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羣,即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

如何形成“中國特色”?如何衝擊“世界水平”?“雙高計劃”這趟職教發展的快車將駛向何處?如何搭乘?圍繞職業院校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定位 引領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設計

根據教育部日前發佈的權威解讀,“雙高計劃”的項目定位是“舞龍頭”。高等職業教育作爲我國首創的教育類型,伴隨改革開放後經濟轉型升級,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把一批又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輸送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加速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據統計,全國共有高職院校1418所,高職在校生達到1134萬人,5.8萬個專業點覆蓋了國民經濟的主要領域。在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一線新增的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教育現代化的目標相比、與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與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使命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不足。今年年初,國務院頒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職業教育作出“到了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的時候”的判斷。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羣”。教育部在對“雙高計劃”的解讀中指出,“‘雙高計劃’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和職業教育‘下好一盤大棋’的重要支柱之一,致力於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龍頭’舞起來,引領帶動職業教育培養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爲支撐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

“‘雙高計劃’不僅是建設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更是立足職業教育整體發展的引領性制度設計。”在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潘海生看來,“雙高計劃”對於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戰略意義,其引領作用體現在五個方面,包括引領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理念變革,引領職業院校辦學理念的變革,引領職業院校現代治理能力提升,引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引領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

思路 持續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供給

“縱觀我國高職發展歷程,實施重大項目是我國推動改革發展的一大抓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秋明回顧了這一發展過程。

在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規模擴張後,2006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啓動“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支持100所高水平示範校建設。示範校建設把工學結合作爲產教融合的重要元素,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形成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設100所國家示範校的基礎上,新增100所左右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骨幹校建設創新了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

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設200所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平領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的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優質校建設抓的是通過產教融合帶動院校整體質量提升。

“至此,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初步成形,高職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範等五個部分構成的國家教學標準體系,邁向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具備了向‘世界一流’職業教育邁進的能力。”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崔巖說,“從示範(骨幹)校建設,到優質校建設,再到‘雙高計劃’,以持續的政策供給,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所長崔發周認爲:“‘雙高計劃’在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上都具有新時代的特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背景下的新一輪高職教育改革,需要解決新時代高職教育發展的新矛盾、新問題,明顯不同於以往示範校、骨幹校、優質校的建設思路。”

要求 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

那麼,“雙高計劃”對學校和專業的建設要求是什麼樣的呢?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在今年2月介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新聞發佈會上,曾將“雙高計劃”建設要求概括爲“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

別看這三句話通俗易懂,要求卻不低,而這樣的要求,是以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從沒有提出過的。

王繼平解釋說,“一是當地離不開,是說學校爲當地服務做得好,所在的地方離不開。二是業內都認同,我們舉辦的專業和學校,業內要認爲是頂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國際可交流,不僅是在國內,還要走向國際,在國際上可以交流。這也是我們作爲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在學校方面的體現。這是我們改革的標杆,發展的支撐”。

此次教育部發布的解讀中,進一步指出,要“建成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紅利,服務區域發展”,“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讓行業和企業都認可,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與國際社會共享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標準和資源,向世界中心走去,與大家共舞”。

在改革任務方面,《意見》提出“1個加強”“4個打造”和“5個提升”,即加強黨的建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羣、高水平雙師隊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務發展水平、學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是工作目標。

按照教育部要求,列入計劃的學校要聚焦學校和專業羣建設,以人才培養爲中心,按照“1個加強”“4個打造”和“5個提升”要求,科學制定建設方案,健全責任機制,持續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率先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模式,真正發揮帶動區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龍頭作用。

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董剛認爲:“‘雙高計劃’不僅僅限於入選的學校和專業羣,應是高職戰線共同的目標方向,每所學校都應在高水平目標引領下,找準自身發展定位,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辦出特色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

機制 總量控制、動態管理、有進有出

“讓學校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對於學校普遍關注的項目遴選方式,教育部在解讀中明確了這一原則。遴選過程分爲學校申報、省級推薦、遴選確定三個環節。項目遴選堅持質量爲先、改革導向,公開條件和程序,以地方先期建設爲基礎,以學校和專業的客觀發展水平爲主。

按照《意見》,“雙高計劃”項目布點50所左右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羣建設單位。每五年一個支持週期,2019年啓動第一輪建設。

據悉,項目將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年度評價、期滿考覈,有進有出、優勝劣汰。每個建設週期結束調整一次,持續保持項目張力。年度評價項目建設績效,依據週期績效評價結果,調整項目建設單位”。

接下來,教育部還將制定兩個“辦法”。其中,“遴選管理辦法”立足於“選”,明確遴選條件和程序,公開申請、公平競爭、公正認定;“績效評價辦法”立足於“管”,突出過程管理、動態調整,保證建設質量。

據瞭解,“雙高計劃”按照迴避原則,成立項目建設諮詢專家委員會,爲重大政策、總體方案、審覈立項、監督評價等提供諮詢和支撐。建立信息採集與績效管理系統,全面強化績效管理;建立信息公開公示網絡平臺,接受社會監督。地方和學校通過績效自評加強項目自我管理;發揮第三方評價作用,定期跟蹤項目建設成效。

在經費支持方面,“雙高計劃”將採取“地方爲主、中央獎補、多渠道供給”的方式:

——地方在完善高職生均撥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撥款水平的基礎上,對“雙高計劃”學校給予重點支持。

——中央財政通過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對“雙高計劃”給予獎補支持,發揮引導作用。

——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積極參與項目建設。

——項目學校以服務求發展,積極籌集社會資源,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按照“雙高計劃”建設規劃,到2022年,列入計劃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羣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使職業教育成爲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

“到2035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羣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6日第4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