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英文版的小說、名著、文學歷史書籍讀起來都不會很難,只要你按照下面3個步驟操作就好了。

第一步,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中文版的《雙城記》如果你沒讀過的話,建議看一看百度百科的簡介,大體了解一下故事的情節,有了一個基本的梗概以後,再去閱讀英文原版,理解起來會更容易。

同樣,如果一本書有中文版,那再好不過了,不要讀中文原版的全部內容,只要百度一搜,看一下故事梗概,主要講了什麼故事。再返回去讀英文原版,效率高出至少1倍。

第二步,拿出書籍,進行「連續閱讀」什麼叫連續閱讀呢,就是中間不打岔子,堅持閱讀下去。我們讀英文書,包括以前的我以及現在的我,很容易在碰到不認識的單詞的時候就查單子,查了字典以後,雖然單詞的意思是明白了,但打斷讀書了喜悅感,讀英文書感覺很枯燥,就跟考英語似的。

試想,其實我們只有在當年高考的時候才會這麼操作,對不對?你難到有在看英文電影的時候也查單詞嗎?肯定不會啊,你肯定是一口氣從頭看到尾,甚至結束了也不會去查單詞。那為什麼你在讀書的時候就要查單詞呢。

英文全部大單詞有4萬多個,你的單詞量即使現在有1萬,那得查到猴年馬月去。所以,碰到不會的,果斷跳過,繼續閱讀,知道讀完全本書。

第三步,讀完後再對照別人的筆記進行回顧我很推薦自己讀完書,自己做筆記,哪怕寫出的筆記就100字,垃圾到無法直視。但又能如何呢,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你網上註冊個賬號,隨便起一個名字「我是超人特工隊的隊長」,誰都不認識你,直接把你的筆記發到網上去就可以了。

所以,對照你的筆記進行回顧和閱讀,這是最好的。但假如你就是懶得不想做筆記,小說嘛,做什麼筆記啊。但你可以網上找別人寫的筆記,比如關於《雙城記》的筆記,然後對比下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加深對書籍的理解。

以上方法不僅僅適用於讀《雙城記》,也適用於讀很多英文書籍。但千言萬語就一句話,請不要光說不練,動起來,拿出一本英文書,看起來吧,小夥伴。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謝謝邀請。《雙城記》本身就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翻譯成各國語言後,自然有一定的語境和語感的丟失。所以如果想讀懂英文原版書籍,建議先通讀中文版,這樣便於理解,或者讀雙語版本的,更容易加深理解。

比如,《雙城記》經典開頭,讀中文版和英文版會有兩種不同的感受。

中文版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英文版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大家發現有什麼不同了嗎?其實中文是一種博大的語言,有時翻譯一些作品,過於華麗的辭藻反而會讓作品丟失原本的樸實。


謝悟空邀請問答!關於《雙城記》英文原版,現在讓我閱讀起來都很困難,自從走出校門以後,從不關注英文版書籍,半數都還給老師了,本人無能為力解答。要想讀懂《雙城記》英文原版,只有哪些常年熱愛閱讀英文書籍的人士及英語老師,才最具有發言!請見諒!謝邀!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英文原版讀懂並不難。首先爆料一個自家用的掌上學英語神器——Kindlefire平板7英寸WIFI版助力讓經典文化穿越現實,它內置多本中英詞典。搜《雙城記》英文原著,閱讀時感覺有難度的朋友,只需長按單詞,即可查看中英文釋義,聯網狀態下,無需停頓詞典,閱讀更順暢。《雙城記》是世界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傑作之一,也是狄更斯最曲折驚險、驚心動魄、最恢弘大氣之作。故事發生地主要在巴黎和倫敦。作家採用倒敘、插敘、伏筆、鋪墊等手法,用「起死回生」、「金色絲線」、「風蹤雨跡」三部分主要敘述馬奈特大夫和德發日太太在1789年大革命前後的遭遇。《雙城記》中,冤獄、愛情與復仇獨立又關聯交織。寄居巴黎的名醫生馬奈特偶然目睹了貴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為打抱不平,醫生經歷了十八年巴士底獄冤獄的摧殘,面對貴族的罪行選擇了正直、正義,對仇人的兒子選擇了寬恕。達奈面對自己的貴族出身和家族罪惡,寧願放棄地位和財富,選擇了善良和正直。德日發太太對昔日的敵人,她意欲對曼內特父女報復,終因槍支走火而斃命,在悲劇中結束了她可憐的一生。作家卓越的藝術技巧使小說結構嚴密,情節曲折緊張,富有極強的戲劇性。狄更斯刻畫出的動蕩不安的年代,受苦受難的人民的悲慘生活。在法國大革命的旋渦中,一幕幕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惡、生、死在衝突中交融,在瞬間變換,小說的意義在於試圖用文學為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的國家尋找一條出路。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書的結局昭示給我們生活的真諦:唯有寬容和慈悲,才能終結仇恨和殺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