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通網編輯:小馬哥

日本共同社14日報道稱,日本汽車製造商鈴木公司近日宣佈,由於自身車輛檢查中有把制動不足的剎車件判爲合格等違規行爲,將對約200萬輛汽車實施召回。

報道稱,出現違規行爲的是位於靜岡縣的三處工廠,且計速器的檢查項目也被省略,有無資格人員使用了檢查員的印章,此外還有針對內部調查隱瞞事實的事例。檢查員人數短缺、設備老化、管理層對檢查理解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日本車企近年來頻繁爆車企醜聞,去年八月份的時候,本國土交通省就發佈消息稱,馬自達、鈴木和雅馬哈發動機3家日本公司在對新車燃效等方面的測試中被發現存在不當檢查。這3家公司先後召開記者會,承認在整車尾氣和燃效測定試驗中存在篡改測定值的違規行爲。日本媒體認爲,再次被曝光的造假醜聞不僅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日本汽車企業的信心,甚至嚴重損害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日本製造”的信賴。

日本企業接二連三地曝出醜聞,暴露出日本製造業很多深層次問題。一個就是日本管理層存在重大漏洞,負責質量檢測的管理層人才短缺。第二個就是日本製造業的經濟形勢並不是很好,國內消費緊縮,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增大,面對外界激烈的競爭,日本不得不降低標準,提高效率,所以質量就難以保障。

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看來,企業在質檢中“作弊”在全世界都很常見,但日本的這些醜聞觸及日本品牌保持暢銷的根基,也影響了日本整個國家的聲譽。日本品牌曾是品質的代名詞,而這些醜聞只會加速侵蝕日本製造業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讓主打“高性價比”的競爭對手中國受益。

其實,日本出現這樣的醜聞雖然損害其自身的利益,但是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日本是中國重要的競爭對手,醜聞的爆出肯定會減少日本企業的訂單量,中國製造業只要好好把握時機,加強自身的科技創新與企業管理,一定會在世界市場上大放光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