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理性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孫代堯

作爲一名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師,參加座談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受鼓舞,倍感責任重大。我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學習體會。

高校思政課要“以學理講政治”。講好思政課,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前提,學理性是關鍵。思政課承擔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要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爲學生健康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魅力在於它的學理性和系統性,要講好講通馬克思主義,既要求教師“政治要強”,又要求教師“本領要硬”,兼具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

講好思政課,要有針對性,要正面迴應學生們對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關注。而思政課的針對性離不開學理性,沒有學理性,針對性就無從談起。思政課上,學生會提出一些有疑惑的問題,教師不能迴避問題、繞着問題走,否則就會出現教師自說自話、無的放矢,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傷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思政課的親和力寓於學理性和針對性中。親和力並不意味着以偏離思政課內容的教學形式來迎和、取悅學生,使思政課娛樂化、媚俗化,而是要求教師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話語講清楚理論和道理,和學生形成情感交流與互動。

北京大學在探索如何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增強思政課實效性的過程中,除了創新教學形式外,形成了“課比天大”“理論爲本”“內容爲王”“問題導向”的理念。2014年,北大馬院率先提出“馬院姓馬,在馬言馬”辦院原則。在課堂教學上,採用以經典帶原理的方式,教師領讀經典與學生研讀經典相結合,切實增強學生獲得感。提出“埋首經典,關注現實”要求,專練馬克思主義“內功”,並採用以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爲中期考覈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不可替代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吳潛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深刻闡述了學校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今後的思政課“只能加強不能消弱,而且必須提高水平”。這些重要論述爲新時代加強思政課建設、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提供了綱領性指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是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證明瞭的正確論斷。學校思政課是一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承擔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爲黨的千秋偉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志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就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思政課,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是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對思政課的強烈呼喚。新時代新使命呼喚廣大在校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樑”;呼喚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學校思政課的地位提升到了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並對辦好思政課作出了精心部署和安排。

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是思政課建設創新發展的急迫需求。近年來,學校思政課建設成效顯著,但還存在着學科建設基礎比較薄弱,教學內容不夠鮮活,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有待加強,專職教師隊伍缺口較大,思政課建設體制機制有待完善,支持思政課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敢於直面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學校思政課建設在加強中改進、在實踐中創新,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

爭做全國思政課建設的排頭兵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易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第一次專門針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召開的座談會。作爲一名長期奮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參加完這次會議後,我始終在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發揚好優良傳統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結合思政課發展史,講述了許多生動的事例。可以說,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匯聚各方優勢資源,通過思政課載體,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大貢獻,講清楚這一思想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真正把深刻的道理講透徹、把真理的味道講出來、把時代的自信講出來,不斷塑造新思想的傳播廣場、不斷加強新時代的同心磁場、不斷堅定新青年的鮮明立場。

二是發展好鮮明特色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着重提到,實踐中存在着一種將思政課教學和科研對立起來的傾向。應當認識到,教學與科研是辯證統一的,不可偏廢。要注重把握好學理性是支撐、政治性是根本、知識性是載體、價值性是目的等重要關係。在此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建設始終堅持教學與研究相輔相成、溫度與深度有機融合的鮮明特色,既鼓勵圍繞教學中的理論難點重點問題進行學術攻關,又支持圍繞如何講出“信仰的味道”組織“教法攻堅”,積極探索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教學模式,即系統講授、專題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和“研究型+互動型”教學“兩翼”。

三是發揮好輻射作用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先後入選首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並獲評“A+”。我們還選派8名教師赴兄弟高校掛職擔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支持兄弟高校馬院和思政課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幫扶效果。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學校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不斷優化完善思政課資訊、文獻支撐、教學資源共享、數字化教學、質量評估以及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六大平臺”,真正打造優質內容共享的能量樞紐、前沿技術融合的衆創空間,以及深受廣大思政課教師喜愛的精神家園。

用“問題鏈”打造“不掉線”的思政課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馮秀軍

我從事思政課教學26年,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幾點體會。

思政課怎麼看——如何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戰略高度,明確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在教學實踐中深切感受到,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是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教好思政課的根本前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對思政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仍需要進一步澄清和深化,一些對思政課的誤解和偏見仍不同存在。解決這一問題,要思想“疏通”,特別是要把“思政課該怎麼看”的道理講明白、講透徹,有針對性地打通理解認同思政課的“最後一公里”。

思政課怎麼教——思政課如何守正創新?

“守正”是思政課建設的根本,“創新”則是思政課教學的靈魂,“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思政課教學必須堅守立德樹人的使命之正,爲學生一生髮展奠定科學思想基礎和精神底色;堅守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的立場之正,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堅定的政治信仰;堅守人格之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創新,就是要求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八個統一”,不斷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新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全新形勢和任務都要求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好團隊怎麼建——如何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

把打造優秀教學團隊作爲思政課建設的着力點和突破口,幫助青年教師在團隊中健康成長。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依託重大教學項目打造優秀教學團隊。建立常態教研機制,開展“青椒工作坊”、教學沙龍、微格教學等活動,在集體教學研討中有效提升能力和水平。實施新老教師結對制,積極發揮教學名師、教學能手等優秀教師示範引領作用,在傳幫帶過程中打造優秀教學羣體。通過社會實踐、師生軍訓、海外研修等途徑,幫助教師拓展國際視野,深化國情認知,厚植家國情懷。

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洪波

作爲一線思政課教師,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分享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思想政治理論課定位的政治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問題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問題。思政課的定位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肩負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責任和使命,是整個大中小學課程體系的靈魂。作爲高校一線思政課教師,迫切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創設大學思政課教師、大學思政課教材編寫者與中學思政課教師建立互動交流常態機制,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才能更快變爲現實。

思想政治理論課辦好的關鍵主體。思政課作用不可代替,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直接面對面接觸,教師的政治信仰、家國情懷、思想深度、思維方法、人格魅力對學生影響極大,是引領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導師。必須協同努力,創設包括夯實專業基礎、擴展知識領域、開展國內外社會實踐、拓寬課堂空間、單列職稱晉升和評獎評優等條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增加教師理論和實踐滋養,爲教師個人成長拓展空間,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的深度要求。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更多地侷限於自身內部,呈現爲課程改革的“孤島化”現象,對教育對象這一需求側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研究不夠,制約了思政課教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都師範大學成立了掛靠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中心”,包括大中小思政課課程體系研究工作室和“課程思政”研究工作室,力圖構建“大思政”格局,既要辦好思政課,又要推進“課程思政”。一是思政課教師與所授課學院提前“結對子”,以學生爲中心,深度理解所在學院專業和學生的特點,參與所授課學院班團活動、黨課和黨日等活動,備學生、備專業。二是思政課教師與所授課學院專業課教師“結對子”,提升專業課程思想性和價值性,提升思政課程理論性、學術性和專業性。

探索“同學同研同行同講”育人模式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孫壽濤

南開大學秉持“開門開放”理念和“公能日新”校訓,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強化師生互動,全方位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門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和平臺建設。學校牽頭,聯合天津10所高校成立“天津市高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聯盟”。立足天津市“名師工作室”“領航計劃”等平臺,鼓勵教師投入到思政課程建設中去。推動形成“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組成的助教體系,全面實施“中班授課、小班討論”“講一練二考三”教學改革,強化思政課程教學過程管理。

公能日新,優化教學內容,探索“四同”育人模式。學校在開好思政課必修課的同時,從2018—2019學年開始,整合各學院優秀教師組建團隊進行專題授課,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持續多年面向全校開設“資本論概論”“毛澤東的領導方法”“文化自信與黨的文化資源概論”“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思政類選修課。專門開設“中國發展”系列課程,黨委書記、校長等校領導和一批院士、“長江學者”帶頭走上講臺,全面系統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校初步形成以思政課爲核心,思政類選修課爲中層,課程思政爲外圍層的思政課程教學體系。

探索“同學同研同行同講”師生“四同”育人模式和機制,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協同作用。以問題爲導向,設立師生同研課題,使師生在“同學同研”中達到理論認識上的同頻共振,切實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依託討論課和各種研討會、讀書會等師生思想交流平臺,健全“同學同研”機制。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南開愛國主義傳統的充分肯定爲動力,以“同行”爲載體組織現場教學,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以“同講”爲內容,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各環節,把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工廠社區。2018年,在“師生同行”中錄製的南開微課被人民網評爲首屆“新時代網紅思政課”,南開學生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一等獎。

強化思政課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

河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馬福運

近年來,河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培養人才爲中心,以學科建設爲龍頭,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爲重中之重,思政課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立足崗位、精耕細作、鑄魂育人,更加理直氣壯辦好上好思政課,持續強化思政課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

一是堅決做好學生“拔節孕穗期”的引導者。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進一步堅定辦好思政課的信心和決心。繼續堅持每年組織全院教師到教育部全國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基地研修培訓,強化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責任擔當;進一步深化校黨委領導、紀委領導、學院領導聽課制度;在聘任“改革先鋒人物”吳金印等新鄉先進羣體代表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的基礎上,推動校領導、著名科學家、其他學院院長等帶頭講思政課。

二是堅決做好“六個要”的弘揚者。努力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堅決做到堅持每年組織一屆馬克思主義論壇,邀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登壇講座;學院全額資助,每年出版一套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叢;輪流組織院內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學生講思政課比賽;出資30多萬元,設立院級思政課教改項目,編寫實踐教學輔助教程;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對本科生的課業、生活和發展進行“一對一”指導。

三是堅決做好“八個統一”的踐行者。在今後的思政課教學中,自覺提升政治站位,勇於進行改革創新,堅持“八個統一”。堅持每學期組織學生代表到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力度;繼續組織研究生和本科生開展紅旗渠精神、新鄉先進羣體精神口述史整理和研究;組織青年教師和學生開展中原紅色文化譜系調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學術能力;深化集體備課、專題教學,逐步推行智慧課堂,逐步提升學院公衆微信號的影響力。

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嶽喜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爲我們上好思政課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作爲高職院校的一名思政課教師,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抓住關鍵,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山東商業職院黨委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師配備、職稱待遇、學習培訓、實踐研修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黨建促業務,實現雙建雙贏。今後,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素養要求,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思想境界和理論水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築牢陣地,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要求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我們圍繞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設計;通過問題導向抓住重點,切中難點;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教學互動;通過適合高職大學生特點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助教制度等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協同創新,深入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和系列主題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統一”。這不僅是對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學部門的要求,也是對全校提出的要求,實現協同創新,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學校2008年提出“大思政”工作理念,打破條塊分割,實現資源共享,構建了課程、文化、心理、實踐、網絡五大教育體系。強化勞動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構建“12345”以勞動服務爲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即一箇中心、兩支隊伍、三種形式、四個環節、五項提升。

作爲高職院校教師,今後要不斷增強思政課思想性和理論性,不斷提升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把思政課上成“第一課”,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6日第8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