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在一個環境中生活了比較長的時間,就會逐漸形成與這個環境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包括人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等等。而當我們面對著離開這個環境的選擇的時候,會很容易產生困惑、緊張,甚至恐懼。那我們該如何適應新環境的生活,這其實應該在我們做出離開的決定時就要去思考,而不是在離開之後。很高興題主及時地思考著這樣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適應新環境的問題。

對於每個人來說,原來的環境絕不僅僅意味著習慣的生活方式帶來的熟悉、方便。原來的環境也承載著我們個體的很多回憶,無論是甜蜜的還是辛酸的,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特別是象牙塔中純粹、美好的校園生活,是值得我們一生回味的。同時,原來的環境也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心理上的「舒適空間」,保護著我們不被危險的、已變的情境傷害,保護著個體的自我價值感。同樣,被稱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也是如此,既然說是「象牙塔」,就必然帶有一些高貴的、孤獨的意味,這使得身處其中的人們自然帶有似乎相較其之外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從負面的角度來說就像題主用的那個詞——自以為是,但從積極角度來看卻是能夠提升自我價值感,滿足個體自尊需要的。

我們再來看看新的環境,比如題主說的象牙塔外的社會生活。相信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校園之外是存在著吸引力的。因為校園外蘊含著更豐富的資源、更多的選擇,而且人的一生中大多數時光以及實現自我價值更主要的是在校園外。因此,離開象牙塔般的校園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份選擇少一些糾結、多一份從容。

首先,要避免對校園內外環境不恰當比較所產生的誤解。很多前輩在跟年輕人交流中會流露出對職場生活的無奈,對校園生活的羨慕,這或許反映了他們的真實感受,但無論這些感受多麼的普遍,都帶有個體性,且未必是他們感受的全部,出於客套或其他的原因,很可能有更多的對於校園外生活的積極的感受並沒有表達出來。因此,還身處校園裡的學子們要嘗試自己去感受校園外的生活,比如參加一些校外的實習與實踐。以獲得對社會更真實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要建立對於校園外生活的合理預期。「年少成名」、「青年才俊」……很多青年榜樣給校園內的學子們樹立了未來成長的標杆,卻也容易使人們對校園外的生活建立起不合理的期待。「他可以我為什麼不行?」這倔強的宣言既能激勵人奮發,也會在遭遇挫折時扭曲人的心智,使個體無法冷靜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選擇。因此對於即將走出校園的學生們來說,不被外界「出名要趁早」、「成功要趁早」所左右,樹立合理的預期,纔能夠建立良好的心態,應對生活、職業生涯中的各種問題。

最後,要不斷保持好奇心,培養終生學習的心態。這不僅源於大學裡所學的知識往往落後於時代而帶來的緊迫感,而且好奇心和終生學習的心態能夠緩解個體在面對困境時困頓和焦慮,使個體更能夠發現身邊的資源,調動自己內在的能量。

鴨梨心理 查看官方網站 心理學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易德榮譽出品


首先,你要明確你能否脫離出你現在所生活的環境,如果不能,那做什麼努力可能都是很難改變自己。因為,形成你現在的性格和心態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問題,更多的是你周邊的生活環境和周邊的人對你的態度所決定的。如果你不能脫離出現在的環境,可能就會很難改變自己現在的心態,畢竟周圍的環境是影響你性格養成的最大的因素。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你自己現在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那就已經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以我個人意見,我覺得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羣體而生活,你想生活你就必須接觸各種各樣的人,那以你現在自以為是的性格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建議你改變自己的心態,融入社會,融入羣體,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

當然,想要改變這種性格是不容易的,需要時間,更需要你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控制你自己。你可以去試著瞭解你身邊很隨和,人緣很好的人,注意他平時是怎麼為人處世的。你可以把他遇到的事假想成你的事,如果你遇到了和他相同的事你會怎麼做?和他的做法有什麼區別?通過分析區別你就知道你自己欠缺在哪。當然,他做的頁不一定是正確的,你也要有自己的判斷是非的能力。

我覺得和人相處的大原則就是換位思考,針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意見說到底還是因為出發點不同,如果想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並且儘快的融入社會,換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慢慢來,加油。


謝謝邀請

象牙塔,顧名思義是一個好聽的牢籠,只是不同人有不同的任務,把這個任務每天都完成一遍,沒有樂趣,沒有新意。

有的人迫於生活,必須習慣,必須承受,必須沒意思的周而復始。被麻木的已經沒有想要衝破牢籠的慾望了。不是沒想過只是不能且不敢開始。

還有的人,是忍耐到了極限,不想再重複,一直在考慮,考慮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想衝出去的激情已經被磨滅的差不多了

其實想要真正的走出來,說出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但也不是不能。一定得調整心態,做好要走出去的準備,考慮考慮後果,只要可行,嘗試一下又不是不行。


謝謝邀請。「象牙塔」是指與世隔絕,逃避現實的生活的世外桃源之地。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否認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

比如我自己就喜歡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我願意去闖,去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怕失敗,不怕困難,失敗了大不了就從來。也許是因為我還年輕,不想過早的過上一種安逸,平淡無奇的生活。我覺得每天忙著,可能還不覺得自己孤獨或者說是沒事做,這樣至少過的很充實,每天過的有意義。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可能就喜歡過象牙塔式的生活。可能是到了一定年齡,自己已不再想要去追求什麼理想,去看外面的世界了。他們的內心早已歸於平靜,他們想要的可能就是一份平靜安穩的生活,沒有一絲波瀾,也許家人平安,幸福就已經是他們的全世界了。

可能當我們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也會想要一種象牙塔式的生活,平淡,安穩。但現在的我還是想趁年輕出去看看,等自己真的累了,在歸來到自己的象牙塔內生活。


感謝邀請,每個人生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喜歡穩定安穩的生活,生活沒有一絲波瀾就是他最大的希望,這類人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生活早象牙塔內,因為塔內就是他的全世界,已經足夠他翱翔。

而另一類人是一生都不安現狀,永遠都想去嘗試另一種生活,獵奇新生事物,這一類人整個宇宙都不夠他探索,而如果你已經有這種被困在象牙塔的感覺說明你就是後一類人了,不想從工作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時候的樣子,那就找準機會,遇到適合自己的機會就衝出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最後提一句,本人也屬於後一類人,從有想法到離開只有一週的時間,現在生活很充實。


謝邀!象牙塔的生活可以簡單的比喻為生活在象牙塔的保護下,人際關係比較簡單、純潔。首先,我覺得沒有必要把走出象牙塔想像的很可怕,其實就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既然想走出來,無非分為2種情況。一是原本的生活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這種情況下,你可選擇自己愛好的行業,前期可以選擇稍微輕鬆的職位,慢慢的適應,自然水到渠成。當然如果條件允許,自己也可以創業開店選擇自己愛好的事情自然更好。另外就是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這種情況下,首先自己需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以及你短期的規劃。然後根據自己的計劃,選擇恰當的工作,在工作的投入中自然會有所收穫認識更多的朋友,自然而然的走出所謂的象牙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