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得我給孩子買鞋退過多少次貨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用在給娃買鞋上不為過.

給寶寶買鞋難在兩點上:

難點一:小傢伙不會告訴你鞋子是舒服還是卡腳,老母親得憑自己的第六感去感應,不然等孩子穿了鞋磨了腳最後還是自己心疼。

難點二: 如果是網購,得從一張二維平面圖裡去想像這鞋的立體構造,高腳背是否適合,胖腳是否舒服,腳後跟是否磨腳,鞋跟腳嗎?鞋碼是否標準?鞋底怎麼樣?

不要企圖從客服那裡得到答案,她們回答永遠是ok。

so,今天這篇文章就聊聊我所瞭解的學步鞋知識和平時購鞋積累的經驗,希望對各位寶媽們有所參考。

(文有點長,上篇關於學步鞋的總結,下篇關於童鞋品牌,大家各取所需瀏覽吧)


首先,給寶寶買人生第一雙鞋之前,需要make sure兩點:

1 如果你的孩子可以較長時間站立,或者扶著走幾步,那可以考慮給孩子買學步鞋了。太早或者太晚學步,對寶寶大運動發展都不利。

2 寶寶剛開始學步時,盡量讓寶寶光腳走,這樣可以讓雙腳直接的感受來自地面的壓力,從而幫助寶寶良好走姿的形成,並且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

所以在室內儘可能的給寶寶創造光腳走的條件,現在正值冬天,考慮到保暖,選擇穿防滑襪或者鞋底柔軟的室內鞋也是可以的。

那接下來,就來說下怎麼選學步鞋吧。

/ 1 /

鞋子的透氣性好,重量輕

比較推薦布材質和真皮材質,避免塑料材質。塑料材質雖然也很輕,但是有些鞋底會比較硬,比如crocs,真的質量蠻好,但不推薦買給學步期的寶寶。

這雙是寶寶已經熟練走路後的夏天入的一雙corcs ,舒適度很好,但鞋底蠻硬的

另外一點是重量,寶寶穿上鞋等於是在負重行走,越是輕便的鞋子會減輕這種負重的感覺。

Robeez的學步鞋,即使米久能熟練走路也仍然每天在家穿,非常輕便

/ 2 /

鞋底是否足夠柔軟,是否防滑

足夠柔軟的判斷標準就是:鞋底可以任意角度隨意彎曲。如果只能單個方向彎曲那軟度還是不夠。

米久夏天傳的學步鞋,鞋底可以任意角度彎曲

防滑方面,光面的鞋底一般不防滑,選擇有紋路的鞋底會比較防滑。牛筋底比塑膠底更防滑,表面粗糙的皮質底比光皮鞋底更防滑。

/ 3 /

選擇四方矮胖的,不要選高幫鞋

我知道好多寶媽喜歡給孩子買好看的高幫鞋,也看到過好多學步期的寶寶穿,雖然高幫鞋可以起到保護腳踝的作用,但學步期的寶寶需要通過自己走路來鍛煉和強化腳踝力量,所以好看的高幫鞋還是留到寶寶以後穿吧!(寶寶學步期一直到36M)

四方矮胖的鞋型是所有鞋型裡面最舒服、適腳率最高的款式。小胖腳,腳背高的寶寶也能穿,因為這種款式腳的活動空間大,束縛性小了,寶寶的整個腳掌都可以舒舒服服的放在鞋裡。

怎麼測量寶寶腳大小,選擇合適的尺碼?

比較推薦下午傍晚時候測量小腳丫,下午腳會比上午腳大一點,讓寶寶光腳站立在一張白紙上,腳趾不能彎曲,拿只筆記錄下腳趾最高點,和腳後跟最高點,然後拿尺子量下這兩點的距離。

也有更便捷的方法,使用專門的測量器,比如我用的這款(買鞋的時候店家贈送的),淘寶上也有很多賣的,幾塊錢還包郵。

選擇尺碼的時候可以依據下面這樣

鞋子內長=寶寶腳長+1cm~1.5cm

有的寶寶腳偏肥,可以再大個半碼。另外不要根據寶貝月齡去選擇鞋碼,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程度不一樣;也不要只看鞋碼,每個牌子鞋嗎都不一樣。

鞋子舒適度怎麼判斷?

1 一個指甲蓋寬度原則

鞋子不是頂腳才合適(這點應該是人類都知道吧),寶寶穿上鞋子後,大人用大拇指壓一下鞋的前部,如果感覺大腳趾和鞋子最頂部有一個指甲蓋寬的空間就可以了(大約1cm多點),這就是比較適合寶寶腳大小的尺碼。

2 兩邊按一下

寶寶穿上鞋後,在鞋子最寬的地方,大人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按一下,如果感覺留有一些空間,說明鞋子的寬度是正好的。

今天分享就這些,下篇就說下市面上的幼童鞋吧。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Chicmom2017,關注公眾號不錯過乾貨分享~

一個接地氣兒的生活&風格博主,

關注看看吧,

反正也不會長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