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最后一堂老师教的是比德麦亚花型(Biedermeier),源自于德国,是欧洲花艺中最传统的花型。此花型在婚礼、宴会的场合超常看到。圆滚滚的,我觉得跟捧花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取自网路)

本次花材:

  • 桔梗
  • 深山樱
  • 小菊
  • 松虫草
  • 伯利恒之星


​​花材中特别吸引我注意的就是这个「伯利恒之星」了!他的花茎很很粗,长得样子也很少见。光听名字觉得很浪漫~老师说他的花朵很像一颗六角星,所以很容易跟名字联想,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花长得还满man、挺有份量的。回家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花,没想到查到了很多跟耶稣有关的事。「伯利恒」是个地名,位于约旦河西岸,其实说到底不知道这个花跟耶稣有没有具体关系,但它的原产地在南非,总有一种扯不上边的感觉。XDD

照片中的花只开了一朵,旁边有几个都还是花苞,还没开花。

我也很喜欢桔梗,桔梗很轻柔,但却可以放满久的!在我眼中是相当刚毅的一种花啊!~哈

开始插之前,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像是如何使用海绵?最近这几次插花都有用到海绵,海绵真的是一个好物,但其实海绵的使用有很多眉角。首先先将海绵切成花器的形状,但比花器高个2公分,为什么要高这2公分呢?因为插花不是都由上往下插,必须考虑到平视的角度也有花,所以留这两公分的空间可以插(听不懂没关系,等下解释就懂了!)。形状切好了之后就要浸泡海绵,将海绵丢入水中让它自然沈入,千万不要挤压!

海绵遇到挤压虽然表面看起来都湿了好像有吸收到水分,但水份并没有完全的吸收到中心,这样子插上的花因为吸不到水,寿命就会少很多。我们这种业余的或许觉得一盆花少个两三天没啥感觉,但对于常常在插花的人,一盆花的观赏期2~3天的减少,花谢了又要买新的花、更换海绵,累积下来的金额也是相当可观。所以还是要好好的泡水,所谓好好的泡就是别管它、别太关心它,让他自己吸收长大,吸饱了它就会沉入水中告诉你「我吸饱噜!」。


照片中可以看到玻璃纸,因为这次的花器下方是有洞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海绵底下垫一块玻璃纸让水不会流出去,多的部分沿著花器的边缘齐平剪掉。

处理好海绵之后,要开始插花了!
这次老师讲了很多概念,像是花的高度怎么衡量,整个视觉比例要如何分配?
比例当然会跟花器的尺寸有关,老师建议是1:3(花器1,花的高度是1.5),但这次我们的花材没那么多,如果真的插到1:3这个比例,绝对会漏洞百出,视觉上很多空隙,所以我们这次只插了1:1.5。比德麦亚是一个圆球体,花的高低会影响整个圆球的半径,也会影响的整个花材使用的数量,而且往往不是一两朵的差别、而是3~4倍的差别,

第一步也是跟之前一样,先把几个主要的点先确定好,其他的花材就可以接著进行分配。这时候应该可以清楚地看出刚刚说海绵要留高两公分的原因,要让侧边的花有可以插花的地方。

过程中整个太忙乱,没特别记录。

谢老师说他不是会限制学生很多的插花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可以从插花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像是这次虽然是一样主题,但在2,30人的教室没有其中两个人插得一模一样。有的人豪放、有的人拘谨,有自我风格的展现。

有的人插的是很标准的比德麦亚(左图),讲求封闭性,每一朵花都会沿著圆的线条走。有些同学的成品看起来是圆形没错,但因为不是每一朵花都沿著元的线条走(右图),所以视觉的层次上就比标准型的有空间感。

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是个很随性的人,但对于差花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熟悉,所以每一步下手都非常小心,很怕错,突然自就小心翼翼起来,但其实哪有什么对错可言,而且就算不喜欢,再重插就是了,希望下次我可以更大胆一点。

隔天,原先还是花苞的伯利恒之星,开始开花了,以绿色球茎为中心,在它的四周开花,好像绕著她打转一样,非常特殊的花。

这次上课老师也聊了很多关于花的挑选跟照顾的常识,觉得学到很多啊!

  • 在花市挑花可以看花茎,如有黏黏的可能已经放置几天。
  • 百合科的花类需要大量的水分。
  • 菊科的花在整理花茎的时候建议用折的,用剪刀可以发现切面会产生滑滑的汁液,因为是蛋白质成分所以容易滋生细菌,水容易臭,要勤换水,或者可在水中加极少量的明矾。

我很喜欢这个花型,所以上网找了一些范本,(以下图片取自网路)
像下面这张,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舒服,摆在餐桌上虽然不能食用,但不觉得吃东西的心情都愉悦了起来了吗?

这个我也很喜欢,不仅是花形圆滚滚,连花器还有花材都有圆形的元素,浪漫可爱!

这款就超级婚礼氛围了吧!

花花草草虽然好像对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但其实我相信花草这些自然的东西,对感官上会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心灵上的疗愈。同时,花并不如我想的只要把在那边等他谢了就好,多一点的悉心照顾,能让它活得更久,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