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經常可以看到手抖的中老年人,是不是都是帕金森患者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麼還有什麼樣的手抖容易和帕金森病的手抖混淆呢?

在中老人中,最容易與帕金森病的手抖混淆的就是特發性震顫了,這是一種良性震顫,仔細詢問起來,患者通常都有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病史,如果在端碗夾菜的時候抖動得更加明顯,那更可能是這種良性震顫了。特發性震顫的一些患者有家族史,仔細詢問,患者家族中經常會有幾個這樣手抖的親戚,抖動經常在緊張和勞累時明顯加重,但如果把手安靜地放在膝蓋上,卻基本沒有抖動。

聽上去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的震顫有很大區別,但在實際中並不容易判斷,因爲一些帕金森患者的抖動,也可以在特殊姿勢時出現,並且早期肢體僵直並不是特別明顯,少數的特發性震顫的患者在發病10多年後也可能轉化爲帕金森病。因此,這兩個病之間的區別有時是很模糊的。

由於兩種疾病的治療和預後完全不一樣,帕金森病是否能早期治療,決定了後面疾病的發展速度,因此,儘早把兩種疾病鑑別出現非常重要。有經驗的神經內科醫生會幫助患者做這方面的工作,他們會通過詳細的查體和病史詢問,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幫助患者儘早診斷和治療。

在各種輔助檢查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肌電圖震顫分析技術,這是今年來國內外最新的臨牀電生理醫師通過獲得震顫的各種參數結合臨牀輔助診斷的技術。

該技術可以應用於頭部震顫,上肢震顫、下肢震顫,它適用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生理性震顫、肌張力障礙震顫、藥物相關震顫、甲亢相關震顫等所有明確存在震顫的疾病。這項技術的應用,使得震顫的誤診率大大降低,解決了精準診斷帕金森病震顫這長期困擾臨牀的問題。

航空總醫院開展此項技術已3年餘,是北京市僅有的幾家能夠開展此項電生理技術的大型醫院之一,已經爲數百名震顫患者輔助診斷,將臨牀確診,尤其是帕金森病的確診的時間大大縮短,避免了誤診誤治,爲患者能夠及時正確治療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保障。

2018年,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成立了帕金森病專病研究室,該研究室持續進行帕金森病震顫和非運動症狀的臨牀和科研研究,目前已經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多篇論著。相關研究成果爲帕金森患者,尤其是以震顫爲主要表現的帕金森患者的早期識別具有重要價值。

專家簡介

張潔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在周圍神經病、神經肌肉病診療及肌電圖的分析評定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擅長於各種肌無力、肌萎縮及肢體麻木疼痛診治,尤其擅長代謝性、卡壓性周圍神經病;臂叢神經病變;痛性小纖維神經病;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和運動神經元病;多系統萎縮;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診治。

出診時間:星期三(下午) 星期五(上午)

(張潔/文 田琨/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