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受邀,我來回答為人之父的問題吧。

我父親,現年86歲;現與母親(83歲)住農村。父親解放前讀塾學,解放後在農村教過鄉小;1960年因病回農村當農民,任記工員。他為人忠誠,在村裡樂於助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每月享受農保165元/月,母親105元,/月。(三個兒子每年贍養費2萬元)。

父親對子女家風嚴,小時候我調皮;常被挨揍。確實我也沒少給添亂,(家中「地主」成分,八十年代國家摘帽)常與「貧下中農」子女打架;有理無理回家都必罰跪。我不恨他,反而感謝父親在那貧窮的環境中;供我們讀書,培養我們怎麼自立做人。

節假日我們回農村老家,父親見面常在嘴裡說:「現在社會真好,我和你媽要好好活幾年;看看這社會變化」。不錯,父親高壽,耳不聾眼不花;粗菜淡飯,心態十分淡定;整天笑嘻嘻的。

我是六○後,八十年代初從農村來到城市;又從城市來到部隊,又從部隊進了工廠;世紀元年雙職工下崗,回家做生意至今。人生經歷了風風雨雨,曲曲折折坎坷人生路;不怨天,不怨地;男人要敢於擔當。

我兒子九○後,現已大學畢業;工作三年了,小時侯我對他管教十分嚴格;在外犯錯回來先教育,氣急了也揍。養兒不教父之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在我的腦海中殘留。

當然了,我們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永遠忘記不了。本人性格強,看見社會不公不平的事;常多管閑事,為別人沒少打架。這是大人之間的事,讓兒子靠邊稍息;不讓他參與。我也深知,一個人立足社會不容易,軟弱被人欺的道理。特別我剛到一地時,總有那些地痞耍狠;那只有斗,整服了他才稱爹。剛做生意時,「穿狗皮」的也來擦油;去他媽的,有來無回自討無趣。(下崗工人有優待政策,免稅)在社會上也混了半輩子了,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濕鞋。社交、戰友在一起聚一聚,玩一玩,樂一樂難免犯的小錯;但是要有一個度,掌握好分寸;不能做傷害家庭的蠢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能賺錢養家,敢於承擔家庭重任;讓父母妻子兒女,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我第一要任,善待他人;友善鄰里是我做人的原則,為生存而斗而拼!


想起我你父親,啥時侯都心酸淚流。父親8歲就給地主放牛打柴,14歲開始當長工,由於為人老實,精通農活,做事踏實,地主把百來畝地的責任交給父親打點,連年豐收,從中也有了點積蓄。買了20畝田地,跟我媽經營著家庭。後因苛揖雜稅,抓丁派款,解放時,只剩下1畝3分田,6口之家,劃為貧農成份。解放後,生產積極,任貧協主任。記憶中,父親一本正經,不會抽煙,不玩棋牌,只喝點酒,無風流緋聞。父親會耕田種地,還會烹飪小技。別人飢餓時期,我家從沒缺衣少吃。都是因為父親勤儉有方。父親活到81歲,去世前兩個月還在勞動。父親能說會道,沒讀古文可言行合於古。耳濡目染,身先士足,影響著我的一生。在此,借今日頭條告慰:願天堂的父親安息!


首先謝謝邀請我的父親沒有那樣子,他是個古板的人。我現在也身為父親了,對於小孩子我喜歡和他們溝通,有時候也很甚至和孩子開玩笑,真的,如問題所說,看起來有點不正經。但是這樣很好,容易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注意多溝通,總是有好處的。謝謝邀請,回答完畢,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我自從懂事起,我父母親很正規,沒有不正經的事。我父親好酒,對我的父愛不算多,但從來不打罵我,我很幸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