為曹丕的大敵,沒想到曹丕已經墮落道出徵前一刻都在醉酒的地步了。

曹操徹底失望,曹丕的世子位因為曹植的自暴自棄終於穩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