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為二,非黑即白」,這種樸素的世界觀,已經被很多人拋棄。螻蛄是害蟲還是益蟲,我覺得還是別抱偏見為好。

從農業角度來說,螻蛄禍害萌發的作物種子和幼苗,當然是害蟲。每年秋季種白菜和蘿蔔的時候,正是它危害高峰之一,伴隨著種子下地,必定要用毒餌誘殺,才能保證苗齊苗壯。

但從食用和藥用角度來說,它正被大規模養殖,既飽人口腹之慾,又能治病強身,對人類來說,又是益蟲無疑了。

首先說食用,螻蛄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類維生素和多類礦物質,營養價值高。煸、炒、炸都可以,沒有特別的昆蟲怪味兒。

再說藥用。螻蛄入葯,最大的功效就是清熱解毒和消腫,而且經過專業提煉之後,用於臨床,還能治療尿毒症等重大疾病,有利尿等功能。《天華子本草》等醫書還記載它有治療癰創的功效,可以說藥用早有傳統。

最後,說回禍害莊稼,傳說當中,這還是東漢開過皇帝劉秀御賜的呢!

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擊,逃無可逃之處,藏身於壟溝之中,手腳並用把自己埋個嚴嚴實實。但當追兵近身的時候,一隻螻蛄從劉秀鼻孔處開始往外拱,把大帝嚇得夠嗆,以為必死無疑。好在追兵沒有發覺,一路搜索遠去。等危險已過,劉秀大怒,抓住這隻螻蛄一扯兩段,扔在地上。

但發泄完之後一細想,自己埋在土下這麼長時間,如果不是這隻蟲子給自己拱出一個透氣孔,早活活憋死了。劉秀這才明白,這蟲子是救了自己。趕緊把螻蛄上下兩段找來,但身首異處別無他法,只好拿棗樹針將它身體重新連接在一起。沒想到螻蛄還真活過來了,劉秀大喜,立即嘉獎說:「以後哪飢了哪吃!」從此以後,螻蛄就開始率性託大走哪吃哪兒了!畢竟,是御賜的,哈哈!

扯開過螻蛄,發現首尾不分家,依然會有白線相連的熊孩子,請舉爪!


螻蛄是害蟲,又名土狗子,地下昆蟲的一種,擅長在地底挖掘地道。螻蛄對農業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在地下挖掘的時候,如果碰到作物的根部阻礙進路,它不分青紅皂白,一律用「牙齒」咬碎、切斷,大吃大嚼飽餐一頓。如果碰到的是馬鈴薯在前面擋路,它就邊挖邊吃,把馬鈴薯攔腰打通一個圓洞,繼續前進。螻蛄的食性很雜,幾乎所有的作物,它都吃,所以都受其害。作物幼小的時候,它不但咬斷嫩莖還吃掉種子;作物長大以後,它把根部咬成絲狀,凡是大量棲息螻蛄的被害田裡,因螻蛄在地下挖掘隧道,使作物的幼根和土壤分離,幼苗乾枯,以致農田缺苗斷壟。所以說螻蛄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實的地下害蟲,是一點兒不冤枉它的。


螻蛄為多食性害蟲,喜食各種蔬菜,對蔬菜苗床和移栽後的菜苗危害尤為嚴重。螻蛄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咬食剛播下的種子和幼芽,或將幼苗根、莖部咬斷,使幼苗枯死,受害的根部呈亂麻狀。螻蛄在地下活動,將表土穿成許多隧道,使幼苗根部透風和土壤分離,造成幼苗因失水乾枯致死,缺苗斷壟,嚴重的甚至毀種,使蔬菜大幅度減產。

螻蛄有趨光性,小時候晚上路燈下捕捉,有藥用價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