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加強和改善流動性管理,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召開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流動性管理。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2013年第二季度例會上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形勢基本穩定,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會議強調,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著力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會議指出,要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同時,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紮實地做好金融風險防範。

會議還指出,要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新聞延伸 中國式「錢荒」:不是沒錢,而是放錯了地方

「錢荒」正在成為當下中國經濟中最熱門的關鍵詞。6月中旬以來,「銀行間隔夜拆解利率」這個十分專業的名詞開始不斷通過媒體進入公眾的視線。20日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間利率再次全線上漲,利率首次超過10%,達到驚人的13.44%,該數值已創下歷史新高。平常在人們眼中最不「差錢」的大型商業銀行開始加入借錢的大軍,銀行的錢不夠用了!

銀行股市都缺錢  廣義貨幣供應卻高速增加

就在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出現緊縮局面的同時,滬深股市也開始全線下跌,投資者開始紛紛減持手中資產,過去一週滬深兩市新增股票賬戶數大幅下降58.47%,降至年內低點。資本市場也開始面臨資金流出的尷尬狀況。

不過,就在金融機構的資金面不斷告急的同時,不久前央行公佈的各項金融數據卻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覺。

根據兩周前央行公佈的統計數據,儘管整體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但5月份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依舊高達15.8%,新增信貸量仍然高企,人民幣存款餘額也已經逼近百萬億元的大關,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

大量社會投資 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中國真的在經歷一場流動性緊縮的「錢荒」嗎?

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眼下的「錢荒」看似來勢兇猛,實則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

無論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出臺的高達4萬億元投資的一攬子計劃,還是2012年以來,在「穩增長」的目標下對貨幣政策寬鬆化的一系列微調。幾年來,中國經濟始終處於一種流動性充裕的狀態下。然而與此同時,宏觀數據中M2與GDP的比值卻在不斷的擴大,到今年一季度,M2與GDP的比值已近200%,這意味著貨幣投放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不斷減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量的社會融資其實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國企圈錢容易 又通過金融槓桿反覆套利

導致目前金融業短暫性「錢荒」的因素十分複雜:蘇州房價隨著美國經濟的回穩復甦,美聯儲稱量化寬鬆政策將逐漸退出,使得資金外流的速度開始加快。

除此之外,中國金融系統內部槓桿率不斷放大的因素更是不容忽視,大量資金在金融機構的操作之下通過槓桿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複獲取利潤,「影子銀行」大行其道的同時,也使風險不斷積聚。

不僅如此,由於我國沒有利率市場化使得市場中存在監管套利的機會。在我國當前的信貸和融資體系下,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在融資上具有先天優勢,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託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複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

央行不釋放更大流動性暗示貨幣政策開始轉向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經濟轉型升級。「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已經成為未來中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一項總方針。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市場大聲疾呼「錢荒」的同時,央行卻並沒有釋放更多的流動性,這一調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由簡單的數量調控逐漸轉向質量和結構的優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