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建历史最早可推至西元七世纪,在江户时代被称为「一生必参拜一次」的长野市善光寺,不但在日本的宗教史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自平安时代以来「掌控佛法等于掌控势力」的反复战乱当中,更被许许多多的野心家,视为必须拉拢或是占有的对象。这也使得被称为「善光寺平」的长野盆地,成为了你争我夺的杀戮战场。经过了近一千四百年,位于善光寺内绝不公开的神秘佛像「一光三尊阿弥陀如来像」仍然披著神秘的面纱,建筑物或许随著战乱而破败重建,但这尊像却成了唯一全程见证善光寺历史的信物,流传至今。

而被称为「日本历史中最惨烈内战」之一的「川中岛合战」,便也围绕著善光寺而开展,「龙」与「虎」之间的激烈对决,让我们回到其原点-善光寺来看看吧!

02

到达长野市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在南本愿附近的驻车场停车后,我们便前往位于善光寺表参道,自文政十年(西元1827年,德川第十一代将军家齐的年号)创业至今的「门前そば」藤木庵。在善光寺周边,或者干脆说整个长野县好了,荞麦面店简直多到不可胜数。日本各地都有具地方特色的荞麦面,但信州荞麦的名号却如此响亮!有一说是目前大家熟知的荞麦面条发源地其实就是信州,最早有荞麦面条的纪录可以推算到天正二年(西元1574年,战国时代),位于信州木曾的定胜寺,为了庆祝落成而提供荞麦面犒赏大家,但也有可能在此之前就有荞麦面条了。

03

由于信州的风土相当适合种植荞麦,从江户时代中期,信州荞麦面便在江户城的庶民当中被推展开来,直到后来,日本各地都陆续出现地元的荞麦面,原本被视为饥荒时「救急食物」的荞麦面,便堂堂站上日本饮食文化的舞台,也成为日本的代表性美食之一。一般我们在荞麦面店吃到的大多是「二八荞麦」,也就是以两成面粉、八成荞麦粉揉出的面团制成,但如果是较便宜的连锁式店铺,或是我们一般买到的荞麦面条,其实都是反过来-两成荞麦粉、八成面粉所制成的。日本政府针对比例此点其实有很明确的标准限制,所以通常在这一类老店里吃到的,大概都会是正统的二八荞麦。但也有很多店家推出限定数量的「十割荞麦」,也就是不添加其他榖粉,完全用荞麦粉制成的面条,相较于添加了面粉的荞麦面,强调的是荞麦粉本身的风味和香气,吃起来的确比较硬一些,对一些期待面条有Q度跟弹性的人来说,可能比较没有办法接受十割的口感吧。

对我来说,无论是十割或是二八,其实各有各的优点,但看在藤木庵强调十割是有限定数量的份上,还是点了十割荞麦面,除了一般的鲣鱼风味沾酱以外,再搭配夏天最对味的冷山药泥,吃起来不但爽口,而且有一阵清凉的感觉!

04

填饱了肚子,我们便继续沿著表参道逛起了善光寺周边,一路上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设计外,也有著各式各样具有特色的店铺,举凡和果子、信州名产、战国武将周边等等...应有尽有,如果不是之后还有行程,肯定会逛到天黑!

05

除此之外,前往善光寺参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虽然只是初夏,但阳光之强也让我们大汗淋漓。因此我们只站在被列为重要文化财的山门前看了一会,就没有踏进去观赏国宝等级的本堂,而是驱车前往下一个点,龙虎激突的主战场-川中岛。

06

堪称为战国时代当中代表性战役之一的「川中岛之战」,其实有很多种说法,因为长尾家(后来的上杉)和武田家在此对峙了五次,但实际上发生过战斗的仅有两次,因此有「五次说」及「二次说」。但一般通常指的是最为激烈的第四次合战。一边是想要完全统一信浓国并进窥越后国的武田信玄,一边是刚刚拜领关东管领和名门上杉家,以「正义」之名,同意逃往越后的武将村上义清(原本北信浓的统治者)所请出兵的上杉辉虎。在千曲川与犀川间的土地上(两川中间故名为川中岛)展开机关算尽的激战。两方各率领了约两万名的部队前来(其中辉虎留下五千驻守善光寺),最后战死在这里的士兵高达八千名,如果死亡的士兵数与受伤的数量相同,等于两军死伤的兵力都将近一半!而决定天下大势的关原之战,胜方东军的死伤比率只有4%!战斗的过程更是被传颂至今。武田信玄虽然最后达成了完全控制信浓国的愿望,但却在此战当中折损了包括亲弟信繁、军师山本勘助在内的众多武将及士兵,并且始终无法再往越后推进。

如今的川中岛古战场是一座景色优美的公园,当中有许多跟这场战役相关的遗迹。而著名的「三太刀七太刀」传奇,也在此地设立了铜像纪念。传说辉虎曾经单骑闯进位于川中岛八幡原的武田本阵,并以佩刀砍向信玄,以军扇相抗的信玄留下了太刀的斩痕,后来要不是从妻女山兼程赶来的武田别动队到达此地,信玄能否全身而退恐怕真有疑问!如果对川中岛合战有兴趣的朋友,只要找找大河剧「风林火山」或是更早的名作「武田信玄」,都会有相当清楚的剧情来描述此战。

至此,我终于算是完成了「龙虎汇聚」的愿望,但在此战当中扮演武田家前线基地,后来成为了保住真田家领地的重要据点「海津城」-即后来的松代城,则将为龙虎汇聚画下最完美的句点!(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