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改革開放逾40年,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推出更多舉措。爲了加強保護外商投資、促進與國際投資制度的接軌,中國《外商投資法》早前正式出臺,爲外商投資法律制度訂立基本框架,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對外開放、促進外商投資的決心。這項將於明年起實施、取代現行外資三法的《外商投資法》,如何進一步保護及吸引外資? 又將如何有助中國經濟改革發展?

安永特此爲《外商投資法》的落實,發佈了《<外商投資法>爲吸引外資做好準備》報告,剖析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概述新法規給予外資的權益,並分析吸引外資將如何進一步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及促進中國產業升級。

外資對中國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外資對中國的發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但自2011年以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卻一直徘徊在3%左右,與此前十年的超過10%的年均增長率相距甚遠。報告中提及,外資傳統上對中國的資本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在1996年的外資來華顛峯時期,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FAI)總額中所佔比重接近12%。縱觀多年來發展,外商直接投資,對於中國發展成爲加工貿易的原始設備製造(OEM)中心也是功不可沒,也一直是中國出口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過去十年,在華外企的盈利表現一直不俗,外商投資前景依然向好,但隨着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以及中美貿易爭端等因素影響下,可能會一定程度上抑制外資企業的進一步投資。在這種環境下,《外商投資法》的推出或將有助於支持外國投資者,推動新一輪的直接投資流入中國市場。

有益於中國經濟改革發展

因此,報告提出,《外商投資法》可視爲中國經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因爲該法強調公平競爭、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明確准入前國民待遇以及對財產、匯兌的權益保障,迴應了投資者的諸多關切。連同其他鼓勵投資措施,《外商投資法》有望通過以下三方面,進一步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促進國內經濟產業升級。

1.有助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

我們可以期待外商投資企業的競爭環境將更加優化,而來自外資企業的競爭或有助於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科技和服務業等領域。

2.帶來更多商業化、市場化運作的資金來源

金融業仍然是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重點領域。無論何種情況,外商直接投資的新流入資金,將更爲商業化以及市場化,以支持一些沒有獲得中國銀行體系所支持的民營企業。這將使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同時,仍可控制整體市場的金融槓桿風險。

3.實現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外商投資法》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的出資、利潤、資本收益、資產處置所得、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依法獲得的補償或者賠償、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幣或者外匯自由匯入、匯出。此舉將進一步擴大直接投資的雙向流動。這有益於在日漸市場化的外匯環境中形成更加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外商投資法》主要內容概覽表:

取消外商投資逐案審批制,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依法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等證券和其他方式進行融資。

強調對外方知識產權和商業祕密的保護,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的合法利潤和所得,可以依法以人民幣或者外匯自由匯入、匯出。

外國投資者在申請許可和參與政府採購時享受公平競爭、同等待遇。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

國家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不實行徵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實行徵收或者徵用。徵收、徵用應當依法定程序進行,並及時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報告除了列出《外商投資法》的主要內容以外,也對即將陸續推出的其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措施進行了解讀,包括:即將出臺的2019年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將進一步縮減禁止或限制外資投資的行業領域;以及今年將發佈的新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該目錄將鼓勵外資參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但是,當中的實施細則尚待確認,如協議控制架構(VIE structure)的問題,以及有關“間接投資”的界定,尚需進一步澄清並制定實施細則。

因此,外國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外商投資法》的有關規定以及即將出臺的實施條例和細則,爲應對未來公司治理結構變革提前做好準備,積極把握與中國市場及企業合作的新機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