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醫學界精神病學」加關注哦↑

心理諮詢和精神科的工作很多都是交叉重疊卻又分屬於不同的領域,合理搭配必能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作者:肖雪萍

來源:心理師肖雪萍(轉載已獲得授權)

  根據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心理諮詢師不能對癥狀開展工作,即不能開藥,不能診斷「強迫症」、「抑鬱症」、「人格障礙」,也不能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所以如果你懷疑自己是上述「癥狀」或「障礙」,想了解自己是否應該服藥,是否應該住院治療,那麼建議你先去醫院的精神科求治。然後帶著醫生的診斷書和服藥建議過來,在服用藥物使情緒平穩,能夠進行自我表達,能夠自我觀察和反思的情況下,參與心理諮詢。  在醫療系統比較完善的國家,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經常是聯合工作的。即精神科醫生負責從生物角度做藥物治療的處理,心理諮詢師則從關係、心理和人格的角度進行工作,對於一些邊緣性的心理問題來說--如人格障礙、XX症--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只是服用藥物抑制生物神經,無法在心理和人格層面有所成長,並不能真正幫助一個人重新融入社會系統,得到高質量的生活體驗,並且,常年服食抑制神經系統的藥物的副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果情緒情感障礙的癥狀比較嚴重,卻不服食抑制神經系統的藥物,那麼當人處於情緒紊亂的狀態下,無法進行自我表達和自我觀察,心理諮詢自然也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  最後,如果你選擇來到心理諮詢室,那麼我們關注的就不再是你的癥狀(結果),而是關注引發這些結果的原因,尤其是關注心理結構、關係模式和自我層面等等因素如何引發了結果的發生。找到原因之後(同樣的XX症,起因可能是全然不同的),適合每個獨特個體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會浮現出來,無需刻意尋找。  換句話說,心理諮詢並不直接對癥狀工作,而是通過內在的成長(思維、感受、自我認知等),讓內心更有力量,自我更富彈性,人際功能更加完善,從而使那些癥狀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有時候你可能會被一些癥狀所困擾,比如糾結、自卑、焦慮等痛苦的感覺,並且這些感覺是周而復始的,完全沒有要離開你的跡象。  在自助的過程中,你可能通過閱讀書籍或網路搜索,發現自己符合「XX症」或「XX障礙」的標準;或者在某處被認為是「分離焦慮」、「俄狄浦斯固著」、「防禦性阻抗」等。但是你很快也會發現,即便知道了這一大堆名詞,也基本認同名詞所描述的就是你的癥狀,但是卻並不能使那些癥狀消失,也不能讓你的痛苦感覺有所減輕。  先進的心理學理念認為,那些癥狀本身並不是導致痛苦的根源。換句話說,癥狀只是結果,而非起因。  這就像是一個人感冒了,那些感冒的癥狀——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熱——只是結果,而非起因。也就是說,讓一個人感冒的真正原因,是體質虛弱導致的抵抗力下降,而非打噴嚏流鼻涕。  同理,所謂「XX症」的真正起因,其實是個體在心理發展上,由於某種原因導致一部分心理功能受損,為了彌補那個受損的部分,人們自行發展了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而這些方法在最初的時候曾經有效地幫助人們度過難關,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和環境的變化,這些方法變得僵化過時,非但不能提供幫助,還反而演變成困擾和問題。  那麼如果用病理的視角去判斷人們發展出的曾經有效幫助自己的方法,就會被認為是問題,是病症。  舉例:  由於種種的原因(環境、關係、自我等),小明感到非常恐懼,但是由於心理功能不夠完善,他無法有效地消化那個恐懼情緒,於是便發展為經常擔心房間的門關得不夠嚴實,從而導致一些幻想中的怪獸來傷害自己。小明於是經常需要去檢查門是否已經關好(如果沒有關好,自己就可能會受到傷害),當他發現門很好地關閉著,內心裡就能得到片刻的踏實感。但是這種踏實的感覺並不能持續,為了找回那種踏實平靜的感覺,小明不得不一遍遍地去檢查門是否有關好。這種不斷地關門鎖門的重複動作對小明來說有著積極的自我保護的意義,那可以讓他不至於因累積過多的不安全感而精神崩潰。  但是這樣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小明會被父母和醫生認為是患上了「強迫症」。  小明的「強迫症」只是結果,真正的起因是內在裏嚴重的不安全感。  如果要去解決這個「強迫症」的問題,僅僅關注如何去除癥狀,並不是積極的努力方向。就像如果治療感冒,只是關注去除打噴嚏流鼻涕的癥狀,而不去想辦法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那麼感冒就會周而復始的發生,導致人體免疫力受到更大的破壞。  所以在面對小明的「強迫症」時,我們確實會關注到小明的癥狀,但更需要關注的是小明內心的不安全感。通過心理諮詢,讓小明在安全的關係裏達到心理上的再成長,讓他得以找回自己的力量,直至他內心有能量和恐懼感共處,並且自我感覺有能力去應對外部環境。  其他讓人感到心理困擾的,比如焦慮症、抑鬱症、社交恐懼症、情緒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原理都等同小明的「強迫症」。  在成長型的心理諮詢裏,我們關注的是找到導致癥狀的原因,然後促進心理上的再成長,陪伴你找到屬於你的內在力量,拿回與外部環境和諧共處的資源和智慧。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你在時間、金錢和精力上的投入。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你將與各種內在裏的自己相遇,體驗到交織著各種複雜的情緒體驗的感受,那不見得是很愉悅的體驗,還反而會讓你感到有一些痛苦(當然最終是邁向喜悅和自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