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白酒比作人,那麼香型就像是人的皮囊,表面上看各有不同,隱性之下是無數DNA組合的結果,這些DNA就是發酵、釀造工藝的產物。工藝不同,酒的化學組成部分不同,香型也有所不同。

的確,釀酒是一個極其繁瑣複雜的過程,不同香型的酒並非只有直觀上的「口感」和「聞香」兩個評判維度,酒體的「酒麴製作工藝」和「釀造工藝」同樣存在差異。

在公元1324年,釀酒大師郭懷玉發明大麴之後,大麴的製作工藝在全國迅速推廣,通過改進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被各地釀酒作坊廣泛採用。酒麴發酵溫度的差異產生不同白酒香型,釀酒界有一句老話,叫做「曲定酒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醬香型白酒

代表酒:茅臺、習酒等

原料:高粱

糖化發酵劑:高溫大麴

發酵時間:八輪次發酵,每輪次為一個月

酒體特徵: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豐富醇厚,回味悠長,香而不艷,低而不淡。且具有隔夜留吞、飲後空杯香猶存的特點。

  • 濃香型白酒

代表酒: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麴等

原料:單糧(高粱);多糧(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

糖化發酵劑:中偏高溫大麴

發酵時間:45-90天

酒體特徵:窖香濃鬱,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餘長。綿甜是優質濃香型白酒的主要特點,凡香氣大,體現窖香濃鬱且濃中帶陳的特點為川派,而以口味純甜凈爽為顯著特點的即為江淮派。

  • 兼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還有濃兼醬和醬兼濃之分)

· 濃兼醬

代表酒:口子窖

原料:高粱

糖化發酵劑:高溫大麴

發酵時間:九輪次發酵,每輪次為一個月

酒體特徵:清亮透明,芳香優雅,細膩豐滿,醬濃協調,餘味爽凈悠長。

· 醬兼濃

代表酒:白雲邊酒

原料:高粱

糖化發酵劑:大麴

發酵時間:九輪次發酵,每輪次為一個月

酒體特徵:清亮透明,濃香帶醬香,諸味協調,口味細膩,餘味爽凈。

  • 清香型白酒

代表酒:汾酒

原料:高粱

糖化發酵劑:低溫大麴(大麥和豌豆製成)

發酵時間:28天左右

酒體特徵:無色透明,清香醇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和,餘味爽凈,甘潤爽口。

羅列了這麼多,除了掌握這些專業知識,消費者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準確地區分白酒香型呢?

事實上,為了規範白酒市場的發展,每種香型白酒以香味、運輸方式、材質、是否為地理標誌產品、乙酸乙酯含量等進行劃分,都有對應的國家現行標準,並對其感官及理化要求都做了明確清晰的定義。

GB/T 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醬香型白酒

GB/T 23547—2009濃醬兼香型白酒

GB/T 18356-2007 地理標誌產品 貴州茅臺酒GB/T 22211-2008 地理標誌產品 五糧液酒GB/T 22046-2008 地理標誌產品 洋河大麴酒GB/T 26761-2011 小曲固態法白酒國家標準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國家標準GB/T 20821-2007 液態法白酒國家標準(不完全羅列)

以江小白為例,江小白是江記酒莊生產的輕口味高粱酒,從品類上屬於小曲清香型白酒。白酒大師曾祖訓曾給出評價:「無色透明,香氣幽雅,糟香舒適,醇厚綿甜,諧調豐滿,餘味爽凈,風格典型」。

細心的消費者應該會發現,江小白瓶身上的產品標準號——「GB/T 26761(優級)」。

(江小白表達瓶實拍圖)

這其實來自於2011年發布的《高度固態法優級白酒國家標準》

該《國家標準》定義「小曲固態法白酒」是以糧食為原料,採用小曲或純種根黴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固態培菌糖化、固態發酵、固態蒸餾、陳釀、勾兌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味物質的白酒。

並針對低度酒體的感官體驗作了如下規定:

實際上,除了常見的醬香、清香、濃香、兼香型白酒以外,還有米香、鳳香等另外八種香型。白酒香型的劃分並沒有最後定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釀酒工業的發展,白酒的香型也更加豐富多彩。

資料來源:

·《不同香型白酒大麴風味物質與其產品風格特徵關係的分析》 呂雲懷、王莉等 《釀酒科技》2012(7)·《白酒品酒師培訓專用教材》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清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 10781.2—2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7)

·《高度固態法優級白酒國家標準(GB/T26761—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1(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