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還沒出招,就已經敗了義烏經偵網上預警平臺,5年為商戶挽回損失1.3億元

周靜莉 陳正明/文

  騙子還沒出招,就已經敗了

  義烏經偵網上預警平臺,5年為商戶挽回損失1.3億元

  周靜莉陳正明/文

  為期十個月的打擊銀行卡犯罪「天網-2011」專項行動、「7·20」特大製售假藥案和「9·23」涉煙專案兩個特大團夥案件、成功發起「1·01」假冒迪士尼等品牌箱包集羣戰役……近幾年來,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打出了一個個漂亮仗。

  全省公安機關打擊假幣「09行動」先進集體、全國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2012年全省破獲重大外匯違法犯罪案件先進集體、全國公安機關「打假行動」成績突出集體……全體民警的辛勞結出了一個個碩果。

  開發建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經濟案件預警及貿易信息採集系統」(簡稱「預警平臺」)、開通「義烏經偵」微博、與工商12315平臺有效對接……大隊積極探索經濟犯罪防控機制建設,創新之舉接二連三。

  2009年與小商品城合作,成立網上預警平臺

  「截至目前,大隊已成功防範和偵破45起特大市場合同詐騙等經濟案件,刑事拘留39名犯罪嫌疑人,上網追逃5名,為市場經營戶挽回損失1.3億元。市場商貿領域合同詐騙案件發案數從2011年的108起下降到2012年的87起,2013年的52起,2014年上半年只發案9起。」看著這一個個數據,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五中隊中隊長龔衛東很是感慨,這一切都得益於「預警平臺」,他見證了該平臺的誕生、運行與發展。

  針對義烏市場經濟、外貿經濟的特點,尤其是外貿合同詐騙案件多的狀況,2009年9月,該局與中國小商品城集團在互聯網上共同開發建立了「預警平臺」。

  「最大限度地擠壓犯罪空間,使大量經濟犯罪化為無形;最大限度地減少案件發生,使一批經濟案件被扼殺於萌芽階段;最大限度地挽回經濟損失,使一些經濟犯罪案件被查處於損失造成之前。」大隊長金志茂感慨地告訴記者。

  「預警平臺」為經濟犯罪防控社會化、信息化、專業化發展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載體。

  2010年12月,「義烏經偵」微博在新浪網上開通,為的是宣傳預警平臺,與網民之間的互動,使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經濟犯罪的防控工作中來。經偵微博2013年被評為全國20個成效突出的基層科所隊公安政務微博之一,全省公安機關獲此殊榮僅兩家。目前,該大隊經偵微博已擁有粉絲80000多人。

  2013年,義烏成為國家級的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預警平臺在信息收集、防範案件、打擊犯罪、服務羣眾等方面有了跨越式提升。大隊又有了新動作:通過「預警平臺」與工商12315平臺有效對接。

  公安部門在信息覈查中發現某公司沒有依法註冊,或者有違反工商行政法律法規行為的,即可將該信息傳遞給工商部門,由工商部門予以查處,從而在源頭上防範和控制經濟案件的發生;工商部門在工作中發現有經濟犯罪嫌疑的,同樣及時傳遞給經偵大隊,開展偵查或案件經營,必要情況下,雙方實施聯合執法,提升執法效能。線上無縫對接,線下聯動預警,公安、工商聯手編織經濟安防網達到了信息互通共享、線索實時傳遞及職能聯動協作的多贏效果。

  該大隊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預警平臺」,進一步加強與其他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合作。他還透露了目前大隊正積極開發「預警平臺」APP手機版,該項工作已列入市重點工作及民生實事工作之一,在10月底完成上線任務,屆時,可以通過「預警平臺」,將經偵觸角延伸至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探索辦案新模式,成功發起多次打擊犯罪專項行動

  「辦大案」、「打源頭」、「端窩點」、「摧網路」、「跨區域」,大隊積極探索以「集約化經營、大兵團作戰、規模化打擊、全網路摧毀」的集羣作戰新戰法和新模式,通過對案件線索的精細排摸、深度經營,全面提升打擊的工作效能。

  2013年1月1日,大隊根據羣眾舉報的一條淘寶網店售假線索,成功發起「1·01」假冒迪士尼等品牌箱包集羣戰役,打響該局打假專項行動中發起集羣戰役的第一槍。一個個戰役可圈可點:

  去年2月,義烏國稅部門移送義烏某服飾有限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騙取出口退稅案,大隊於去年3月19日立案偵查,發現從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嫌疑人胡某夥同其丈夫張某在經營義烏某服飾有限公司期間,以進購原材料名義從遼寧、深圳、上海等地公司購入增值稅專用發票,後為浙江義烏某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浙江某進出口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650餘份,價稅合計2億餘元,造成國家稅款損失3000餘萬元。

  案件很快被列為部督案件,該局特提請公安部有關局對該案線索發起集羣戰役,該戰役也被列入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部署的「8·27」集中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

  9月12日,根據公安部的統一指令,江蘇、浙江、遼寧、廣東、安徽、山西、上海等七省(市)同時展開收網,一舉搗毀了這個犯罪團夥。

  去年4月22日,大隊根據「脈動」飲料權利人反映的線索,縝密偵查,逐步深挖發現一個以河南新鄉人「周某」為首的製售窩點和涉及山西、雲南、江蘇等10多個省份的銷售網路,成功發起「4·22」假冒「脈動」飲料案集羣戰役。

  該負責人說,在許多售假案件中,義烏往往只是一個中轉站。如果我們只是打擊眼前,而不對其深挖,意義不大。所以,我們立足於打集羣、打源頭、端窩點,來個徹底。

  關注民生,主動出擊

  今年年初,大隊在後宅街道某製造廠現場查獲67萬支價值400餘萬元的假冒「知心」牌的中性筆(「知心」系浙江本土品牌,系中國馳名商標)。

  通過深挖,又在桐廬查獲多家組裝的筆材料的生產、印標企業主,共有6人被採取強制措施,一舉搗毀該製假售假鏈條網路團夥。

  3月21日,根據公安部對福建泉州發起的楊某某等人制售假冒偽劣婦幼用品案集羣戰役統一收網的指令,大隊組織30多名警力分三組搗毀了盤踞在義亭的一個生產「七度空間」衛生巾的特大製假窩點,共查獲「七度空間」品牌成品半成品衛生巾146箱、生產流水線2條,流延膜等包材2250公斤,包裝袋14000隻,涉案金額高達1500萬元。

  新年伊始,大隊就取得節節勝利,查破了一批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涉眾型經濟犯罪大要案件。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傳銷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涉眾型經濟犯罪呈上升趨勢,這類案件涉眾面廣,損失巨大,給社會穩定帶來壓力。為此,義烏經偵大隊主動出擊,對這類案件給以嚴厲打擊。

  今年上半年,大隊多次接到傳銷組織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舉報,立即成立「5·27」專案組展開偵查。

  通過一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梳理出一個以四川人吳某、何某為首的特大傳銷組織——假借天津天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旗號的傳銷團夥。

  涉案傳銷人員主要來自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年齡主要集中在20至25歲。

  大隊在摸清情況後向局領導作了彙報。7月15日凌晨,義烏公安聯合工商力量出動682人,一舉搗毀所謂「天津天獅」傳銷組織窩點23個,抓獲325名傳銷人員,刑事拘留33人、行政拘留11人。

  經查,這個傳銷組織涉及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7起、非法拘禁案8起,涉案金額高達600餘萬元。

  除了打擊,該大隊還不斷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藉助『3·15』、『5·15』等宣傳節點,多次組織人員對傳銷危害性進行了大量的宣傳,並通過製作展板,現場授課等方式,讓羣眾認清危害,拒絕並遠離傳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