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師·好》催淚啓示:師之嚴,乃人生之大幸

原創作者|熹崐

漫漫人生,從求學到工作,這一路走來,每個人都會遇到引領自己人生道路的老師。

有的手持戒尺,有的循循善誘,還有的以身作則。兵荒馬亂的青春歲月,因爲老師的存在,讓我們的人生變成一場意義無窮的修行。

我們收穫學業,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回望這一路的風景,不禁感謝,感謝那些年遇到的嚴師,能夠遇到他們,是我們此生的榮幸。

01 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四年前,師妹去葡萄牙做交換生,7個月,她與我們幾乎處於失聯狀態。

在她課程快結束的時候,通過微博,才得知:原來師妹飽受學業折磨。

師妹在里斯本大學的導師是一位英國女士,體型肥胖,講課從來都是站着,奔放的穿衣風格,很容易讓人產生懈怠感。

但第一節課上完,卻發現事實完全相反:

對於課堂發表的學術觀點,她總是苛刻地批判;

上交的小論文,經常是一個答覆:rewrite;

因爲是全英文教學,有時難免在作業中發生一些語法錯誤,老師會用特別的顏色、超大號的字提醒師妹:非英語課堂,請小心你的語用錯誤,好嗎?

還有,如果在課堂上拖後腿,老師會點名道姓,大聲發問:so what?

但是,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師妹卻深深感慨,短短七個月,她學到的太多太多,從交際禮儀到學術思維再到吃苦精神的培養……

那位英國老師雷厲風行直截了當的教育模式,節省了學生的許多時間,也有效督促了想偷懶的他們。

《論語》中講:“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意思是,君子有三種變化,看起來莊重,接觸後覺得溫和,但一聽他說話又一點也不隨便。

雖然離開葡萄牙幾年,但每次說起她的那位英國老師,師妹還是一副感激崇拜的神態。

教育的本質不是高分,不是考試,而是“正其心”,讓孩子們健康發展。

正所謂“懲者,以正其心也。”

因此,教師合理行使懲戒、教育權有助於學生成才。

02 那些表面與你作對的人,往往是貴人

電影《老師·好》中的“奇葩”老師苗宛秋,因爲出奇的嚴格,被班上的調皮搗蛋鬼們起綽號“苗霸天”。

開學第一堂課,苗霸天要求海燕同學拉直頭髮,沒收關婷婷的口紅,巧妙套路出文明建設抽菸的事實,還揭穿王海看小說的隱情。

當然,對於帶斧頭上課的“壞小子”洛小乙,苗霸天更是用其獨特的方式給了洛小乙一個狠狠的下馬威。

但是,如此“不盡人意”的苗霸天,卻跑到警局撈耗子,動員同學們爲生病的耗子捐款,他自己先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對洛小乙不放棄,膽小的教書匠跑到“社會人”的場所,抓耗子回課堂;開辦免費補課班……

苗老師嚴厲的外表下,是一顆仁慈的心。遇到如此老師,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有一點,確定無疑:苗老師就是學生人生的擺渡人,關鍵時候,他總能拉學生一把。讓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苗老師,引導學生在鬥智鬥勇中得以成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苗老師的信仰,他手持戒尺,眼中帶光。當年的學生有多恨他,後來的他們就有多愛他。

細細品味苗老師的教育點滴,他給了孩子們最實誠的關心,每個細節都能觸碰到觀衆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那個時時刻刻與學生作對的人,其實愛學生最深,他纔是學生真正的貴人。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科特認爲:那些反對你的人,不是敵人,有可能他們纔是真正最大限度能夠幫助你的人。

人在特定的階段,就需要劈頭蓋臉的責罵。越是不留情面,靈魂就能越早清醒。那些逃避的、久久不願直面的事情,必須去面對,然後做出選擇。

在莽撞青春的猛浪中,打醒我們的那個巴掌,其實十分可貴。即便是一顆不起眼的蚌殼,也能被教化成一粒晶瑩剔透的珍珠。

或許,這就是“貴人”的魔法所在。

03 師之嚴,乃人生之大幸

昨天,網上有一條“高中老師在婚禮現場把當年沒收的情書還給新人”的視頻。

有網友評論說:老師就是跟學生沒有血緣關係,卻同樣希望孩子有出息的那個人。

視頻中,老師稱本想高中畢業時返還,但錯過了。隨後保存多年,終於在兩人結婚時“物歸原主”。

回想我們的讀書時代:

老師暴怒是爲了學生,溫柔也是爲了學生;

暫時冷漠是爲了學生,熱心腸也是爲了學生;

促膝長談是爲了學生,大方放手還是爲了學生;

一千個學生,有一千種問題,老師就要拿出一千種解決方法。不論他們是如何的嚴苛和不講人情,都飽含着對學生笨拙樸實的關愛。

這讓我想起,我讀碩士期間,曾經爲一篇學術論文,被導師多次審閱,然後再反覆琢磨,反覆修改。

我曾不止一次不懂事地與室友吐槽:受夠了,也崩潰了。

但是,當我捧着“熱氣騰騰”的獎盃時,內心滿是對導師的感激。她卻告訴我:不要驕傲,學術之路纔剛剛開始。

年少時憎老師嚴,長大方知恩師情。

教育就是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而在被喚醒的過程中,難免遭受指責與敲打。有時候老師對學生的感情真的難以用語言確切表達,但是有嚴師參與我們成長的那一陣子,值得我們懷念一輩子。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全集》中說:

從反對你、批評你的人那兒,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敵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嚴師,能夠遇見他們,是我們此生莫大的榮幸!

04 先生之道,值得崇敬

明代詩人宋濂在寫給後生的文章中說: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通俗來說,這段話的意思是:

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一屋子,他從不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着,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着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話;等待他高興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終於能夠有所收穫。

當老師的威嚴與學生的恭敬碰撞,一段美妙的師生奇遇從此開啓。

無論哪個年代,先生之道,都值得崇敬!

願每一位學生都能心懷敬畏,親其師而信其道,在不知愁滋味的年少時光,遇見能夠引領人生方向的“苗老師”。

走出影院,我依稀看到自己的青蔥歲月,爲賦新詞強說愁;也看到手持教鞭的嚴師,追着趕着生怕我們漏解一道習題。

我們不是在最美好的時光遇見嚴師,而是在遇見嚴師後,才鑄就出最美好的時光。

如今,那些認認真真熱愛和“痛恨”嚴師的日子已註定一去不復返。感謝嚴師,感恩遇見!

作者簡介:熹崐,文學碩士,自由撰稿人。心有一片海,夢想仗筆走天涯。

(本文爲熹崐原創投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