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奶奶,您這麼大年紀了還會背詩啊?”

“是啊,我平時在家沒事幹就愛看看書、抄一些自己喜歡的詩。”

“那多好啊奶奶,跟您比我們真是慚愧啊,以後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向您學習!”

這是3月29號,又一個忙碌的早上,甘肅寶石花醫院普外科病房傳來的86歲的銀髮陸奶奶和護士長之間的對話,陸奶奶今年86歲了,今天的她面色紅潤,精氣神也很好,看着眼前這位精神煥發並出口賦詩的老奶奶,誰會想到就在半個月前她曾面臨着病重的威脅。

陸奶奶是2019年3月22日以腸梗阻收住醫院普外科的,於入院前1天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劇痛,伴噁心、嘔吐,吐後腹痛無任何緩解。入院後主管醫生張亦奇查體發現腹部有腹膜炎體徵,隨後立即安排完善檢查,行腹部CT檢查提示空腸擴張明顯,胃腸減壓引出1000ml褐色胃液。此患者以前無手術史,也未發作過腸梗阻,但本次入院病情進展很快,並有腹膜炎體徵,腹痛持續劇烈不緩解,且伴有心、腎、凝血、呼吸功能不全,有腹部探查術的指徵,但患者年齡大,手術風險極高。主管醫生張亦奇向患者家屬詳細交代病情,同時告知家屬有可能行小腸切除手術,並有造瘻的可能性,家屬理解後同意手術探查。張亦奇與科主任王新輝回報病情並討論後決定立即急診行腹腔鏡探查手術,備行小腸切除。術中明確小腸大部壞死、腹腔感染,行剖腹探查術、小腸切除術、空腸造瘻術、肝結節組織活檢術、肝囊腫切除術、腹腔沖洗、盆腔引流術,術程順利。術後爲了提供重要臟器功能支持,轉入重症醫學科進一步治療,轉入重症醫學科後主管醫生海文華全面評估病情後下病危,持續心電監護,給予重要臟器功能支持,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予以鎮靜鎮痛,補液、血管活性藥物升壓,抗感染等一系列對症治療,陸奶奶的病情得到控制。王新輝主任和張亦奇醫生更是擔心陸奶奶年齡大,一有時間就去重症醫學科瞭解患者病情,並與重症醫學科醫生相互溝通掌握患者恢復情況。

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3月26日,陸奶奶病情平穩,嘗試經口進水後無腹痛腹脹等不適,造瘻口可見腸液引出,兩科室主任和主管醫生溝通後,認爲患者目前病情平穩,可以轉回病區。於3月27日陸奶奶回到了普外科病房,生命體徵平穩,傷口無感染,造瘻口排泄正常。那麼,下一步的治療重點就是陸奶奶的營養問題了。因爲陸奶奶小腸大部分壞死,術中切除壞死部分後,只剩下70釐米空腸。這與正常人的5-7米小腸相比,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大大減退,術後營養不良、水電解釋紊亂等併發症的預防和護理,以及患者出院後營養的支持,纔是更需關注的長遠問題。陸奶奶年紀大了,血管條件不是很好,加上在院期間要進行營養和水電解質的補充,出院後可能需要隨時補充水電解質,主管醫生張亦奇與護士長畢建霞溝通並取得家屬同意後,決定爲患者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科室請來了靜療護理小組成員、胸外科護士長楊靜於3月29日爲陸奶奶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管路,目前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管路爲患者輸注氨基酸、脂肪乳等營養製劑,患者病情恢復得很快,各項指標也正常。陸奶奶也能進口喝稀飯、喫爛麪條、蔬菜等。可是喫了什麼,從造瘻口就排出什麼,基本沒有消化吸收。科室又請來了醫院營養小組組長張俊華,和張亦奇醫生一起查看患者病歷,瞭解患者蛋白、電解質等指標,掌握病情後爲患者制定嚴格的營養計劃和具體的食譜,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小腸切除後的併發症,也能讓陸奶奶出院後的營養得到基本保障。

對於一個外科醫生,小腸切除術手術本身的難度不一定高,可是術前的評估、對於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的預見、預防和處理可能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更爲重要的一部分,一種疾病,很多時候真的需要多學科合作,這些在陸奶奶的治療過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每次進病房,醫生和護士們都愛和陸奶奶聊天,聊天中總能聽到她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對工作的肯定和對所有人的感謝,她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熱愛生活的心態,雖然現在帶有造口,可一點也不影響她的心情,每次路過她的病房,總能看見她滿頭銀髮,臉上帶着祥和的笑容,還有她讀書的身影,更是另一種不一樣的畫面,那畫面讓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欣慰、滿足、感動,感動於陸奶奶生命的重新燃起,也感動於所有醫護人員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

終了

製作:王昱涵

文:歐敏潔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