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在於這些生物在美國沒有天敵。

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種都有害的。在入侵生態學中有一個經驗規律「十數定律」,說的是:約10%的引入物種能逸為野生,其中約10%的物種成為建羣種羣,又約10%的簡稱種羣成為有害生物。入侵的物種為何容易危害入侵地的生態呢?因為各種因素,例如:缺乏天敵、入侵地生態位空缺、入侵生態本身處於劇烈動蕩中等原因,有些入侵物種能夠迅速的繁殖,佔據生態位、排擠當地生物,甚至分泌當地生物無法抵禦的化學物質,使得物種丰度降低、當地物種減少乃至滅絕。最糟糕的是,如果在入侵地有和入侵物種關係較近的本地物種,那該種生物的基因庫會被污染。

具體說道美國人頭疼的亞洲鯉魚。其實亞洲鯉魚不是一種魚,維基百科上說是有8種,分別是: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鯉魚(Cyprinus carpio)、白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大鱗鰱(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鱅魚(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鯽魚(Carassius auratus)、黑鯽(Carassius carassius)、鯪魚(Cirrhinus molitorella)。鯉科的若干種喫得多的淡水魚都佔了,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盡數在列。這些魚在中國,是受到天敵——也就是喫貨——的制約的。但是到了美國,美國人不愛喫刺多的魚,各種鷹啊鵜鶘啊也只能捕獵比較小的個體,這些魚長得又快,一長大就成霸王了。

這並不是外來魚類第一次危害美國本土魚。當年七鰓鰻入侵五大連湖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案例。為了消滅七鰓鰻,美國人利用這種魚居住在水底的特性,下毒毒死了它們,才把這事兒控制了下來。前段時間微博上鬧得很厲害的黑魚入侵,基本也是要下藥治理。有些地區為了滅黑魚極其慘烈,不惜把一條小河流中所有的魚類盡數滅光。這在小型水體中是可行的,但到了大型水體中呢?我表示呵呵。

各種所謂的亞洲鯉魚的治理和黑魚差不多,我估計是靠人工捕捉+化學藥劑,也沒別的辦法了。我沒有看到詳盡的報告說美國人是怎麼幹得。不過,想想也夠嗆。個人認為,想控制這些魚,並且代價小的方法只有普及中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