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丹尼特

世界著名哲學家、認知科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塔夫茨大學講席教授。2001年,榮獲被譽爲“心靈哲學諾貝爾獎”的讓·尼科獎。

2016年獲評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稱讚他爲“下一個伯特蘭·羅素”。

2010年當選聖塔菲研究所首屆最爲尊崇的訪問學者席位——米勒學者,跨學科開展認知科學和進化生物學研究。 與理查德·道金斯、薩姆·哈里斯、克里斯多夫·希欽斯並稱“新無神論四大騎士”。

丹尼特的哲學核心點是什麼?他想通過他自己的世界之理解告訴我們什麼呢?一起來看他總結的10個精華思想。

1,在思維的進化歷程中,語言的發明是所有步驟中最令人振奮、最重要的。當智人從這項發明中受益時,人類進入一個跳躍式發展階段,將地球上的其他物種遠遠甩在身後。語言的創造是人類的第一個拐點,改變了一切。有了語言的生活對那些沒有語言的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2,有些人是天生的天才,就像馮 ·諾依曼,他們可以輕鬆解開最棘手的謎團;而另一些人雖然步履蹣跚,卻天賦“意志力”,這一英雄式的品質使他們能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堅持到底。然後,就剩下我們這種人:沒太多天分還有點懶。可是我們仍渴望理解周遭的事物。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使用大量的思考工具。這些方便的、輔助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拓展想象力、保持注意力,讓我們妥當甚至優雅地思考真正的難題。

3,一個好的直覺泵比任何一種論證和分析都更爲有力。我們將要思考種種當代的直覺泵,包括那些質量不合格者。我們的目標是理解它們好在哪兒、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們如何使用甚至製作它們。

4,思考是件難事。有些問題艱難得讓你一思考就頭疼。神經學家認爲思考之所以困難,是因爲通向真理的崎嶇小徑與誘人的捷徑爭持不下,而捷徑往往只是條死衚衕。我們在思考時所做的大多數努力就是在抵禦誘惑。我們不斷受到它們的糾纏,還必須爲了手頭上的任務硬着頭皮想下去。

5,不能得到物理測量的東西,都不存在。也就是說,除了不同波長的光線刺激我們的視神經,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大腦內的神經化學反應,什麼也沒有。

6,偉大的笛卡爾教導我們,就算整個外在宇宙都是假的,在我心頭呈現過的那些東西,我的感覺,我的想法……它們必然是真實的。但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推翻這一切,重新開始認識世界。

7,人與人工智能體的不同,是程度上的,而不是種類上的。我們之所以無法設想機器人擁有感覺和意識,只不過是因爲,我們把機器人想得太簡單了。

8,“我”是一個近乎重心一樣的虛構物。每一具身體都有一個重心,重心在哪裏呢?並不固定,完全取決於這具身體在幹什麼。重心不是一個客觀的東西,而只是一個理論的虛構物。虛構出重心,便於我們解決問題。

9,人是一堆東西,而不是一個東西。人的理性,是很掃興的。而人的直覺可以幫我們獲得更多。

10,一個好的直覺泵比任何一種論證和分析都更爲有力。我們的任務是思考種種當代的直覺泵,包括那些質量不合格者。我們的目標是理解它們好在哪兒、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們如何使用甚至製作它們。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