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家如果按照水平層次劃分,王羲之和顏真卿應該處在同一位置、同一水平,這樣往下,才是歐陽詢、趙孟頫、蘇軾等人。

為什麼要這樣分呢?大概有些人會覺得我這樣的分法並不對。實際上我在這裡所用的劃分尺度不是站在他們藝術水平高低、大小的角度,而是從他們對於書法史的貢獻,對於書法的發展變化的意義上來說的。

這就牽扯到我們如何看待藝術作品以及藝術作品的史學意義了。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文學史上的漢賦,從藝術水平來說,它是真沒啥好說的,你自己去找漢賦讀一下就知道,裡面用詞佶屈聱牙、描寫繁複誇張,冗長空洞,即便是像司馬相如這樣的辭賦大家,也是這樣。

在某程度上講,漢賦就是文學家在買弄他的文采,這些文章在相當長時間內,所充當的角色就是為了給皇帝歌功頌德,其實就是拍馬屁的文章。比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就是虛構了「子虛」先生、「烏有」先生,以他們倆的對話來作為全篇內容的,裡面充斥著對於聲色犬馬的崇拜、描繪,極力營造大漢帝國統一天下的聲勢。

但是,這樣的文章,我想,除了漢朝皇帝漢武帝之外,其他人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情感共鳴。

這樣的文章,在當時來看,就是拍馬屁用的,你說這樣的文章,他的的藝術性高嗎?不是很高,但是他具有非常大的文學史價值。

辭賦的產生要追溯到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的散文發展,尤其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文辭辨論,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了辭賦的產生,再加上荀子的開創這一題材,就使得後來的文學家們喜歡用這一形式來為大漢帝國歌功頌德。漢代辭賦承接前人的文學成果,在熔鑄屈原楚辭以及散文營養之後,為後來描摹狀物的駢文開創了條件,推動了後世寫景散文以及詩歌的發展。

所以,你看,一個藝術形式以及一個藝術風格,其藝術價值有可能不是很高,甚至沒有什麼文學美感。但是在整個歷史變遷的角度上來說,他有可能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具有史學開創性的。

而王羲之和顏真卿的書法就是如此。

顏真卿之所以能被我們後世的人所看重、熟悉,正是因為它創新和改變了以二王而代表的傳統審美風格,開創了以肥碩為美的新風尚。因此,從書法史角度來說,顏真卿在書法風格的開拓上是很大的,而歐陽詢僅僅是二王書法的繼承者。

而歐陽詢的書法基本上承襲王羲之的風格,所以他的書法就是二王書法風格在楷書上的表現。

歐體楷書筆畫和結構都呈現著二王帖學的風格,筆畫細膩、結構嚴謹,中宮緊收。顏真卿的書法外拓,肥碩壯美。

章法上歐體稀疏秀朗,顏體緊湊充盈。這就是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楷書區別。


「歐顏柳趙」並稱四大書法家,即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若單以楷書論,歐陽詢、顏真卿二人對世人的影響似乎更勝一籌。

俗稱「歐楷」、「顏楷」。

雖然二人對於書法的貢獻不分伯仲,但從二人楷書特點入眼,二人的楷書又是如此不同。

以下是歐陽詢、顏真卿二人楷書書法特點的對比:

嚴謹與豪放的對立:

眾所周知,歐陽詢的楷書以法度嚴謹著稱於世。而顏真卿恰恰以粗放著稱。

我想這與二人的親身經歷有關吧。

歐陽詢本為柔弱書生,一生仕途坎坷,性格自然謹小慎微。

而顏真卿身處盛唐,作風豪放,就官位來說更是位極人臣。後雖經歷「安史之亂」,命喪征途,但其豪放作風,卻是伴其一生,至死不改。

所謂「字如其人」,反應在書法上就是,歐楷嚴謹,顏楷粗放。

歐陽詢楷書每一字的每一筆都是有固定位置的,換個地方,你就感覺那不是歐楷了。

後人書家評論王羲之的蘭亭序曾道: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

套用在歐楷上同樣適用,(見圖一)可見歐楷的嚴謹程度。

而顏楷則不然,顏楷講究的整體上的雄渾大氣,對於字體筆畫位置的要求也不像歐楷那般嚴謹。

所以後世書家評論顏真卿的楷書時曾說:如關公坐帳,不怒自威,英氣逼人。

歐陽詢、顏真卿二人楷書風格迥異,但這並不影響二人同為大家、巨匠,你我書法愛好者,能學到二人之中一人的十之一二已是萬幸了。

有人總結說:歐楷是入門難,得窺門徑後倒是一馬平川。而顏楷是入門容易,提升難。

從小編我臨摹書法多年的親身經歷來說,不無道理。

所謂「實踐出真知」,關於歐楷、顏楷書法的不同特點,還是要你在實踐中慢慢體會的。

你說呢?


二人都是楷書大家,總體來說,歐陽詢雖然融合了北碑,顏真卿晚年也加入了篆籀筆意,但二人歸根結底都是帖學一路。兩人同時也都受到時代的影響。初唐時期,隨著國家統一日久,書風也逐漸形成南北結合的趨勢,所以形成了歐陽詢硬朗險絕的書風。從初唐到中唐,書法一直在褚遂良的影響下,同時由於玄宗尚肥,所以當時的字除了保留了褚遂良的餘韻,又變瘦硬為豐腴。從顏真卿早期的作品和同時代的作品(比如徐浩,對就多寶塔里那個徐浩)都可以看的出來。但顏真卿的偉大就在於他在晚年徹底變革了二王書風,加入篆籀筆意,開創了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獨具一格的書風,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下面是我臨寫的字!歡迎指正!


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楷書有何不同的特點?

歐陽詢的勁朗秀麗,形險勢峻。字形呈長方體,體態剛健俊朗,丰姿綽約。顏真卿的楷書字形為正方體。體態豐腴雄健,樸實端莊,如德高望重的尊長,給人有可以依靠的信賴感。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代表著中國書法最大的兩個不同風格的書法流派。

一個是秀麗華美的代表,一個是樸實無華的代表。兩種風格主要的區別,還在於他們的用筆上。歐陽詢的用筆,更多的是應用鋒尖來體現他精緻的點畫。每個點畫,就如同標緻的五觀一樣,用筆鋒尖運行越多,筆畫的變化越精巧,體態也就越秀美。顏真卿的用筆,是以筋肉著稱。筋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肌肉。強壯的肌肉,是力量的像征。在用筆上,筋書用的是澀力,在寫顏體字的時候,最忌浮滑的運筆。要有把墨注入紙背的沉著。這和歐體字疾勁剛好相反。歐體字的用筆一遲緩,便無險絕之態。而顏體字一迅捷,便失遒勁厚重之勢。

一疾一澀,是書法中的精義。要把這兩種力弄清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為什麼不直接說快和慢?因為快慢中不含有力度感。古人的用字具有明確的指代性。通過歐顏二人的書法練習,就能知道疾力和澀力。提高自己的書法運筆能力。


歐陽詢和顏真卿同為「楷書四大家」,他們二人的楷書都是後世的模範,一個被稱為歐體,一個被稱為顏體。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書法愛好者學習顏體和歐體是最多的,楷書四大家其他兩家學習的人相對減少。

這自然和書體的特徵有關,而顏真卿和歐陽詢的書體風格又與他們個人的經歷和性格有關。

顏真卿我們都知道,他的書法人品或許是繼王羲之之後最受好評的一個了,顏真卿可以說是為了國家而壯烈犧牲,再加上他的書法本就雄強有力,大氣磅礴,他的壯舉更是給他的書法增色了不少。

而歐陽詢因家庭變故,即使在朝堂上也是謹小慎微,即使做官也是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因此,他的書法柔中帶剛,剛勁挺拔,嚴峻刻厲,他的楷書為後人稱道,評論為「唐楷第一」,成為萬世法乘。也因為後來人的推廣,大批學習歐陽詢的人將歐楷發揚光大,歐體在今天,依然閃耀著它的光芒!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兩個人都是唐代大書法家,但風格各異,我們可從以下七個方面作簡單比較分析:

從出身上看: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又名歐陽率更、大歐,出身豪族。一生經歷南朝、隋朝、唐朝三個朝代,65歲時作為降臣入唐,因其文采、書法超群,入唐後被召為五品給事中,享年85歲;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玄宗開元年間舉進士及第,任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後被奸臣楊國忠排擠出京城,到了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因平安史之亂有功又被調入京城,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並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784年),李希烈在蔡州叛亂,宰相盧杞銜借刀殺人,薦顏真卿前去勸喻,遂遭殺害,終年77歲。

從書法成就上看:

歐陽詢書法是在繼承二王及北魏、北齊書法精髓的基礎上,融會古隸用筆後推陳出新,終自成一家。傳世作品如《九成宮醴泉銘》、《皇甫君碑》、《化度寺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等。唐代書學理論家張懷瓘《書斷》中尊歐陽詢為「妙品九十八人」之一,並居唐人之首;虞世南評說他「不擇紙筆,皆得如意」;宋《宣和書譜》論歐楷「為翰墨之冠,而至於行書,又復變態百出,當是正書之亞」;又有後人評其為 「楷法第一」、「萬世法程」等等,可見歐楷名至實歸。雖然歐陽詢「八體皆能」(唐《書斷》中記載),如行書《卜商讀書帖》、草書《千字文》等,但其他各體影響遠不及楷書。著有《八訣》《傳授訣》《用筆論》等書論;

從顏真卿學書經歷看,顏是山東琅琊名門望族顏氏後裔,三歲喪父,隨母親殷氏在蘇州外公家長大,殷氏家境豐富,顏真卿在學書的路上亦異常勤奮刻苦,初學褚遂良,後跟隨張旭學習書法,深得張旭真傳,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對二王的書法都進行過深入研究,但他沒有走初唐四大家承襲東晉的書風,而是走了自己的書學創新之路。正是顏真卿銳意創新,不走前人走過的路,再加上自己倔強的性格才造就了新型「顏體」,重新樹立了唐楷法度,從而也奠定了顏真卿書壇的歷史地位。後人把「顏體」字的總體特徵總結為一個字「筋」,與後面要講的「柳體」特徵的「骨」字,合稱為「顏筋柳骨」,一起奠定了後唐時期的楷書法規。傳世作品有《多寶塔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祭侄文稿》、《奉命帖》、《李玄靖碑》等。著有一篇《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書論傳世。

從筆法上看:

歐楷參以古隸用筆,其草書婀娜多姿,甚為奇妙;顏楷橫畫較細且平,豎畫外凸,粗重雄渾,提按頓挫多用折筆,蠶頭燕尾,稜角分明。

從字法上看:

歐楷中宮收斂,外畫伸展,法度森嚴,點畫工妙;顏楷中間空靈,外畫緊湊,松而不散。

從字勢上看:

歐楷體方筆圓,險勁瘦硬;顏楷肥碩博大,雍容大度,筆勢趨中。

從章法上看:

歐楷多橫豎成排布白,縱橫森嚴,威嚴莊重;顏楷多豎齊橫不齊,縱橫有象,低昂在姿,風格特異,強烈鮮明。

從氣韻上看:

歐楷多莊嚴拘謹,顏楷多拓展豁達。這與兩位書家的性格和人生經歷密切相關。

總之,一個是完成了由南北朝書法到唐楷的偉大轉變,在繼承晉人遺韻的基礎上把楷書拉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個是重新樹立了唐楷法度,奠定了後唐時期的楷書法規。學習過程中還請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前人法帖。以上學習感悟僅供參考,更多點評詳見我的微信公眾號「北京尚韻信息」,感謝邀請!

 


題目太大,寫論文也要洋洋洒洒十幾萬字吧。專業的有人說了,我就不嘚瑟了。簡單的說就是——不是一個人寫的,一個姓歐陽,一個姓顏,都是名望家族、富裕家庭之後,估計現在的普通老百姓都比不了,正所謂——有餘力則從文,家教修養都很好。另,年代不同,修養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若深入研究雙方異同點,還要透過其字看深層。至於字,不寫不練,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習慣用愛好託詞,掩蓋自己的懶惰,說啥都是扯淡——不如打麻將去過癮。


歐陽詢的用筆是以瘦硬為其特色,他的楷書點畫形態較顏真卿頗有剛勁清秀之感。

歐體楷書的結構,總的來說,是在平中求險絕,險絕中見平正。歐字的字形往往給人以長而窄之感。

顏體用筆屬」外拓"型,要在"筋","骨"上體會顏字的用筆,寬博是顏體書法的明顯特徵,顏體看似平正,其實是在平正中求變化。


歐體的最大特點:方筆為主,結體險絕。受魏碑影響較大;

顏體的最大特點:圓筆為主,結體寬博。

顏真卿一改以往方筆為主的用筆風格,在書法史上開闢了新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與同朝代的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