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武藝高於關羽武藝?在《三國演義》裏,這個還真沒看出,也沒聽誰說過這樣的話。只記得關羽曾給張飛講過,說張遼武藝不在他們二人之下。

張遼和關羽感情很好,二人雖在不同陣營,卻從來沒有單挑過,張遼也沒有和張飛單挑過,每每在戰場上,張遼和關羽、張飛都是相互躲避,從不搞直接對抗。至於是什麼原因,很不好說清楚。關羽和張遼都很重感情。據說二人和徐晃都是山西人,都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身在異地他鄉,能遇到山西同鄉,那可是倍感親切的事。關羽救過張遼,張遼也救過關羽。白門樓呂布隕命一節裏,呂布為曹操所擒,馬上要被斬首,呂布想著,轅門射戟,呂布救過劉備一命,張飛失徐州,呂布接管徐州,也曾善待劉大耳家眷,想著劉備以皇親身份,正是曹瞞坐上客,一定會為自己在曹操面前講情的,就示意劉備照顧。不想等被牽上刑場時,經過曹操、劉備前,呂布大叫願降,曹瞞故意徵求劉備意見,劉備這時卻沒有一點兒仁義心了,也可能還在記恨呂布奪自己徐州之恨吧,就馬上對曹操說:「丞相難道忘了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馬上命人斬了呂布,呂布臨死才如夢方醒,滿深帶恨意地說:「大耳最是無情!」當張遼被牽出問斬時,英勇不屈,大罵曹賊。可能關羽提前給劉備打招呼了,劉備也知道關羽跟張遼是老鄉,於是二人一同在曹操前極力為張遼求情,張遼雖辱罵了曹操,曹操很氣憤,定要殺張遼,聽了劉備關羽講情,馬上由怒轉笑說:「我也素知文遠忠義,故意試之耳!」就這樣張遼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倖免於難。在華容道,曹操一行已是筋疲力竭,關羽大喝一聲,曹操等眾將都跪下痛哭,曹操、張遼又親跑到關羽前求情。想想以前曹操十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地厚待自己,又想想同鄉的張文遠,再看看曹操等人的狼狽像,關羽於心不忍,扭轉身調開了馬頭。張遼也深感關公情義,土山約三事,在曹操前為關羽說盡好話,也可能曹操知道關羽不可得,但要賣張遼一個人情啊。果然當關羽得知劉備去處,就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曹操心疼啊,那五關六將也是為自己出生入死的大將啊!但既然要賣人情了,人死不能復生,乾脆就賣個徹底吧。張遼也深感丞相大德,果不負曹操期望,對曹操也是盡心儘力,逍遙津一戰,七千曹軍,只殺得孫權十萬大軍哭爹喊娘,只怨爹孃少生兩條腿,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從此江南小孩夜哭,大人一說張遼名字,小孩馬上止哭。關公攻曹仁,圍樊城,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華夏震動,曹操嚴命樊城附近駐軍都去救曹仁,張遼駐軍合肥,離樊城最近,確遲遲未到樊城擊關羽,為什麼?還不是盡量避免直接對戰關羽?最終傻徐晃不顧同鄉之誼,率先到達,擊敗了關羽,才解了樊城之圍。本都是同鄉,張遼為何不積極解救樊城,而徐晃卻快速搶功呢?而且在戰場上關公好心誠意拱手與徐晃敘舊,寒喧之聲語音未落,徐晃扭頭變臉,招呼部下道:「有誰能殺關羽,賞千金!」關羽馬頭尚未轉過,聽了這話,大喫一驚,好傢夥,你徐晃也太不講同鄉情意了。他就質問徐晃,為什麼這樣?徐晃很乾脆地回答:「你我交情為私,兩軍對壘為公,我不能因私廢公!」關公聽了差點沒背過氣去,紅臉給氣的紅裏發紫,大聲道:「你這無情無義的東西,我誓殺汝!」

那麼為什麼同為老鄉的張遼和徐晃,一個儘力避免與關公作戰,一個卻不講一點情面呢?關羽與張遼徐晃是同鄉,都有同鄉之誼,但關羽與張遼有相互救命之恩,與徐晃卻沒有。正是因為關羽與徐晃沒有過命交情,徐晃也就在兩軍對壘中,不再像張遼那樣可以為情義而因私廢公。


要是單論武藝的話,張遼遠遠不是關羽的對手。

咱們可以從正史和演義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先看看正史。

張遼是在逍遙津一戰中揚名立萬。

張遼很厲害,以少戰多,身先士卒,「殺數十人,斬二將」,十分威猛。孫權嚇得跑到小山坡上,「以長戟自守」,張遼叱罵他,要他下來決一死戰,「權不敢動」。張遼往來衝殺,敵軍「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關羽成名就比較早了,白馬坡一戰,震鑠古今。

關羽於萬馬軍中,奪上將首級。而這場戰役,而張遼做為副將,就是見證人。「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而敵軍「莫能當者」,不是小說中所寫的「波開浪裂」,而是根本就擋不住。

兩相比較,關羽明顯要強很多,張遼確實勇猛,但對於近在眼前的孫權,只能叱罵挑戰,卻無法像關羽那樣,奪其首級,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如果從《三國演義》原著對兩人進行比較,張遼與關羽的差距就更大了。

咱們先來看看張遼的單挑戰績:

張遼參加過的戰鬥不算很多,但質量還不錯,一共10次戰鬥中,勝了5次,平局3次,但恰恰有一場敗仗,在文丑手下栽了面子,灰頭土臉,徹底暴露了他與關羽之間的差距。

再來看看關羽的戰績:

關羽共參加過戰鬥26次,斬殺了19人,共有5次平局,與龐德單挑時被箭射中一次,算輸1次。

關羽堪稱是個名將剋星,華雄,顏良,文丑,車胄,蔡陽等大將均被他斬殺,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通過演義將關羽和張遼進行對比,兩人的差距就很大了。再通過兩人與共同對手的戰鬥比較,也體現出了境界上的不同。

張遼與徐晃兩人夾擊文丑,被文丑第一箭射中盔纓,第二箭射中馬臉,栽了個狗啃泥。幸虧被徐晃救下。

而關羽戰文丑,「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斬於馬下。

綜上所述,無論是通過演義還是小說,兩相比較,關羽的武藝明顯要高於張遼。


題主這個問題顯然不成立,張遼的武藝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不如關羽。

在正史裏關羽和張飛有萬人敵之稱,連魏、吳兩邊都對他們的武勇讚賞不已,其名氣遠遠超過了張遼。而且張遼和關羽不僅一起在曹操手下共事過,白馬之戰兩個人還一起當先鋒衝擊顏良大軍,結果關羽直撲顏良中軍所在,將顏良刺於馬下。

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在《三國志》裏,明確衝擊地方主將所在並殺死對方的,僅此一個記錄而已。而且和演義裏不同,關羽不是殺了顏良一個措手不及,而是袁軍諸將根本沒法擋住關羽,被他衝進去將顏良殺死。而此戰對於張遼的敘述,則是一筆帶過,並未提及,顯然張遼的表現遠不如關羽。

而在之後的合肥之戰時,張遼也曾經兩次嘗試突擊孫權,第一次被孫權中軍以長戟擊退,第二次則是在逍遙津被凌統率三百人擋住,孫權得以逃脫。這兩次戰鬥中的第二次孫權身邊總共不過兩三千人,魏軍在兵力上還佔據優勢,結果張遼卻未能衝破凌統的阻攔殺死孫權,這個表現和關羽沖陣斬將相比,無疑要遜色一些了。

至於《三國演義》,那麼兩個人差距就更大了。確實,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是關羽對張飛誇了張遼一句「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不過這只是關羽欣賞張遼而說的客氣話,之後張遼在實戰中表現一般,遇到張郃、太史慈這樣的名將戰平還好說說,但是連凌統這樣的也只能打個平手,顯然對不起關羽的這句誇獎。

而關羽不僅溫酒斬華雄,擊敗許褚、徐晃聯手,還斬顏良誅文丑,在《三國演義》裏被他斬殺和擊敗的名將最多,和張遼的表現比起來,兩個人完全不是一個水平上的。

所以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張遼從武藝來說,都要比關羽差。


張遼的武藝高於關羽,這肯定是不現實的,論武力值張遼應該在關羽之下,這幾乎是公認的結論。

當然!我從來不喜歡以正史論武力值,正史的鬥將,少而又少,強弱之分毫無根據可言。所以講個人武力,只能以「演義」而論,畢竟只有在「演義」中,才會常常出現鬥將的場面,各大戰將直接或間接交手的記錄很多,可以作為參考取證。

在羅貫中的筆下,張遼肯定有被黑的嫌疑。比如張遼在正史中最經典的一戰「八百勇士威震逍遙津」這段在演義中,不但沒有被誇張,反而變得無比平凡了。甚至於羅貫中直接將張遼「八百破十萬」一節刪除掉了。

張遼最經典的一戰,都可以被忽視點,可見他確實被黑了。

再比如,正史張遼,在呂布帳下有一定的獨立性,包括他從屬董卓的時候,他同樣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呂布兵敗的時候,張遼為魯國相,他帶領眾軍投降了曹操,也算是一種主動投奔明主的舉動。

但到了「演義」中,就大不相同了,張遼在呂布麾下,常年跟魏續、宋憲等人混在一起,差不多是一個級別。呂布兵敗後,張遼也被俘虜了。五花大綁,綁在白門樓下,曹操拔劍要殺他,還是關羽跪下來求情,才保住了他的一條小命。最主要的,當曹操要殺張遼的時候,張遼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至少也應該說一句「要殺就殺,何必動怒」嘛!這樣才能顯示張遼不懼生死的英雄氣概嘛!

不光張遼,整個曹營諸將,在羅貫中的筆下,都有被黑的成分。所以雖然有關羽對張飛說「張遼的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依然不能改變張遼弱於關羽的事實。

張遼的「演義」生涯,最精彩的戰績,恐怕就只有打平太史慈、張郃兩人了,其他的都不值一提。東吳凌統都可以五十合打平張遼,而且他拿凌統一點辦法沒有。

所以!跟關羽相比,張遼肯定是矮了一頭的。這也難怪,畢竟在演義中,關羽是羅貫中筆下的核心主角人物,張遼只是「大反派」的一個幫兇而已。


張遼武藝高於關羽是真的嗎?

說張遼武藝高於關羽,可能是:曹操寫密信給劉備,讓劉備暗中配合,曹操將出兵剿滅呂布。這事被呂布探知後,雙方鬧翻,高順、張遼奉命圍城,在關羽防守的西門,關羽採用心理戰,勸說張遼別給呂布賣命,張遼也不攻城,帶兵轉到了東門,這裡是張飛防守,張遼一到城門外,張飛就要出城應戰,這時關羽趕到,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素有忠義之心,不可與其衝突」。

這是一種估計、客氣說法,並不是真實交鋒,就和關羽斬顏良後,曹操大加誇讚,關羽對曹操說,「某何足道哉,吾弟翼德萬軍之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是一樣的,不能作為依據。因為張飛雖然勇猛,具有長板橋獨退曹軍、夜戰馬超之類惡戰,但實際並沒有,萬軍中取上將頭顱戰例。張遼、關羽沒有交鋒記錄,但可以通過與第三人交手,進行推測。只要時段差距不大,這間接結論也是可信的。

張遼武藝最能說明的,是官渡大戰前,袁紹、曹操兩軍對峙,當時,袁紹雖然連遭顏良、文丑被殺,但袁軍總體實力仍然佔據優勢,兩軍擺開陣勢,袁紹令張郃出馬,曹操就令張遼應戰。張遼張郃戰績平平,二人打鬥四五十合,不分勝負,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接住,四將一來一往,殺得不可開交,曹操又令夏侯惇、曹洪各帶三千兵,衝擊袁紹軍,結果審配下令放起號炮,兩下萬駑齊發,中軍內弓箭手,一齊湧出,萬箭如雨,曹軍大敗,一下退至官渡。

可以看出,張遼武藝,基本與張郃是同一級別,而張郃曾經被馬超二十合幹敗,被趙雲三十合殺跑,關羽雖沒和張遼直接交手,但馬超、趙雲、關羽、黃忠這些五虎將,武藝基本在同級別,誤差不大。至於說張遼逍遙津大戰,七千大敗孫權十萬,令東吳小兒聞張遼之名,不敢夜啼的威名,那關羽還有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這些已經超出提問,就不多說了。(143)


是真的;我坐著看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麼好爭論,張遼武藝肯定沒有關羽高。

張遼屬於武藝一流,統帥一流,赤膽忠心護衛曹家天下的優秀員工,也是第一個獨立領軍鎮守一方的外姓將領,直接歸曹操領導。威震逍遙津,直接送孫權外號「孫十萬」,名可止小兒夜啼。

關羽武藝超一流,統帥一流,忠義無雙,和劉老闆恩若兄弟,對老闆也是赤膽忠心,經過《三國演義》及歷代帝王加封,現已成神。襄樊一戰,華夏震動,達到人生巔峯,隨即隕落。

個人見解:張遼除了武藝比關羽低之外,其它地方都比關羽要強。


您大概應該是第一個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吧


張遼武藝高於關羽是言過其實,張遼武藝高於關羽那就沒有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華雄的事發生,曹操可以讓張遼上,張遼武藝是要略輸關羽的。但張遼論帶兵打仗是要強於關羽的,逍遙津一戰張遼幾千人打得東吳十幾萬人馬望風而逃,孫權險成階下之囚,而關羽鎮守荊州兵強馬壯被東吳逼得敗走麥城,落得身首異處。兩相比較張遼在軍事上是要強於關羽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張遼與袁紹手下三員猛將張郃、文丑、顏良的較量。張遼戰張郃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平手;戰文丑,被文丑連射二箭射中張遼盔纓和坐下馬,張遼落敗;在白馬坡,面對顏良的耀武揚威,張遼不敢出戰。要知道在上述袁紹的三員猛將中,顏良的武藝是最高的,張遼既然戰不下張郃,就肯定不是顏良的對手。在來看看關羽,在白馬坡飛馬出陣直奔顏良,幾下子就斬顏良於馬下。單憑這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張遼的武藝遠在關羽之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