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老人股淺動脈已經完全通暢。

黃有成探望老人。

11月7日上午,百歲老人羅克清趟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病牀上休息,兒孫們正在為他做出院前的準備,一週前老人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缺血,下肢壞死差點被截肢。通過血管外科醫生的努力,不僅腿保住了,老人腳痛的癥狀也得到緩解,還能下地走路了。

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醫生黃有成提醒,冬天將至很多人喜歡用熱水泡腳取暖,但對於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來說,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閉塞的血管,隨著溫度升高,組織耗氧量增加,可能加重缺血的情況,有腿疼癥狀的老年人需要尤其注意。

老人血管閉塞 腳趾潰爛出現大洞險被截肢

「因為血管閉塞導致缺血,腳都腫了,顏色還發青發黑,下牀都惱火。」老人的孫子羅大勇介紹,多年來,老人一直備受腿腳疼痛的煎熬。老人起初只是走路多了會腿腳疼,後來發展成坐著躺著都疼,已經不能走路。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老人患上了動脈粥樣硬化,右腿的血管出現閉塞,今年1月,家人發現老人右腳無名指和小指部分因為缺血性壞死,出現了一個黑色的「大洞」。

「如果再發展下去,2-3個月內足部壞死會很快蔓延開,嚴重的話截肢不可避免。」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醫生黃有成說,如果做截肢手術,對百歲老人來說半麻就可能會致命,傷口癒合也是很大的問題。

50釐米長支架打通血管 老人下肢保住了

「老人剛來的時候腿上只能看見血絲,都看不見血管。」黃有成介紹,老人的血管閉塞情況嚴重,如果再不及時採取治療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患者是一名已經百歲的老人,機體功能差,如果採取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僅創傷很大,術中老人一旦出現腦卒中、腦淤血等併發症都是風險。

通過一系列周密的評估,他和老人家屬商量後決定為老人實施經皮動脈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微創手術。簡單來說,就是用4根直徑約5毫米,共50釐米長左右的支架,將老人閉塞的血管重新「撐開」,讓血管中形成的「渣滓」狀的硬化斑塊「靠邊」。

10月31日,羅克清老人接受了手術。「術後股淺動脈已經完全通暢,膝部及小腿段打通一根主幹道,足部也有了豐富的血液循環。」黃有成說手術成功實施,老人的下肢保住了。

老年人不要隨意熱水泡腳 或將加重血管缺血

據黃有成介紹,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在20%-30%,患者的年齡大、高血壓高血脂這類基礎疾病和吸煙的習慣對病情也有不良影響。「建議老人要保持鍛煉,減少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不抽煙。」

此外,因為最近天氣越來越冷,冬天即將到來,黃有成還提醒老年人,不要隨意用熱水泡腳。因為對於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來說,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閉塞的血管,隨著溫度升高,組織耗氧量增加,可能加重缺血的情況。「如果老年人有腿腳疼痛的癥狀,不要以為用熱水泡泡就能緩解,最好到醫院來來檢查一下是不是血管閉塞。」

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 周家夷 攝影報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