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書法愛好者。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顏魯公和歐陽詢均是楷書四大家之一。

一是顏魯公。顏魯公就是顏真卿,他可是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書法大師。開創了雄勁的書風,將書法自清瘦變為雄強,開闢盛唐書法新氣象,其楷法寬博,行草書遒勁,對今人影響深遠。具有很高的地位,對筆法、結構和布局及墨法,有很多的突破和創新。

1.筆法。加強用筆提按,加大字的寬度,感覺把字凸出紙面,浮雕感強。

2.布局。字無論大小都開闊,洋溢雄壯氣勢,全篇布局充實。

3.墨法。墨法上華潤,蒼勁潤飽兼有,行草書間有渴筆,質樸氣概表現出來。

4.結構。左緊右縮,字形微側,莊嚴渾厚,富有內在張力。


二是歐陽詢。歐陽詢不僅是書法家還是書法理論家。其練字八法至今為止都在學習。所撰《用筆論》《三十六法》等等都是其學書經驗總結,系統歸納了用筆、結體、章法的技巧。可謂難得的遺產。

1.歐陽詢楷書為佳,筆力險勁鈺潤,意態俊逸,結字中宮收斂,外畫伸展,結體嚴謹,字勢偏長,《九成宮》《皇甫誕碑》等等堪稱書法瑰寶。

2.風格渾厚平穩,氣韻生動有趣。

3.筆力剛勁,點畫工妙,不可移易。

4.用筆方圓兼備,中宮緊密。四方得體,堪稱千年來楷書中登峰造極之作。


歐陽詢(附圖一)和顏真卿(附圖二)都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唐代289年(公元618一907年)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中的昌盛時期,主要體現在正、草書上。在楷書方面,經歷魏晉六朝的不斷演變,法度已十分成熟,體勢也定型完備,氣骨剛健、平正端莊的唐楷問鼎華夏。在草書(狂草、行草)上形成了浪漫的時代格調,在嚴師法度中融入了書家的真性情,即興而作,隨性書就,完全沒有字字獨立、四平八穩的章草書風。在這一時代孕育誕生了眾多標稟史冊的書法名家,而歐陽詢、顏真卿就是這一時代的傑出的代表。

顏真卿和歐陽詢在書法上的相同之處可以概括為四點:一是同屬「北派」。歐陽詢、褚遂良同為北派(虞世南為南派代表),自不必多述。顏魯公因其楷書融匯了南北之長而歸於「北派」,融書卷氣、篆籀氣和金石氣於一身;二是均師法於「二王」。二人均屬羲獻一脈。黃庭堅評價:「皆合右軍父子筆法」;三是都以正書和行草書見長;四是均開山立宗自創一「體」,史稱「歐體」、「顏體」。

然而不同之處也顯而易見。將歐體與顏體放在一起,只要稍有書法基礎的人一眼就能分出誰歐誰顏來。因為他們各自的特點太鮮明了。

先看歐體:其骨力剛健,筆法精到,結構森嚴,以乾淨清秀為主,融圓滑(虞世南書體)、流動(褚遂良書體)、瘦硬(薛稷書體)等於一身,上承漢魏六朝,下啟宋元明清,被尊為天下第一楷書。歐陽詢的貢獻主要在於對楷書結構的整理,以《歐陽詢36法》,擺脫了初唐以前正書中不穩定的字形和無規律的變化。雖以險取勝,呈逆反之勢,但嚴謹有餘,舒展不足(如《化度寺碑》)。乾隆皇帝有「妙於取勢,綽有餘妍」之評價。當然,這也是歐體的重要特點:方圓兼融,善用隸法。既中鋒運筆得其骨力,又側鋒取妍求其精神。點畫的起筆、收筆、轉折、撇捺、鉤趯之處常常露鋒而現稜角,盡顯沉著竣利、清麗明快之書風。

顏真卿在書法上的重要特點是以「屋漏痕」,呈篆籀之氣。主要貢獻在「碑帖融合」上。他將帖法融入碑意得其「厚」,將書卷氣融入金石氣得其「朴」,將清麗之風融入雄渾之體得其「真」,將一拓直下融入側鋒翻轉得其「趣」。棄方用圓,篆籀絞轉,肥厚含筋,渾然一體,完全不因多肉而乏力。尤其在結體上,筆畫盡量外拓,在字形中間留出空白,把筆畫安排在四周,且極力向外擴張成「腰鼓狀」的弧形,左右對稱,平穩端正,質撲厚重,以拙見巧,外密而中疏,沒有絲毫的狹窄壓抑,充滿著極度的張力。


我學顏魯公和歐陽詢的楷書不多,功夫沒深入,臨得比較多的是顏魯公的行書,《祭侄文稿》和《爭座位帖》。

我對顏楷和歐楷的理解是,顏楷字如其人,像顏魯公的剛正不阿,正氣凜然。顏體楷書的特點是一反初唐楷書的痩硬修長,以篆籀入筆,擅用圓筆,橫細豎粗,捺畫與鉤畫更強調、誇張,字形外拓,豐腴雄渾。

顏楷個人性格鮮明,有強烈的個性風格。

歐楷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中宮緊密,主筆伸長,字形修長莊重。

用筆方整,略帶隸意,尤其是右邊的豎畫,常作向上伸延誇張,顯得氣勢奔放,平正中寓峭勁。

歐楷是唐楷的標準、代表,用現在的話說,歐陽詢是唐朝楷書的規範、標準制定者,是楷書工程師、專家。

相同的是,他們都嚴守魏晉法度,端莊典雅,傳承儒家中庸、守禮思想,書法面貌表現的都是大氣、正直、厚重、平穩。

不同的是他們各自的個性魅力和表現手法,也跟各自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

這就是我對他們兩個書法風格不同點的理解。


顏真卿,史稱「顏如公」,其創作的楷書稱為「顏體」。歐陽詢,史稱「率更令」,其創作的楷書稱為「歐體」。其一,用筆上的不同,顏真卿以篆草筆意入楷,行筆雄健有力,起筆逆鋒大多取圓勢,收筆多回鋒。而歐陽詢則以漢隸和北碑筆意入楷,方筆為主,落筆迅捷,行筆穩健,精氣內斂。其二,點畫線條不同,顏真卿點畫講究呼應,橫畫細,豎畫粗,鉤法多為「鳥嘴狀」,轉筆常用提筆法,呈內方外圓,捺筆有「蠶頭燕尾」之態。歐陽詢點畫之間求變化,橫豎畫方筆為主,撇捺畫方圓並用,筆勢靈活多變,鉤畫取隸之法,轉折方中帶圓,穩健飽滿。

其三,結體不同,顏體端莊大方,舒展開張,疏密有致,豎多相向,字體多呈長方形。歐體結體嚴謹,平中見奇,點畫之間,極盡變化,既法度森嚴,又栩栩如生。


謝邀。問到歐顏書法的異同點,我首談談不同點。首先是筆法用意不同,歐的筆法用意內懨(即運筆姿態中的以逸得勞,或曰順鋒運筆)故而點畫形態細膩。而顏的筆法用意外拓(即運筆姿態中的勞師遠征,或日逆鋒運筆)故而點畫形態粗獷。其次,二者的結體『明顯不同,歐字結體以八分為格式,故結體緊密,導致章法上留白較多。而顏字結體以大篆為格式,故結字寬綽,章法上留白較少。其三,整體觀感上,歐書不但秀美,而且險峻。特別應該說明的是險峻是一種意象,其來源就是運筆的以逸待勞(此處借用軍事術語,以說明據險以待,否則無法理解歐書的險峻)。而顏書的整體觀感是粗放威武(這威武也是借用軍事術語)。第四個不同當然是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師承不同。審美觀念不同,故而二者的書作面貌也帶存不同師承不同審美的特點。歐先學王右軍,再學漢隸魏碑,故有右軍遺風,點畫上方圓兼備具漢魏之魂。而顏則師承二王,褚遂良,張旭以及顏本家書法之外,又受中唐審美影響,形成既雄強又豐滿的風貌。 至於歐顏的共同點也很鮮明,即二人均為書壇巨匠,其書法作品均為書法領域的顛峯之作,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中偉大的里程碑,全都具有無可估量的藝術價值,都是中外學習繼承中國書法藝術的不朽楷模。


本人初學歐楷,臨摹之餘,也了解一下書法理論知識,下面對歐楷和顏楷的區別說一下我的理解。

歐陽詢是初唐四傑之一,其最有名的作品有九成宮,化度寺等。受魏晉影響,其書法帶有北碑味道。特點是險峻挺拔,結體嚴謹,方正冷俊,字形瘦長,以露鋒為主。中宮收緊,橫豎粗細變化不大,險絕有又保持平衡。我們現在的印刷體就是以歐楷為原型。同時代人里,歐陽詢是把北碑和南帖結合最好的書法家。因此,他的字即有王羲之的靈動,又有魏碑的蒼勁。對歐字最準確的評價是「鐵畫銀鉤」,筆畫非常有力。結字方面,還可以看到魏碑的痕迹。 如「乎」的豎勾、「也」的豎彎鉤,仍具有隸書筆意,且筆畫細而有力,方筆、露鋒較多,「日」字相對的兩豎取背式。下面是九成宮: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dc380001fb21d1b9889e", "vname": "", "vid": "v02016040000bfpnipej5ughvmne2k6g", "thumb_width": 360, "src_thumb_uri": "11a60000b991c2839921f",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c380001fb21d1b9889e",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5.011,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784528}, "ultra": {"duration": 15.011,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3321533}, "normal": {"duration": 15.011,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1150397}}, "md5": "9eaddc9164d49def1c01603edd42ac1d", "duration": 15.011, "file_sign": "9eaddc9164d49def1c01603edd42ac1d", "thumb_uri": "dc380001fb21d1b9889e", "vu": "v02016040000bfpnipej5ughvmne2k6g"} --}

顏真卿生活在中唐,也就是盛唐時期,,受社會風氣影響,他的書風雍容寬博,尤其是中晚期作品,如勤禮碑。他的字雄渾寬厚,氣勢磅礴,用筆藏頭護尾,以藏鋒為主,布白上較為精密,間距較小。用筆以外拓為主,故顯得肥大。顏體明顯橫細豎粗,字形偏方甚至稍扁。結體不像歐體那般中宮收緊,而是寬大散宕,有古拙趣味。 唐楷發展到這時,以臻完備。而顏真卿突破王羲之的筆法,寫出了一些很有創造力的字。 明顯看得出,顏真卿的字,尤其是豎畫比歐陽詢的粗,且較多使用圓筆和藏鋒,仰鉤內掖,「日」字兩豎向式,平捺也向下彎,整體給人比較圓潤的感覺。下面是顏勤禮碑:


這裡我們理解為歐陽詢楷書和顏真卿楷書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相同點比較容易理解。歐陽詢楷書和顏真卿楷書都屬於高度成熟時期的楷書,法度嚴謹,都被列在唐楷範圍內,都被歸為四大楷書範疇。

不同點:需要展開論述。

關於用筆。

歐陽詢楷書以方筆為主,圓筆為輔。歐體楷書起筆對切筆,以方為主,收筆方中帶圓較為含蓄。歐體楷書鉤劃較為短厚,也以含蓄為主。橫折以方折為主。歐體楷書整體用筆較輕,以瘦取勝,正應初唐「書貴瘦硬方通神」書學思想。歐體楷書整體用筆粗細對比較為微妙等等。

顏真卿楷書用筆多篆籀氣,方中帶圓。顏真卿楷書鉤劃和折筆多裝飾性意味。顏真卿楷書整體用筆較為厚重,且粗細對比較為明顯等等。

關於結構。

歐體楷書結構欹側險絕,中宮收緊,四周放開。字勢以內厭為主。顏體楷書結體方整茂密,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更顯盛唐氣象。字勢以外拓為主。

關於章法。

歐體楷書章法以稀疏為主,字距行距大概半字距離。顏體章法以茂密為主,字距行距都較近,以滿格為主。


非常感謝邀請。顏魯公和歐陽詢的書法有什麼異同點?作為同是唐楷的大書家,相同點還是有很多的。其一是法度森嚴。顏體和歐體楷書,筆筆都是嚴絲合縫,精準至極。「一點成一字之規」,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結構合於「黃金分割率」,讓後世學書者,以膜拜、頂禮之心臨摹、學習,更無法超越。顏楷初看,似乎是不那麼嚴謹,殊不知,外表的粗獷掩蓋了內里的細膩,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二是同具隸意。歐體楷書,對於具有隸書筆意,大多數人都比較認可。但顏楷,可能有些人不一定認同。其實,顏字取法「篆隸」,非常明顯,但不顯眼,有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覺。其三是氣象莊嚴。顏楷與歐楷,端莊典雅,如臨高山,似見廟宇,令人肅然起敬。其四是行書傳世。雖然,顏的行書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榜上有名。但歐的行書卻別具一格,流傳稀少,卻彌足珍貴。至於有哪些不同之處,其一是筆法有異。顏書圓渾雄厚,是存中鋒用筆。歐書勁健爽利,為中側鋒並用。其二是結構差異。顏字外拓,歐字內厭。顏包容天下,歐輻射八方。總之,在中國書法的歷史上,各領風騷,獨佔鰲頭。


顏真卿和歐陽詢的書法有什麼異同?他們的風格一個是筋書,一個是骨書。什麼是筋書?什麼是骨書?今天就來給大家談一談筋骨書。

筋,即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肌肉。古人常常用筋強骨健來形容健壯的人。肌肉越多,力量越強。肌肉和肥膘,我們現在的人很容易就能區別出來。肥膘是鬆弛乏力的贅肉。骨少肥肉多,在書法上謂之墨豬。骨強筋多,謂之筋書。一些書法家們把顏真卿書法說成了』肥『』。這是把肌肉看成了肥肉。實為不知書。

骨,需要有肌肉附著,不能是骨瘦如柴。顏體字是雄強,歐體字是勁秀。所謂的『肥不露膘,瘦不露骨』。是歐顏書法的區別。骨力不是怒張。字如其人,如的是平常的常態。不要一拿起筆來,就把紙當敵人似的,惡狠狠的把筆當武器去戳。所以人們把歐顏的書法,用來初學者入門學習,就是為了使學習者建立正確的筋骨認識。


歐陽詢書法和顏真卿書法風格迥異。但從筆法上是一脈相承的。

據傳,關於筆法,歐陽詢學虞世南, 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外甥張旭,張旭傳之李白、徐浩、顏真卿。

在筆畫上,歐陽詢更含蓄,多用使轉。顏真卿更開張,多用提按。

在結字上,歐陽詢多取背勢,內緊外松。顏真卿多取向勢,外緊內松。

歐陽詢勝在字勢險峻,顏真卿勝在大氣磅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