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杭州女孩芳芳(化名),每個新年都會許下一個願望,希望患重度腦癱的弟弟小偉(化名)“走起來”。這個願望,芳芳許了4年,今年春節,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弟弟能走了。家族聚會上,弟弟展示了他的新才藝——1-2-1,開步走,對於芳芳來說,這是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對於小偉的奶奶黃阿姨(化名)來說,看着孫子擺脫輪椅,能獨自行走,這一刻,她盼了整整四年。

“這是我們過得最開心的一個春節,以後的日子有盼頭了!”黃阿姨有些激動。

和黃阿姨一樣替小偉高興的,還有浙江省中山醫院濱江康復院區兒童醫療康復中心全體醫護人員。

去年11月,矯金玲醫生第一次見到坐在輪椅上的小偉,因重度缺血缺氧性腦病,繼發癲癇,7歲的孩子,認知能力、運動能力評估,只有6個月大孩子的水平。打小偉3歲起,家人開始帶他出去做康復,4年的康復歷程,小偉的認知與運動能力卻絲毫不見起色,絕望的媽媽因此拋下小偉離開了,愁雲慘霧籠罩了全家。

大難面前,你還有我!在瞭解了小偉的家庭情況後,兒康團隊暗下決心,首要任務是要幫助小偉克服運動障礙,實現獨自行走,讓這個歷經磨難的家庭重燃希望之火。

從那開始,矯金玲和兒康團隊爲小偉制訂了“序貫康復”治療方案,採取醫生、治療師、護士單元化管理的模式,通過兒童下肢康復機器人、中藥氣浴、步行浴水療、行走能力全方位訓練,3個月時間,幫助小偉站起來、走起來。

想患者所想,竭盡所能爲患者提供優質溫暖的醫療服務。在浙江省中山醫院,“滿懷善意和尊重,呵護生命全週期”的服務理念已根植於每位醫務人員心中。

院有重點 科有特色 人有專長

七大專科入選

省“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

最近,浙江省衛健委發文公佈了《浙江省“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名單》,浙江省中山醫院肺病科、脾胃病科、腦病科、風溼病科、兒科、腫瘤科、骨傷科七大專科榜上有名。

至此,省中山醫院已擁有鍼灸科、推拿科、康復科、老年病科、治未病科等8個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以及7個“省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標誌着省中山醫院的專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以兒科爲例,省中山醫院兒科經過50餘年發展,選定對患兒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有重大影響的小兒腦性癱瘓、抽動障礙、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兒童慢性病爲專科主攻病種,綜合運用中藥口服及中藥薰洗、隔藥物灸、頭針、小兒推拿、穴位貼敷等中醫外治特色技術,並注重融合現代醫學技術,爲患兒制訂科學、合理、個性化的整體治療、康復方案。

“小偉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實現獨自行走的第一個目標,跟我們重視專病專治,努力提高中醫中藥治療優勢病種的臨牀療效分不開。”醫院黨委書記、兒科主任醫師馬慧娟說。

小偉正在醫生指導下做康復治療

風溼病科是中山醫院重點專科的又一張金名片。對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乾燥綜合徵、慢性腎病等疾病的診治有獨到之處。

多年來,科室在院長高祥福的帶領下,以患者爲中心,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始終傳遞着愛和希望。

23年前,高祥福院長接診了患有腎病綜合徵的高中男生小林(化名),當時小林一臉驚慌,對疾病非常擔憂。高院長在治病的同時,不斷對他進行心理疏導。通過中醫中藥治療,小林漸漸康復,順利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自己開廠當了老闆。

去年,小林廠裏一對四川籍員工夫婦,兒子得了強直性脊柱炎,情況蠻嚴重。瞭解情況後,小林出路費,把孩子介紹到高院長這裏看病,第一次還親自開車把他們送過來。

“我知道情況後很感動,我把病人看好,病人感恩,又去幫助其他人,傳遞愛和希望。後來這個孩子就一直在我這裏看,通過中醫中藥治療現在情況好多了,可以自己一個人坐車過來看病,就是動作會慢一點,每次我都會等他,有時來得遲了,我還會讓工作人員給他準備好盒飯。作爲醫生,能爲患者多考慮一點是一點。”高祥福說。

學科興則醫院興,學科強則醫院強。“術業有專攻。我們一直強調‘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通過打造重點專科建設,細分亞專科,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發揮作用,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提高診療技術水平,讓患者感受到醫療服務的溫度。接下來,我們要更深入地研究跟重點專科相關的重點病種的突破,把特色轉化爲優勢,充分應用中醫中藥方法,來提高臨牀療效。”高祥福院長表示。

正因爲有了一貫的堅持,近幾年省中山醫院科研結出了豐碩成果:先後承擔“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高級別科研課題70餘項,獲省部級獎勵24次,發表SCI論文40餘篇,6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現產品化……

設立“網上名中醫館”

古老中醫煥發勃勃生機

智慧醫療隨處可及

以往,在大家的印象中,看中醫就必須到醫院到診室,通過望聞問切,由醫生來開具處方,再依方抓藥。而如今,隨着互聯網+的興起,省中山醫院在“實體醫院+互聯網醫療”創新思維指引下,依託醫院全省名老中醫初診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網上名中醫館”,患者動動手指,在家就能享受名醫診療,完成開方、抓藥、配送全流程。古老的中醫,在這裏煥發勃勃生機。

“‘網上名中醫館’爲慢性病、常見病患者提供從預約掛號、線上諮詢、問診、開方、審方、移動結算、藥品配送到診後隨訪、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形成全方位、全週期的患者優質服務閉環。”黨委書記馬慧娟介紹道。

如何讓羣衆看病“最多跑一次”,省中山醫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醫院圍繞羣衆看病就醫過程中的堵點、痛點,以患者需求爲導向,不斷完善各項服務流程、增強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通過“流程跑”“機器跑”“數據跑”,讓患者“減少跑”“就近跑”“不用跑”,推出一系列就醫便民服務舉措——

省內首家在門診樓、住院部等多區域設立一站式檢查預約中心;

率先實現“住院病人牀邊結算”全院各樓層全覆蓋;

省內首家實行中藥飲片免費代煎、配送服務,而且配送至全國;

門診排隊繳費時間縮短至最多2.5分鐘。目前,已實現微信、支付寶、網站、電話、門診自助機、診間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

入院一體化服務,成立入院準備中心,統一辦理入院所需的牀位預約、入院繳費等各類事項;

開設門診綜合服務中心,提供醫保諮詢及審批、輪椅租借、失物招領、自助血壓測量等服務,開展義務社工和志願者服務;

推出夜門診和彈性工作制等貼心服務,方便患者就醫;

推出雲影像服務,爲偏遠地區患者提供方便,實現遠程診斷、提高閱片質量;

依託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將轉診信息系統端口延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社區病人開放綠色通道……

正在建設的省中山醫院科技綜合樓

不忘初心 積極投身公益

溫暖黨建服務惠及基層

作爲一家國家級三甲醫院,省中山醫院在注重醫院發展的同時,也從不忘自己的義務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提升全社會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意識中去。

圍繞“服務”二字,省中山醫院展現出了名醫大院的擔當,在“雙下沉兩提升” “對口支援”等重大任務前,扛起了責任,走在了前面。

醫院積極推進資源下沉工作,對接建立遠程會診平臺,全面託管磐安縣中醫院,重點託管慶元縣中醫院,對口支援舟山、德清、嘉善、蘭溪等多家市、縣級中醫醫院。

對口幫扶貴州省赤水市中醫院,第一次幫扶期間,全院黨支部書記遠赴赤水開展幫扶活動,同時,定期下派醫療專家組開展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指導。

今年以來,醫院各黨支部以“三服務”活動爲抓手,以支部創新項目爲載體,通過與周邊社區黨支部建立黨建聯盟、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黨員輪值行動等形式,積極發揮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和黨員的專業特長:

開展“助老敬老進社區”;進行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和相關急救知識培訓;爲殘疾人定期上門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爲壓瘡患者上門換藥和營養宣教……一系列服務舉措,得到了基層羣衆的好評與認可。

醫院的“椎間盤學校”“中山大講堂”平均每年開展講座近百場,旨在向公衆傳播正確的疾病防治科普知識,黨團支部免費進社區講座年平均20場,義診年平均40餘場,共計受益人羣5萬餘人次。

有什麼樣的員工就有什麼樣的醫療服務。員工的幸福指數關係着患者的幸福指數。醫院領導班子深諳這一點,特別重視年輕醫務人員的成長。對於新入職員工,醫院始終強調要“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每位新員工在上崗前,都會被要求先去做一回病人,完成一次就診體驗。從跨入醫院大門的第一步開始,用同理心去對待患者。“我們希望這些新員工,在成爲服務者之前,先成爲服務對象,感知醫院的溫度。這樣,等他們上崗之後,會更有感觸,更瞭解患者需要怎樣的服務,知道如何更好地爲患者服務。”馬慧娟說道。

“醫療服務是醫學科學服務和人文關懷相結合,中山醫院秉承‘恆德仁術、同心同行’理念,做任何事,初心和落腳點都是患者。”馬慧娟說。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湯婕

編輯 潘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