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哺乳類雜食動物的人每天喫不同的食物不需要考慮過渡以減少應激嗎?如果人喫豬飼料,那麼換飼料時要不要過渡呢?


很有意思,生產操作中我們都知道在更換不同品牌飼料,或者在更換同品牌、不同階段的飼料時,不能直接更換,要用3天左右的時間逐步過渡過來,但還真沒想過為什麼。

我問了幾個朋友,得到幾個答覆,我就總結羅列在下面:

養豬很怕對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在飼料上也要注意。豬對食物,也就是飼料,非常敏感,尤其工業生產的飼料,其口味等感官因素是非常穩定的,豬一旦熟悉一種飼料,那麼更換另一種後,它們就會懷疑,這是什麼東西?到底能不能喫?這幫刁民是不是要害朕?因此如果突然換料,那麼豬就會減少採食量,恢復採食大約需要3-5天,這對豬生長和健康不利。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那麼就要採用過渡的更換飼料,逐漸添加,用溫水煮青蛙的原理讓豬不知不覺的喫到計劃讓他喫的飼料。延伸思考一下,仔豬斷奶後的生長受阻,也有部分這種原因。

人的飲食方面的話,舉個例子,一個不能喫辣的人來到重慶喫正宗的火鍋,會發生什麼?人的飲食也是需要適應的,反正我到現在還是不喜歡喫米飯,喫米飯覺得


科普,細節不要較真。

人喫食物的目的是生存,豬喫食物的目的(或者說人為目的)是生產。

從某種層面說,人類對營養素的應用效率非常低,而豬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左右,也就是說真正吸收進去的營養素能佔百分之八十多。反觀人類,大概也就是豬的三分之二。

高產能意味著低抗性,這裡的抗性是相對產能而言,也就是說在改變條件的情況下產能會降低,如果維持高產能豬只體況會變差。在追求利益的前提下,人們會儘可能滿足豬只的高產能需要。人類麼,減肥減的不要命,還提增重幹嘛。

應激是普遍的,為了高產能需要,人們在飼餵豬只的時候在各個階段一般只使用一種日糧,一個是減少應激,一個是讓豬只消化系統更適應此日糧。如果直接更換日糧,就像一個人從小隻會用刀叉喫飯,突然讓他用筷子,並不會影響他的健康,但是喫飯效率肯定是要下降的,然後就直接影響效益。但是人追求飲食質感,同時人對營養水平要求並不高,應激帶來的損失可以完全不考慮。

人可以直接食用豬飼料,可能會拉肚子(畢竟一些飼料成分不適合人那脆弱的小身板),喫多了一樣會胖,因為營養過剩。豬飼料好不好喫呢,我喫過大醬味的,喫過香草味的,草莓味的。別的地方不知道,東北的豬喜歡大醬味的。。。。。保育料堪比奶粉,大把大把喫都行,就是能量太高太容易胖。

飼料裡面會有雜七雜八的東西,聽上去比較恐怖,比如誘食劑,其實就是食用香精或者阿巴斯甜這些你天天喫的,比如防腐劑,常用的山梨酸,把ph值調低,細菌不容易滋生,其實恐怖大多來源於未知,添加劑並沒有那麼可怕。至於激素麼,激素比豬場都貴,什麼敗家子瞎了心給豬喂激素。


也不是所有的換飼料都需要過度,需要飼料過度一方面是飼料層面的營養成分,飼料狀態,加工方式,生料和熟料的不同造成的不適應;另一方面是豬自身的原因,腸道菌羣的類型,腸道發育狀況,消化酶的活性等等造成的消化不良問題。如果換料伴隨著其他的變化,例如仔豬斷奶,那換料過度的原因就更為複雜,可參考仔豬斷奶綜合症。

這種操作方法已經是行業內大家的共同認知,但有趣的是,它和動物心理有著很大的關聯。簡單的說,因為豬對食物的形態,味道,氣味,也有其固定認知,更換飼料會讓他們產生疑惑,影響採食。這個世界上真的不是隻有人類具有智商這玩意兒。

以上都是胡說,開玩笑的。
有可能會應激反應,損失的都是人民幣啊


養豬很怕對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在飼料上也要注意。豬對食物,也就是飼料,非常敏感,尤其工業生產的飼料,其口味等感官因素是非常穩定的,豬一旦熟悉一種飼料,那麼更換另一種後,它們就會懷疑,這是什麼東西?到底能不能喫?這幫刁民是不是要害朕?因此如果突然換料,那麼豬就會減少採食量,恢復採食大約需要3-5天,這對豬生長和健康不利。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那麼就要採用過渡的更換飼料,逐漸添加,用溫水煮青蛙的原理讓豬不知不覺的喫到計劃讓他喫的飼料。延伸思考一下,仔豬斷奶後的生長受阻,也有部分這種原因。人的飲食方面的話,舉個例子,一個不能喫辣的人來到重慶喫正宗的火鍋,會發生什麼?人的飲食也是需要適應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