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燕萍
攝影/張燕

自幼罹患小兒麻痺症的60歲退休公務員洪先生,四年前曾經因急性腎衰竭送急診,開始長期洗腎。今年4月,洪先生隨意動作都會喘,家人趕緊帶他急診,經臺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檢查,發現左邊心臟動脈血管有三處已阻塞近80%,隨時有生命危險,氣球擴張或心導管支架都已無法治療,於是建議做心臟繞道手術。洪先生平日撐柺杖行走,活動都需靠上肢支撐,做傳統開胸手術,其傷口胸骨裂開風險較一般人高,於是轉診心臟血管外科,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張燕主任以「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法」,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歷經16個小時,為洪先生完成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預後良好,住院兩周後出院,回復正常生活。

張燕主任表示,長期脂肪形成的堆積物或斑塊剝落堆積在血管中,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狹窄問題,都是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的原因。當阻塞發生時,會有心絞痛、胸悶、心跳加速、喘、呼吸困難、頭暈、盜汗或臉色蒼白,及疲倦、虛弱、焦慮等症狀。動脈血管阻塞病人的徵狀不一定都相同,有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症狀,就像洪先生一樣,等到喘不過氣時,血管已嚴重阻塞。

動脈血管阻塞的治療,會視阻塞程度給予適合治療。張燕主任指出,一般小於50%到70%的血管阻塞,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或給以藥物治療;大於70%的血管阻塞,則需考慮氣球擴張術、心導管支架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個案洪先生因處於洗腎狀態,且有脊椎嚴重側彎、右肺容積極小、左前臂有洗腎動靜脈廔管、股動脈與股靜脈狹小及心臟、肺臟嚴重沾黏等問題,無法以支架或氣球擴張術治療,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而醫療常規上,從手臂的鎖骨動脈引入心臟的順流接法,對胸腔內嚴重沾黏的洪先生也是行不通的。遍查醫療文獻,經過審慎評估,張燕主任以全球少見的「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法」,成功完成極困難的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有兩種,一是取病人腿上的靜脈,一端連接到主動脈上冠狀動脈的發源處附近,另一端則連至冠狀動脈阻塞處之後,讓血液能夠流通,可以順利供應心肌所需養分。另一個方式則是取胸內壁內乳動脈,連接至冠狀動脈阻塞處的下游端,如此血流就會從主動脈正常流出,並改流至冠狀動脈,而非流往胸壁內壁。張燕主任表示,「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法」不是從鎖骨下的內乳動脈供血,而是從肋間動脈、橫膈膜動脈、肚皮上的下腹壁動脈供血,將血流改從下腹血管,逆接到心臟,讓這些動脈血液逆流過來供應心肌所需養分。

動脈血管流動的順暢與否,關乎心臟血管血液與養分供應,一旦阻塞,將會引發心肌缺氧或壞死,甚至危及性命,不得不慎。張燕主任提醒民眾,務必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時,盡快找專業的醫師為您診斷與治療,可避免更嚴重的動脈血管阻塞急症之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