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以前是「大冰哥哥」,現在都叫他「冰叔」,時光荏苒,大冰和我們,都已老去。

從小就喜歡看大冰的節目,《陽關快車道》是家庭每周必備娛樂之一。這些年大冰出過的每一本書我都讀過,《他們最幸福》、《好嗎好的》、《阿彌陀佛么么噠》等等。

對大冰的印象最早只是一個主持人,直到他的第一本書《他們最幸福》出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還能如此多元、精彩。

大冰厲不厲害,我不敢說。但大冰的生活,我很嚮往。在每一個平行的世界裡,都撒開歡兒的過著肆意、幸福的生活。這而其中付出的辛苦自然多的多,但收穫的開心與快樂也是成倍的增長。如果要我評論大冰,我覺得有兩點值得學習

第一,敢於改變自己,跳出現狀,體驗更多的人生軌跡我們大多數人,或者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能過「一種生活」,而且都一樣。上學-畢業-上班-結婚-生娃-上班-變老-帶孫子-老去,這是99%的人的一輩子,是你的,也是我的。

但大冰卻不是,雖然,他也會走這條路,他早晚一定會結婚、生娃、帶孫子、老去。但他在這條人生道路之外,又走出了另外幾條路。

旅行-結識新朋友;音樂-演出;寫作-出書。每個領域,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每個領域,都和以前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每個領域所帶來的「幸福感」也是原有生活所不能給的。

所以,與其說我羨慕大冰的多元世界,不如說我羨慕他「敢於改變自己、敢於體現不一樣」的生活態度,我做不到。

第二,對多元生活的執著與努力如果只是偶爾體驗一把,就跟我們普通上班族,放年假了就出去「浪一浪」,發個朋友圈、來個旅行照,一周後,打回原形,繼續苦逼的上班生活。這充其量只是調味劑而已,它不是你的生活「主線」。

而在大冰的世界裡,旅行、音樂、寫作等等,確實他的生活主線。同時,他還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主線與輔線之間即不重疊,但又相互關聯。更難能可貴的是,大冰,堅持了下去。是的,他堅持了下去。

他沒有浪一浪就完事了,而是浪了十幾年,從國內「浪」到了國外,從西藏「浪」到了雲南,從旅行「浪」到了音樂,又繼續「浪」到了出書。浪了一路、浪了一生。

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浪人」,但我卻認為,他像狼一樣洒脫。


我是千城,謝謝你讀到最後,覺得有用就點贊、留個言吧!

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讀書,打開新的世界。


每個90年代出生的山東孩子,記憶里應該都有個叫大冰的人吧?

還記得每周守在電視機前,看大冰、劉敏主持這檔被稱為綜藝先驅的《陽光快車道》,尤其是奇人絕技榜中榜,簡直就是高手雲集的地方啊。

我在11歲那年,同學給我起的外號都是「陽光苗苗」,街頭巷尾,男女老幼都知道這個節目,可見這檔節目的影響力。

當時就覺得大冰口才了得,每次都能想出這麼多好玩的詞語,後來節目里還有一些角色扮演的東西,也是他來演的。

他註定不是一個守著一份工作終老的人,離開了山東衛視,告別了首席主持人。這個廣為傳頌的鄉土電視台,於是連一個拿得出手的節目都沒有了。

再後來,聽說他開酒吧,有酒有肉有姑娘。還唱歌出專輯,還以自己的經歷寫了幾本有爭議,但依然暢銷的書。

有一次看他的演講視頻,他給自己的角色簡直太多了,主持人、作家、歌手、酒吧老闆、業餘皮匠……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有人稱他為裝逼犯,有人成了他的擁躉。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活成了大多數人羨慕的樣子……

我是蔥白,歡迎關注。


首先來說,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格來評判別人的人生。最多也就是根據自己的人生觀去探討別人的人生觀…

我是看陽光快車道長大的山東小孩,當時對大冰的主持人身份記憶頗深,特別喜歡看他出現在電視機上。

後來長大了,特別喜歡西藏,也曾經騎自行車走過川藏線。一直對藏地特別感興趣,後來偶然逛書店,看到了大冰的新書<他們最幸福> 一時興起就買來看了。從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我喜歡的大冰還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身份,有那麼多的平行世界和朋友。後面就一本接一本 直到最後的<好嗎好的> 最後一篇寫的陽光快車道的劉敏姐姐 使我感觸頗深 淚水抑制不住…

大冰是第一批拉漂,那時候藏地還不是多麼為人所知的地方。我只想說 他所作所為不是跟風 而是自己的喜好,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沒有危害到社會。我也喜歡 嚮往這樣的生活和經歷。

他的每一本書的每篇文章幾乎都在勸告讀者,不要看別人去做了就去效仿 並沒有誤導讀者 我覺得無論大冰是否牛X 至少是很多人喜歡 嚮往的人 僅此而已。

期待他的下一本書,期待能有機會與他相識 坐在一起 喝點拉啤 吹吹牛~


讀他的書,是前年我特別迷茫,抱怨生活對我的不公,我認識的一個姐姐讓我沒事讀讀他的好嗎好的。

我剛開始出於好奇讀的,在噹噹買的電子版。讀書的時候也掉眼淚!心裡也慢慢的好起來,但是也是稀里糊塗!讀了好嗎好的,又讀了他其他的幾本書,讀完想總結一下,他在這些書告訴我什麼道理,我沒有悟出來!

等著他今年我不的瀋陽簽售會,我去了,說實話那天去是臨時決定的,抱著好奇的心態去的,想親眼看看他是什麼樣的人,曾經也百度了,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到了現場,買了一本我不。等著簽名,他出來的時候,挺有氣場的,聲音很好聽,挺有內涵的。但是他的脾氣也挺大的,不喜歡的東西就是不喜歡,那天簽售會現場比較吵,他自己不是很喜歡。直接取消沒用的環節,直接進入簽售階段。

簽售的時候,手都包紮起來了,還很用力的跟每個人握手,他眼睛很透徹。說到這,不得不說說我的小囧事了。哎!那天,輪到我握手簽名,我突然緊張了,上去之前,在我前面的小妹妹說姐姐幫我照幾張我跟他握手的照片,我就忙著這個事,等輪到我簽書的時候,緊張不知道握左手還是握右手。實話,不是我不好好握,是緊張的斷片了,最後握了握他的左手,但是喊了一聲叔,我跟他對視了幾秒鐘。他的眼睛好透徹,一看就是活的很明白。說實話這次簽售會對我影響還是蠻大的,他告訴我想知道的那個道理,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回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悟明白。

有些人喜歡他,有些人不喜歡他。其實,他就是一個作者,他也不是明星,他自己也這麼說。

但是他的書真正告訴我們的意思,還得自己消化,不是什麼狗屁的旅遊,也不是狗屁的什麼榮華富貴,每個故事都會告訴我們讀者一些內容。

他經歷的太多了,看了很多人,看他的書能開闊一下眼界。原來,這個社會還有這樣的人活著,幸福也不是世俗的那樣認為的幸福。錢,名,利。即使有了這些,也許這個人也不是幸福的。

他書里每個主人公的故事,都不是追求這三樣,他們都沒有錢,也沒有機會,也沒有平台,都是普通人,靠著自己的努力,才有了每個人所謂的成功與成長

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不是出生在富二代官二代家庭里,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有未來。不是抱怨生活的不公,社會的不公。凡事靠自己的努力。

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把生活活的透徹了。

也寫了幾本很好的書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這社會有些普通人的生活

各花入各眼,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這也許也是一種平衡吧!

我突然覺得平衡才是真的牛逼!


他有故事,他也有酒。

身為主持人,《陽光快車道》成為了無數人的念念不忘;

身為酒吧掌柜,《大冰的小屋》成了流浪歌手最溫暖的懷抱;

身為資深拉漂,他的腳步遍布拉薩每個角落,收集天涯海角的故事;

身為民謠歌手,他趕著音樂放牧,;

身為野生作家,他的讀者成為一個家族,送出最不可思議的售後服務;

身為禪宗臨濟的俗家弟子,他一心向善,盡微薄之力讓所有無家可歸的人感受到溫暖;

身為油畫畫家,他用一支筆描繪人世百態。

他有他的信仰: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他有他的理想: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

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在多個世界裡不停轉換,這樣的人不僅僅是厲害,還需要的是勇氣和氣概,才能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正如所言,大冰真的是一種傳奇。


在我真正開始了解大冰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朋友給我安利他的書。但是,我是一個特別彆扭的人,別人越是想給我推薦,我就越反感。所以那段時間下意識的不喜歡大冰,包括他寫的書。

後來,在閑暇的時候,就找同學借書看,當時她就還有一本大冰的《阿彌陀佛么么噠》,也是湊巧,無奈的我選擇去讀這本書。但是,從第一個故事開始,我就知道,我淪陷啦,淪陷在這本書中,淪陷在這個大冰所經歷的自由的生活中。

我發瘋似的想要了解他,了解他的經歷,了解他的生活,越是了解他,就越是被他吸引。知道他是東北人兒,知道他曾做過主持人。後來放棄一切選擇旅行(每次出去旅行就只帶著去時的車票,路上的一切費用都只靠自己掙)。知道他為爬山斷過手指,也曾因和一個朋友的一句話,不管不顧的在什麼也沒帶的情況下走過基本沒人的路上,甚至差點丟了性命。知道他在麗江開酒吧,一切隨緣。知道他舉辦百城百校音樂會,一切費用由他自己承擔。知道他寫書,知道他願意捐贈,喜好慈善。知道他喜歡吃大蔥,不喜歡在大冰的小屋中有人找他合影簽字。

是的,這是我了解的大冰。

是的,這是我喜歡的大冰。


榮耀的光環,有時候也會變成我們前進保持初衷的累贅。放不下的面具做自己世界的小丑,喧鬧的人生路。不知我們是否也可以做自己守護一份純凈。思想的境界永遠比我們想像的高尚,如若可以,我願放下所有,只為做自己心中的那個有故事的人。人生不過幾十年,前半生後半世。走過自己路的標籤都將被定格。追逐名利,種種心境,當年老時是否會想,是否會笑,當初的份人生。怎麼會變成這樣…想想都不敢想,不過還好,我們正年輕。好像就是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風塵。——

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什麼都不要,只要和你在一起。有時候我們就是缺少這種叫「任性」的勇氣。一勞永逸,安於現狀,然後自己再慢慢像泄了氣的皮球。等待,一日三餐,日出而黃昏,滿頭髮白,漸漸這個世界再無牽緣。我想我不要這樣,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算了。

——乖,摸摸頭。

對不起,有些消失不見的痕迹,回憶深處的曾經,不願觸碰,唯恐再次顛沛流離。每個人都會講對不起。表面不經意的道歉。背後承載了多少,誰又能去體會,誰又能……無能為力渺小的我們,看不慣的太多太多。但那又能怎樣,就像某些喜歡,該如何去感慨。


認真讀每個故事,感慨每個人的遭遇,感動他們做的每一件溫暖的事。我記得那天,媽媽戴著眼鏡在我旁邊安靜地秀十字綉,讀完一個故事我就抬頭看她一眼,忽然覺得雖然不能浪跡天涯,這樣也已經很幸福了。

後來,我聽了書里所有的民謠。翻了大兵的微博,發現生活里他果真是一個浪蕩不羈的人。有些人說,大兵的書是口水書,讀完記不住什麼。請問,要記住什麼?它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雞湯文。它是一本故事書,一本有血有肉有真實的書。它時而感性,時而豪放,時而幽默。它娓娓道來,向我們描繪了一個人人都可以觸及的江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人喜歡浪跡天涯,就有人喜歡採菊東籬下。我看完大冰的四本書,真心覺得這個人是挺厲害的。

用他的話說,他是做到了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他在現代的人們生活狀態中提出了一種兼容的生活模式。大冰說過,他從來不主張年輕人放棄一切背起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首先,你得有向前走的支撐。

一個人去的地方多了,就會見到這個世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而你所遇到的這些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生活狀態就會給你的人生在某一個瞬間剎那帶來新的思考。

有人趁著年輕,努力工作十多二十年,到了中年的時候才開始準備出去旅行,去看看,這樣覺得有足夠的金錢支撐,也可以讓身體休息得更好。其實就是很簡單的道理,十幾年前你用身體換錢,你努力工作加班熬夜換取日後的儲蓄,而十多年後,你就會發現你當初儲蓄的這筆錢已經在開始慢慢地養你的身體了。

既然十多年後要出去旅行,那麼現在我為什麼不好好出去看一看呢?不提前享受旅行帶來的快樂呢?既然十多年後要用錢來養身體,那麼我為什麼不現在就珍惜身體呢。

大冰說,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我的理解大概就是這樣。我們都需要在這個社會找到一個現實和嚮往相交平衡的一個點,做到能在這兩個詞里遊刃有餘,我個人覺得就很牛x了,而我知道,這樣的人不多,但,大冰是算一個了。


對大冰的印象很早,初高中那會兒山東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主持就是大冰,印象里主持是挺接地氣的。後來山東電視台的節目突然就沒有大冰了。過了幾年,大冰再一出現在公眾視野里就成為了暢銷書作家。開始的時候還不得其解,為何這種書能成為暢銷書,甚至超級暢銷書,後來看的多了些,大冰目前的書都是迎合了時代中的一些因素,也都是營銷之下的粉絲效應。

最近又在翻這些年銷量很大的一些書,劉同,大冰的書都是銷量很高。最近劉同有新書出版,大冰也是有新書上市。市場依然有回應,粉絲買賬,佐以一系列營銷活動,書的銷量也會挺高,他們也會拿到很高的版稅,繼續有暢銷書作家的稱號。

但從書的原初價值,凝固甚至流傳真正有價值的文字來說,劉同,也包括大冰的書還遠遠達不到這種價值。他們目前的書都是一些雞湯文,情感按摩,心理按摩的文章,如果從他們最適合的載體來說,在網路上傳播即好,從書的最初價值考量這種文字是不應該成書的。如果從書的屬性來看,他們已經出版的書至多算商品,只有商品屬性。這種書之所以暢銷的原因也在此,當前的很多邏輯都是資本的邏輯,粉絲的效應,營銷的產物。大冰的這幾本暢銷書都是這樣一種操縱下的產品,營銷精準到達,鼓動粉絲效應,從而最終達到購買。

回到大冰是否真的厲害這個問題,從書的銷量這個角度,他在營銷邏輯,包括各地簽售的炒作上,確實是有其拿手之處,但從書本身的價值來看,那他當然不厲害,時間一推移,他的書,也包括劉同在內一批作家的書,都會一地雞毛,散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