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估值超2億的互聯網短視頻內容品牌 “Figure” 創始人、非虛構電影《生活萬歲》製片人、聯合發行人。曾任《人物》雜誌主編及出版人、《Vista 看天下》副主編、南方週末資深記者。

這是張悅@一刻talks的圓桌分享。他從傳統紙媒的內容創作者轉型到短視頻。開始做視頻後,他把所有的錢都投在了做內容,從一開始一個一個積累粉絲,在短短兩年內就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他的故事也印證着一個道理:不論是文字還是視頻領域,行業需要的永遠是好的內容。

文章共1275字,閱讀需要5分鐘

我叫公牛闖進瓷器店,我是闖進瓷器店的一頭公牛。

我不是專員出身也並不知道短視頻裏頭的章法或者規則,就像何老師剛纔講的,我之前是一直做傳統的紙媒。因爲紙媒整個的一個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崩塌了,所以突然有一天影像或者說短視頻給我打開了一扇窗。

就我在人物雜誌做主編的時候就創立了中國紙媒界第一支成建制成規模生產互聯網視頻產品的這麼一個團隊,當時還沒有短視頻這麼一個詞,就我比一條二更其實要早一年半到兩年做這個事情。

而且其實我在工作中的時候我就跟開眼就是當時也是剛剛興起的特別好的這樣的平臺,包括騰訊,包括愛優土這些有了一個很好的合作。就這些平臺給到我這樣的一個機會,就是內容創作者也可以藉助一個新的載體去做內容,而且過去十幾年做的一件事情叫做非虛構寫作,現在就是等於說把用文字去做非虛構作品,轉到用影像去做非虛構的創作。

對我來講其實很簡單我的DNA,我的基因我團隊的基因可能是從"非虛構"這三個字開始做起來的。這三個字跟影像最好能夠結合的一個點其實是紀錄片。

當時活動之前給企鵝號錄製短視頻的時候他們就問我爲什麼是短視頻,短視頻是不是不一樣?其實對我來講因爲坦率地來說現在也沒有更多的選擇,因爲我能夠拿到的機會,資源,或者說白了錢只能註定了我在道路起始就是做短視頻這麼一件事情。

因爲整個視頻都是很燒錢的,我們可能篳路藍縷從零開始,從一個可能很低的起點開始,慢慢地一點一點做,然後爭取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大家更大的認可。

然後我覺得這個窗口期確實是對我們這批人還相對比較友好,雖然錯過了,按我自己的話來說比如說我們錯過了微信或者新媒體的最大的一個紅利期。因爲我做公衆號的時候我做Figure這樣的一個短視頻媒體平臺的時候,這些已經不再像一條二更那樣它可以很迅速地在前期積累一個千萬極的一個粉絲池。

也許在座的我知道有很多短視頻達人或者KOL同事你們可能享受到那一個紅利期的好處,對我來說就一個一個粉絲從一開始做,而且因爲拿到的錢特別少,然後我把所有的錢都投在了做內容上。

而且我們的起始等於說是,因爲是視頻媒體的屬性並不是一個影視劇的公司。言下之意就是說因爲我也有很多,包括在座的肯定有很多做影視製作的朋友,你們是每一個項目都是盈利的,有品牌或者有甲方給你投,你能掙錢纔會接這個項目。

我們的前一百期視頻都是我自己投資,我只是作爲一個媒體人的出身的一個視頻機構的創始人,我看我的選題,我覺得值得做的人物,然後我自己投錢去拍。

我當時手上的錢是特別少的,我當然也感謝我的投資人了,在我只有一個人,我們公司還沒有註冊成立的時候,兩千萬美元已經打到我境外的個人賬戶了,完全就是靠差不多一千萬人民幣去開始創業的。

那麼這個走到今天,除了短視頻,我知道今天的主題是短視頻,也是我們的基本盤,我們做了將近200只,在互聯網傳播還不錯的,讓Figure在短短兩年內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的短視頻作品。

其實我們還做了很多,我們內部叫長視頻,但是可能算中等長度的,15分鐘到70分鐘的,在Figure的我們的一個內容體系裏面我們把它叫做長視頻,它其實都是跟愛優土再加上西瓜視頻四大合作的這樣的一個片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