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和歐陽詢行書的筆法相近嗎?

先給大家澄清一下筆法的概念。筆法是單一的運筆動作。提頓蹲駐,折搶轉挫,衄側尖搭,十二種筆法。任何人的書法都離不開這些筆法。為什麼相同的筆法卻每個人寫出來的字體千差萬別呢?是他們的用筆。

什麼是用筆?筆法的組合。一個筆畫要由多個筆法才能完成。不同的組合,得到不同的形態。十二種筆法的組合,有無窮的變化。

趙孟頫的行書風格秀妍華美。歐陽詢行書風格勁利險峻。把他們二人的行書用人體來打比方,趙孟頫的行書如同婀娜的美女,而歐陽詢的行書則有如健美的型男。風格差異是相當大的。


二人筆法都與二王有傳承關係。

歐陽詢筆法更加險峻,來源於其起筆收筆借鑒魏碑,彷彿有刀意;而結字中宮內斂,字體結構變化較多,造險勢。

而趙孟頫,筆法更加圓潤,起筆收筆更加如帖法,且筆畫提按感低於歐陽詢,曲中當直,字體結構變化幅度低於歐陽詢,因此感覺要平穩圓潤得多。

以上看法,供方家一哂


趙孟頫的行書可以說是出自二王體系,其楷書帶有行書筆意,就是現代人們所說的把楷書寫活了非常不易。歐陽詢的楷書寫得是險峻挺拔結體嚴峻其代表作《九成宮》被後人譽作為中國楷書的代表作??


完全是兩個體系和兩種世界觀的問題。都好,而且是歷史級、里程碑式的好。


兩個人處在不同的時代,審美觀自然不同,我感覺歐陽詢的的字筆勢險勁,給人一種站在懸崖峭壁邊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也反應了初唐時昂揚奮發的時代精神。趙孟頫的行書,即平正,又曲折含蓄,上下映帶,氣息流暢,結體妍麗,用筆遒勁。這是我的一些看法。附上歐陽詢的行書(前)和趙孟頫的行書(後),大家可以比對下,看有什麼差異?


首先明確,子昂與歐陽詢的楷書筆法也就是運筆方法不同,趙體楷書帶有明顯的「行意」,其主要師承「二王」,臨習趙體熟練之後,再臨其行書帖,會容易上手。但歐楷則不同,歐楷屬自成一體,沒有了楷行草等書體的一脈相承。所以獨愛歐楷的書家一般其他書體功力卻不是十分出眾。


歐體的楷書,加上同時期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的楷書筆法,上承二王,都是脫自於隸書。顏真卿開今楷之先河,筆法中已經沒有隸書筆意。趙孟頫的行書多學二王。而楷書帶有行書筆意。趙孟頫楷書自成一派,與顏柳歐並稱不是浪得虛名的。其筆法字法筆意之出處,可以參看唐李北海(李邕)的碑拓。

綜上,要說與歐陽詢筆法相近的,只有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當然還有歐陽詢之子歐陽通。這當然不全面,名氣和影響較大的也就這幾個吧。


歐陽詢為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是開宗立派的大家,筆力剛健,結體峻秀,筆意透露魏晉風骨,個人感覺歐體受魏碑影響很大。趙體用筆直追二王,柔媚有餘,骨力不足,個人感覺,趙字有筋無骨。


不同。趙文敏行書與李北海有一定的師承關係


兩個行書都是登峰造極!總體行書趙優於歐!歐陽詢行書偏於陽剛之氣方筆較多,這可能於歐擅長楷書有關!趙之行書圓筆為主如行雲流水,個人認為其水平僅次於二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