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吧,個人拙見。

第一,一個人能力再大,為單位創造的價值再多,能拿到的也不過是工資和獎金,如果再加上一些人和事上的煩心,大多有能力的也就下海單幹了。所以陳曉卿導演從央視出來後,放下了原來屬於「公家的」舌尖,藉助多年來積累的資源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和項目而已,剛好騰訊這樣的優質平臺又樂意投資合作,雙贏。但陳導出走,也就帶走了舌尖最核心的核心。

第二,製作團隊感覺兩者沒太大區別,應該都是原來舌尖的路子,採取由主創團隊策劃統籌,專業外包團隊拍攝,再集中進行後期,解說、音樂、調色、擬音等工作這樣一種模式。兩者的拍攝手法、臺詞撰寫、色調等基本一樣,不過在視野上、技術上、格局上、畫面質感上風味都提升好多,新加了包括但不僅限於微距攝影、顯微攝影、長鏡頭等。

第三,舌尖主要還是著眼於「中國」,而風味則把視角開拓到了世界範圍內。但個人感覺兩者所透露出來的人文關懷,兩者對人、對生活、對美食的觀察和表達,以及由美食上升到情懷的套路,都是一樣的。不過這種套路還是比較喜歡的。還有一點,沒仔細對比,但感覺風味拍攝的時間跨度很長,不是像原來舌尖那樣線性的集中一次拍完某地的某個人物某道美食,而是反覆幾次的等時間、等天氣。

第四,舌尖的商業味要比現在風味濃一些,原來舌尖捧出了好多餐飲連鎖品牌,從開始的重慶小面到後來的章丘鐵鍋,舌尖裏軟硬廣告很多,也在餐飲界造了很多星,而僅就已播出的風味第一集看,更關注普通人的飲食了,少了很多商業氣息。並且風味科普性的知識點有所增加,我甚至都懷疑自己竟然在美食片中聽到了「支鏈」這個詞,解說的有理有據,這點與舌尖慣用的「祖傳」梗大有不同。

第五,騰訊的投資,將風味打造成了一個足以和舌尖抗衡的大ip,在宣發推廣等方面打出的是組合拳,帶動了周邊很多流量。而舌尖可能是有體制的制約,再加上總覺得自己拍個啥都是最牛的,在這方面就有點端著,顯得不太自如靈活。相信這種格局會逐漸打破的,時間問題而已。


感謝邀請。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舌尖》的風格

舌尖記錄了各種一家人的平凡生活這點我很喜歡


看了一兩集,覺得還不錯。


看了,幾乎每週日踩著點看,比起舌尖,現在的風味穿插了更多的故事,從中國穿插世界美食,很有人情味兒,而且很多都是立足於家庭的美食,葡萄牙大姐在澳門定居,因為別的地方買不到正宗的豬皮,搬家後還是回到澳門。這就像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注重家庭飲食很好的突出了食物在人們生活裏的重要程度。


《風味人間》和《舌尖1.2》是一個導演陳曉卿,而他本身也是一個喫貨,喜歡收羅各地的美食,因為喜歡和熱愛,所以由他執導的這幾部美食紀錄片纔算得上喫貨的寶典,而《舌尖3》就不如人意了,不僅僅是內容,在拍攝上也和之前差太多!導致觀眾以為是廣告片!這也是舌尖系列換人的緣故!總而言之,舌尖系列和最新的《風味人間》都是不錯的美食紀錄片,值得每一個喫貨流的口水!


最近的美食紀錄片,我強烈推薦B站的 人生一串!很好的美食片,從手法到角度以及故事性和出品效果都是這兩年的精品


總體而言,《風味人間》還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跟《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手法、表現形式基本相同。舌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在展示美食的同時,穿插了很多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展現了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生活風貌,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舌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風味人間》也是一部非常不錯的美食紀錄片。


風味已經播出五期了,期期都很精彩,拍攝技術採用的微拍攝使美食體現的更精緻,更細膩,簡直是過目不忘!導演陳曉卿又是美食達人,專業專註。當然舌尖的前兩季也是陳曉卿導演的作品,頭一季的呈獻,簡直太過驚艷,堪稱喫貨們的福音!


風味人間格局大了,面相了整個世界的人間煙火,表述美食無國界。舌尖中國開闊了大多國人的視野,拉動旅遊的發展。


總體而言,《風味人間》還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跟《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手法、表現形式基本相同。舌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在展示美食的同時,穿插了很多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展現了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生活風貌,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舌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風味人間》也是一部非常不錯的美食紀錄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