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34(夢的置換作用)

來自專欄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8 人贊了文章

本節討論置換作用在夢中的體現。前文已說明置換作用是把自己的感情改為指向一個較少關心的。所謂較少關心,不會有太多情感貫注的或者投注的。跟你早年生活當中不那麼重要的人,沒有太多的禁忌。反過來,如果把情感直接指向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那引發的焦慮、衝突、防禦可能更加強烈。

其實在夢裡置換作用也是類似的情況,只不過他的主要目的是逃避超我及意識層面的審查,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發泄壓抑的慾望和情緒。

為了更好的討論,我們先把置換再細分幾種類型,這對釋夢有很大的幫助。

一、人物之間的置換

這個意思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人、物與物的相互置換。

人與人的置換:老師罵了我,夢裡母親生病了。這是老師置換成母親。

人與物的置換:現實中被某領導罵了一頓,夢裡他的汽車拋錨了。領導被置換為他的汽車。

物與人的置換: 丟失了一樣重要的東西,夢到親人出遠門了。重要的東西置換成親人。

物與物的置換:被偷了一大筆錢夢到戒指找不到了。錢置換成戒指。

二、事件之間的置換

事件置換是指用事件A取代事件B,相互取代的事件之間通常具備共同之處。比如:兩件事都給夢者留下同樣的感受,或者兩件事情中,夢者的角色和身份都是一樣的,或者兩件事在性質上是有相似之處等等。

比如現實中有一份很重要的面試,夢裡我在準備高考。這裡的面試就被置換為高考。

三、關係的置換

關係的置換是指用A和B的關係來取代C和D的關係。比如用小偷和警察的關係來取代孩子同父親的關係。

在關係的置換中還有一種情況是:A和B的關係,被A和C的關係取代了。比如,我和領導的關係置換成我和父親的關係。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這三種置換形式:人物置換、事件置換和關係置換,可能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夢裡。這樣的夢分析起來就比較複雜了。不過我們可以總結出,關係的置換是核心,往往從關係入手,基本可以找到夢中的置換因素。

下面就具體討論一個夢,來討論其置換機制。

一個10歲的男孩夢到這麼樣的一個夢。

我早上打開窗戶發現屋檐上有很多鴿子,其中一隻很漂亮的鴿子飛到我的身邊。我從抽屜裏拿出一個足圈給鴿子套在腳上,這樣就能證明是我的鴿子了。這個足圈閃閃發光,好像是六邊形的發出藍色光芒。

先說下這個夢的背景材料,這個小男孩的父親是養鴿子的,家裡有很多信鴿。我們都知道信鴿在小的時候是要戴足圈的,這就好比身份證,可以證明鴿子的血統和身份。

具體釋夢中,這一隻很漂亮的鴿子是一個偽裝,原型是小男孩的母親。因為父親養的鴿子,其實父親也負責養家,潛意識裡母親也是屬於父親的。足圈也很有意思,六邊形還發出藍色光芒,我們可以聯繫到鑽石戒指這一類物品。

我們就可以得出這個夢裡有兩種置換。一個是母親和鴿子之間的置換,一個是足圈和鑽石戒指的置換。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漂亮的母親來到我身邊,我從抽屜裏拿出鑽石戒指給她戴上。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戀母情節的夢,只是有意採用了置換、偽裝技術。

這裡要解釋的是,為什麼夢要採用置換技術呢?

原因很簡單,潛意識的願望往往見不得人,難以啟齒。如果直接暴露出來,自己是無法接受的。《夢的解析》裏介紹了一些不允許被表達的東西。如果把它歸納起來都是一些所謂廣義的角度叫愛恨情愁。更進一步聚焦肯定是一些非理性的慾望,各種所謂憎恨、嫉妒、野心、羨慕、亂倫、變態各種各樣的慾望,都可以在夢的背後隱藏著。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夢就好比一部新拍攝的電影。廣電局要對電影審核,裡面如果有暴力、黃色甚至是廣告太多都會被禁播。我們的審查機制也要對夢審核,如果違反道德和人倫,也不能通過。那怎麼辦呢?導演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通過置換人物、事件、關係來通過審查。

弗洛伊德指出,任何夢都有顯夢和隱夢的意義,或者說顯相和隱相。

所謂顯相,是夢的表面現象,我們回憶出來的夢境,我們能夠記憶描述出來的內容。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講這只是一個假面具。而隱相則是夢的本質,是指真實意義當中潛意識的慾望。

比如我們在複述自己夢的時候,已經被修飾偽裝過了。再說的通俗點,一個人講夢,哪怕知道是做夢,但它也有一些禁忌,可能潛移默化自己都意識不到,在講的過程當中已經對它進行處理過了。有一句諺語說「不可能踏上同一條河流」,其實,我們也不可能完全複述相同的夢。夢永遠無法被準確複述,夢永遠無法100%被解析。

總結下: 潛意識——是不被允許表達的東西,他往往變相的暴露出來。

夢就是它暴露的重要工具,今天討論的置換就是其變相的一種形式。(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形式,比如凝縮、象徵等,這裡暫不做討論。)

相信大家留心夢的置換作用,釋夢的視角會更寬泛一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